10月31日晚,南京高淳区法院的微信直播间里,一场“反差感拉满”的直播让网友们炸开了锅——穿制服的法官没讲法条,反而举着绑得整整齐齐的大闸蟹,跟观众唠起“3两母蟹的蟹黄能堆多高”。镜头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展示螃蟹的青背白肚,一边反复强调:“这蟹是帮诚信债务人卖的,钱全进法院专账。”
这场“不按常理出牌”的直播,源头是一位“难还钱”的债务人:他手里压着一批生鲜螃蟹,想还债却没渠道变现。高淳法院执行局的法官琢磨着,与其让螃蟹烂在库里,不如用直播帮他把“死资产”变成“活资金”——毕竟,对愿意还钱的人,得给条“活路”。
“我们以前只做过司法拍卖,卖生鲜是头一回。”负责筹备的工作人员说,为了这场直播,执行团队连加了三天班:找靠谱的打包物流、跟债务人确认螃蟹规格、调试直播间设备,全是下班时间搞定的。直播当晚,法官们穿着制服上镜,没有“带货腔”,只老老实实讲螃蟹的重量、产地,还有“买了这蟹能帮债务人还多少债”。
网友的反应里,藏着最真实的烟火气:有人反复核对账号认证,“确定是法院?我没看错吧”;有人直接下单支持,“就冲这波帮人还债的心意,买两箱”;也有谨慎的网友问,“钱会不会被挪用?”对此,法院早给出了答案:所有销售收入都打进法院的“执行款专账”,每一笔都有明细,最终全用来清偿债务。
“昨晚的订单今早已经开始打包了,卖得比预期好。”工作人员说,直播结束后,他们没歇着,立刻对接物流发蟹。至于会不会再做类似尝试,他笑着说:“暂时没计划,但如果有诚信债务人需要帮忙,我们愿意再试——执行不是‘一刀切’,能帮人一把,就多帮一把。”
这场“螃蟹直播”之所以火,说到底,是撞中了大家对“司法温度”的期待:法官不是只会敲法槌的“冰冷角色”,也会蹲下来帮人卖蟹;执行不是只会“查封冻结”,也会想办法“帮人变现”。就像有网友说的:“原来法律的温度,藏在每一个‘帮人解决问题’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