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为何新发基金规模明显下降

新基金发行降至冰点

受市场调整影响,基金投资者情绪降温,新发基金规模明显下降。有一种说法:当基金发行规模处于低谷时,往往是基金投资的好时机。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为何新发基金规模明显下降,仅供大家参考!

新基金发行总规模

刚刚说过了,4月以来基金发行规模合计为368.60亿元,那么这个数据在历史中处于什么水平呢?

很明显,无论是从蓝色曲线所代表的基金个数,还是从橙色曲线所代表的基金规模(由于新基金发行净值都是1元,因此基金净值等同于基金规模)来看,目前都处于新基金发行的低谷。

偏股型基金月度平均募集规模

仅从偏股型基金来看,2021年1月、2月、3月,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分别为36.01亿元、27.24亿元、8.93亿元。而4月以来这一数据为14.12亿元。

再往前回溯,对比一下这轮牛市的起点,也就是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这两个月的偏股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分别为4.88亿元、5.87亿元。更低的还有2018年9月,平均募集规模为2.95亿元,4月的这一数据并不算“太冰”。

发行失败的偏股型基金数量

2017年8月,有4只偏股型基金公告募集失败,是至今以来发行失败数量最多的一个月;今年2月和4月分别有3只偏股型基金发行失败,是募集失败数量第二多的月份。

但历史上,偏股型基金公告募集失败案例比较少,历史数据相对离散,可能统计意义并不是那么好。

到这里就目前基金发行的数据来说,指标1“基金发行总规模”和指标3“发行失败数量”处于历史低谷,而指标2“偏股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距离历史低点尚有一定距离。

综合评定:基金发行整体已“偏冷”,但没有到“极寒”。

接着我们研究第二个问题:在“冰点”入市,结果怎么样?

在以上三个指标中,指标1是明显进入“冰点”的,如果参考指标1“基金发行总规模”的“冰点”买入基金,结果会这样?

我们统计了一组数据,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标的,在历次基金发行总规模“冰点”入场,

很明显,如果历史上,你在指标1基金发行总规模“冰点”时入市,大概率来说,持有至今还是能够实现不错的正收益的。

但是必须提醒的是,基金发行冰点并不能精准地与市场底部画上等号,只是提供了一个不错入场时间点的参考。

本质上,试图买在市场最低位是个伪命题。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准的错误,多一些逆向思考,在相对低位的位置入场,并长期持有优秀标的,其实就会提升成为未来赢家的概率。

近两年来许多投资者购买的基金收益普遍不太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绝大部分基金的大幅亏损对于投资者的这些疑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李颖指出,首先基金产品本质是一揽子证券投资组合,基金的收益表现与投资标的基础市场的表现密不可分。在股票市场连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以投资股票为主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也难以取得正收益。在股市上涨的行情下,偏股型基金往往大部分能取得正收益。基金也不可能创造神话,在近几年市场连续下跌的行情下创造很高的正收益。

从长期的绩效来看,大部分情况下,基金的整体表现要好于个人投资者,尤其在牛市和震荡市场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如2006年和2007年均有超过八成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00%以上的回报,而个人投资者这一比例均达不到2012年近50%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5%至30%的回报,而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个人投资者亏损幅度在5%至50%。基金仍不失为个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一个较好的投资工具。

无论是中国股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问题,都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都需要市场整体的理性来推动。但是作为投资者本身,一定要衡量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盲目的听信销售人员的宣传。如果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或是短期要使用的资金,不能投入太多在单一的股票类基金中,以免受到股市波动风险的冲击较大。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有实际意义的,应该是抱有长期投资的心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续期选择相应适合的基金产品,避免过度追逐短期收益突出的热点基金、多关注长期业绩相对较为稳健的基金,通过定投、组合配置来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健的回报。

小提示:

一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的安排基金品种的比例。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基金,购买偏股型基金要设置投资上限。

二要注意别买错“基金”。基金火爆引得一些伪劣产品“浑水摸鱼”,要注意鉴别。

三要注意对自己的账户进行后期养护。基金虽然省心,但也不可扔着不管。经常关注基金网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四要注意买基金别太在乎基金净值。其实基金的收益高低只与净值增长率有关。只要基金净值增长率保持领先,其收益就自然会高。

五要注意不要“喜新厌旧”,不要盲目追捧新基金,新基金虽有价格优惠等先天优势,但老基金有长期运作的经验和较为合理的仓位,更值得关注与投资。

六要注意不要片面追买分红基金。基金分红是对投资者前期收益的返还,尽量把分红方式改成“红利再投”更为合理。

七要注意不以短期涨跌论英雄。以短期涨跌判断基金优劣显然不科学,对基金还是要多方面综合评估长期考察。

八要注意灵活选择稳定省心的定投和实惠简便的红利转投等投资策略。

基金相关文章:

★基金小白入门指导

★2021年买基金会不会血本无归

★2021基金为什么会下跌

★基金分类法存在哪些标准

★ETF基金四大优势有哪些

★短期理财基金存在哪些特点

★基金清盘状况如何

★基金监管存在哪些原则

★投资基金如何获取超额收益

★2021基金回撤的明显类型

新基金会跌破发行价吗

可以,但是要看情况。打新债是可以多个账户进行的,但是新股不行,出现过一个人名下2个账户同时中一只新债的情况,这是不行的。打新债,经济术语,意思是指在债券型基金产品刚发行的时候,发行的价格比较低,这时候投资者申购新发行的债券叫做打新债。

基金,英文是fund,广义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我们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这要看情况),通过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

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

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四大类。

打新债的意思就是申购新发行的债券基金产品。一般在债券型基金产品刚发行的时候,发行的价格都比较低,这时候投资者申购新发行的债券叫做打新债,申购时会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出可以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抽中叫做中签,中签的投资者以债券的发行价购入债券,所需的费用很少。

之后再将债券卖出去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收益,而新债上市后一般都不会跌破面值,几乎不会出现亏损,因此打新债的投资者一般都很多,但是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新发基金下跌

最近基金一直跌的原因:

1.市场的流动性比较短缺。

2.股票市场不景气,一直在下跌,所以基金也会一直大跌。

一、市场的流动性比较短缺

市场出现下跌最大的一个因素其实就是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短期,在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之下,市场是不会出现上涨的情况的,而且很多人对于未来的预期也是比较悲观的,流动性所带来最大的一个因素就在于市场上的资金数量比较少,所以很多人并不会有一个很好的预期的。

二、股票市场不景气,一直在下跌,所以基金也会一直大跌

股票遇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确实逃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持续大跌,资产一天天缩水;但基金不同,基金只要不关闭赎回通道,或者基金公司不倒闭,都是可以赎回的,绝对不会像股票一样逃不出去。

其实基金在出逃这个方面对比股市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基金基本不可能存在不能赎回的,而且基金都是随时可赎回的。

唯一只有两种情况的时候,基金是逃不掉的,其一不是交易日的时候,基金不开市,这种情况是逃不掉;其二基金公司关门大吉了,也是逃不掉的。

如果遇到这两种情况,基金也是逃不掉,只要还在交易日,就可以赎回,就不会像股票一样跌停板卖不掉,看着资产缩水的现象。

通过上面分析得知,如果从赎回的角度来分析,基金要比股票更有优势;但从风险角度来分析,那些指数基金要比股票更大风险,比股票更难赚钱。

如果基金连续下跌,投资者要分析基金连续下跌的原因,如果是整个市场环境不好,那么就不必担心,耐心等待行情转暖即可。如果是基金管理人的原因,那么建议赎回基金,换一个优秀的基金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