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周四布鲁塞尔欧盟峰会只剩两天,一封联名信先“撞”开了欧洲政商圈的讨论闸门——德国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梅洛尼带头,19个欧盟成员国一起给欧洲理事会科斯塔写了封信,核心就一句话:欧盟得“动真格”变了。

不是“微调政策”的小打小闹,信里把态度摆得明明白白:“我们要维护欧盟的核心价值——自由、安全与繁荣,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彻底转变方向,不是小幅调整,是实质性改变。”改变的靶心很明确:砍冗余法规、拼经济竞争力。具体怎么干?先把欧盟所有现行法规“扒一遍”,系统性审查后剔除多余条例;从今年12月起,欧盟委员会得在每次欧洲理事会会议前,专门给各国通报改革进展——相当于把“改革进度”钉死在时间表上,容不得拖延。

这封信为啥能让企业圈跟着“炸”?因为戳中了藏了好几年的“监管痛点”。德国银行业协会负责人海纳·赫肯霍夫最近刚跟媒体倒过苦水:“欧洲现在的监管框架就是‘各国规则凑出来的大杂烩’,企业想进来,得先摸清楚德国的金融规、法国的环保条、意大利的劳工法,光合规成本就能吓退一半人。”他说的不是空穴来风——很多跨国企业跟他抱怨,本来想在欧洲建工厂、拓市场,但一想到要应对“碎片化”的规则,干脆选择“再等等”。

其实欧盟从来没少当“监管超级大国”,全球范围内定标准是一把好手,但这次19国拧成一股绳要“改”,恰恰是看清了最现实的问题:如果连自己内部的规则都拧不清,谈何在全球竞争里保持优势?就像默茨在党内会议上说的,“简化不是放松监管,是让好的规则真正帮到企业”——毕竟,欧盟的“繁荣”不是写在条约里的,得让企业敢投钱、敢创新,才算数。

峰会还没开,这封信已经把“改变”的议题顶到了台面上。对欧盟来说,接下来的考验不是“要不要改”,而是“能不能把改革落到实处”:审查法规时会不会真的砍到“痛处”?简化流程能不能让企业真的感受到便利?毕竟,所有的改革都得落在“具体的好处”上——不管是成员国的小商户,还是想扎根欧洲的跨国企业,都在等着看这场“实质性改变”的真章。说到底,欧盟要的不是“看起来像在改革”,而是“真的能让欧洲更能打”。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