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2日,日内瓦世界气象大会特别会议的现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像一把尺子,把“气候危机”的真实距离拉到了每个人眼前——在祝贺世界气象组织成立75周年的他直接点出了最刺眼的事实:“最新报告确认,过去十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海洋在‘发烧’,极端天气在‘破纪录’,我们正在把地球推到‘不可逆转’的边缘。”
这个结论不是空穴来风。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里藏着更具体的“热信号”:过去十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了1.15℃,海洋上层2000米的热量累计增加量,相当于3000亿颗原爆炸的能量。这些数字不是抽象的——珊瑚礁因为海水升温大片白化,南太平洋的图瓦卢已经在规划“海上漂浮家园”;今年夏天重庆的山火,消防员要背着几十斤的装备爬过滚烫的山路;云南的普洱茶农说,持续高温让茶叶减产了两成,“叶子没等长大就晒焦了”。
更让人难受的是,最没能力“抗热”的人,往往要承受最狠的代价。古特雷斯在会上提到,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没排多少温室气体,却要为气候危机付最多的账单”: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四年干旱让上百万儿童面临营养不良;孟加拉国的贫民窟,洪水一来房子就被冲垮,一家人的积蓄瞬间归零;东南亚的农民,刚种下的稻田被暴雨冲得只剩泥坑。“这是最不公平的事,”他说,“我们不能让脆弱的人独自面对灾难。”
为了把局面“拉回安全线”,古特雷斯给出了三条“紧急任务”。第一条是“把预警变成‘保命符’”——每个国家都要把气象预警系统写进法律、算进预算,还要让社区、企业联动起来,不能再让“没收到预警”成为灾难的借口。第二条是“给发展中国家‘搭把手’”——全球要帮这些国家减债,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的规则,还要吸引私人资本投到气候项目里,比如建太阳能电站、修防洪堤。第三条最关键: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前,每个国家都得拿出“全新的气候行动计划”,不能再用“旧方案”应付,要真真切切减碳、真真切切投入。
其实,气候危机从来不是“远在天边”的话题。你家今年夏天的空调电费涨了,楼下的树因为干旱掉了叶子,刷到的新闻里“某地洪水”的画面,都是“最热十年”的连锁反应。有人问:“我一个人能做什么?”古特雷斯的回答很实在:“少用一次塑料袋,多坐一次公交,把空调调高一度——这些小事加起来,就是对抗‘热趋势’的力量。”
过去十年的“热”,是地球给我们的“警告信”。如果现在不行动,下一个十年可能会更热、更糟:北极的冰会融得更快,海平面会涨得更高,极端天气会来得更频繁。而我们要做的,不是等着“灾难上门”,而是现在就拿起“小行动”的“灭火器”——毕竟,保护地球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事,是你我每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