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黑寡妇”,不是电影里的超级反派,是那些盯着士兵抚恤金的假结婚者。2023年10月的案例至今让人心寒:40岁的士兵谢尔盖·坎多日科刚入伍第二天,就跟一个叫埃琳娜·索科洛娃的女人领了证。家人说,谢尔盖从没提过有对象,婚礼就20分钟,没照片没戒指,就一个陌生宾客。更离谱的是,结婚后索科洛娃还跟前夫和孩子住在一起,压根没跟谢尔盖过一天日子。直到谢尔盖牺牲,索科洛娃拿着20万美元的抚恤金找上门,家人才反应过来——这婚,从一开始就是“冲着钱来的”。后来法院裁定婚姻无效,可索科洛娃不服上诉,这事在俄罗斯网上吵翻了天:“连死人的钱都抢,还有良心吗?”
比单个女性更可怕的,是批量作案的犯罪团伙。他们在俄罗斯最大社交平台VK建了几十个“与士兵约会”“与肩标约会”的群,专门钓单身士兵。汉特-曼西地区的一个团伙更“专业”:先劝男人签兵役合同,再安排“对象”假结婚,哄着对方交出财务控制权。等士兵阵亡,团伙就拿着结婚证领抚恤金,光这就赚了3000万卢布。
还有人把这事当成“生意经”公开鼓吹。今年4月,西伯利亚的房地产经纪人玛丽娜·奥尔洛娃在播客里说得直白:“找个在前线的士兵结婚,等他死了你能拿800万卢布,这就是个商业计划,太容易了。”这话传出去,不少女性动了心。直到警方找上门,奥尔洛娃才哭着道歉:“我对不住特别军事行动的参与者,对不住他们的遗孀、妈妈和妻子。”可道歉能弥补什么?安吉丽娜·瓦柳基娜的案例更让人心寒——去年8月,22岁的她跟27岁士兵格奥尔基·科斯蒂尔科结婚,两人就同居了11天,格奥尔基就回了前线。几个月后,格奥尔基提出离婚,今年2月法官宣布婚姻无效。可没想到,两周后格奥尔基牺牲,瓦柳基娜立刻上诉要当“遗孀”。最终格奥尔基的妈妈以“不忠”为由起诉,法院判瓦柳基娜败诉,但这事让多少士兵家属捏了把汗:要是士兵没来得及离婚就牺牲,“假老婆”是不是也能分走钱?
更糟的是,除了假婚姻,还有家庭内部的“争夺战”:有些疏远的父亲突然出现,说自己有继承权;祖父母拿着“照顾过被俘孙子”的理由,要分一笔钱。原本用来抚慰痛苦的抚恤金,变成了“谁都想咬一口的蛋糕”。
现在俄罗斯立法者急了,有人呼吁给假结婚钱的人定刑,有人建议“冲突期间结婚又离婚的,女方不能分参军补贴”。可问题摆在那——法律能挡住人心的贪婪吗?战场上的士兵在拼命,背后的人在算计“卖命钱”,这样的对比,比战争本身更让人难受。毕竟,那笔钱不是“横财”,是一个家庭失去亲人的最后一点安慰——可有些人,连这点安慰都要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