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晚间,又见基金相关消息冲上热搜。中欧基金发布公告,宣布将大额自购。中欧公司将于30个交易日内以自有资金申购中欧医疗 健康 混合、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合计50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葛兰也将以自有资金自购上述两只基金合计2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 有网友将其看作是中欧公司对近期关于葛兰基金业绩争议的回应。一位网友评论,“终于出手了,不管近期业绩如何,至少代表了一种态度和诚意”。 刚刚出炉的基金四季报让葛兰成为业内外焦点。2021年四季报显示,葛兰在管产品规模已经超千亿,超过曾经的“公募一哥”张坤,她也成为首位女性千亿基金经理。葛兰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在2021年出现较大亏损,很多跟随葛兰的基民收益惨淡。 葛兰跻身千亿俱乐部但产品业绩不佳 与赵蓓相差18 个百分点 葛兰旗下在管公募基金共5只(A/C类份额合并计算)。根据基金四季报,截至2021年末,葛兰管理的公募产品资产净值达到1103.39亿元,相较三季度末规模增长了133亿元。 葛兰管理的5只基金中仅有2只在四季度规模增长。其中规模最大的产品是中欧医疗 健康 ,2021年四季度末规模为775.05亿元,较三季度末增长140.65亿元,这只基金也是带动葛兰管理规模增长最大的贡献者。另一只是中欧医疗创新,四季度规模增长了14.76亿元至130.94亿元。 另外三只基金均出现收缩,中欧阿尔法、中欧明睿新起点、中欧研究精选(葛兰与卢纯青共同管理)的规模在四季度分别减少16.01亿元、2.99亿元、3.03亿元。 与此葛兰所管产品在过去一年业绩表现不佳,5只基金在四季度均出现净值回撤。中欧医疗 健康 、中欧医疗创新的A、C类份额净值在第四季度均跌超16%,这两只基金的2021年全年净值增长也为负值,均跌超6%。另外三只基金的第四季度净值回撤幅度较前述两只稍小。 在这样的业绩表现之下,葛兰的基金规模却反而上升,表明很多投资者是“越跌越买”,也有人将葛兰称为“跌出来的一姐”。 同样有着“医药女神”之称的工银瑞信赵蓓,目前相对葛兰的争议要小一些。截至2021年末,赵蓓在管产品共5只,总规模为322.79亿元,相对三季度末增长了31.22亿元,管理规模较葛兰小得多。 从业绩来看,尽管赵蓓所管产品在2021年第四季度也均出现回撤,但全年业绩相对更稳。赵蓓的代表作工银瑞信前沿医疗,A、C类2021全年净值增长率均在11%以上,相较亏损的中欧医疗 健康 ,年度增长率相差超过18个百分点。 2021年医药板块整体低迷,尤其是下半年,医药主题基金收益表现不佳不难理解。从长期回报来看,两位明星医药基金经理的业绩仍较为可观,其中赵蓓的长期业绩略优于葛兰。截至2021年末,赵蓓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A的三年、五年收益率为276.35%、279.02%,超过葛兰的中欧医疗 健康 A的同期收益率50个、13个百分点,两只基金均为2016年成立,赵蓓的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葛兰87个百分点。 精准踩雷?多只重仓股票遭遇外部冲击 从持仓来看,葛兰的中欧医疗 健康 整体股票仓位在2021年四季度末为81.47%,相较三季度末下降了8.15个百分点。 从持仓来看,2021年四季度,中欧医疗 健康 相对三季度前五大重仓股的排名并未发生变动,且均有增持。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为药明康德,四季度对药明康德增持2480.67万股至6571.61万股,仓位升至10.05%。药明康德股价在四季度跌超22%。 该基金第二大重仓股为爱尔眼科,四季度增持3165.33万股至1.41亿股。爱尔眼科在2021年四季度股价跌超20%,尽管大举增持,但该基金所持爱尔眼科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从9.19%降至7.68%。 该基金四季度还增持了通策医疗143.74万股。通策医疗在2021全年下跌28%,下半年股价更是腰斩,跌超51%。 重仓股接二连三下跌,让基民对葛兰的选股能力提出质疑。在基民互动区,许多基民反复讨论葛兰的持仓,有基民称她“把医药板块的雷都踩全了”,还有基民痛心疾首“叫你割了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你就是不听”。 葛兰一贯的投资策略就是选择各细分赛道龙头公司长期持有,例如其重仓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是CXO龙头,爱尔眼科一度被称为“眼茅”,葛兰对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泰格医药等股票也已持有超过三年。在一个特定板块内选龙头其实并没有太大空间,赵蓓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与葛兰的中欧医疗 健康 ,前十大重仓股7只股票重合,仅有3只股票不同。 股票价格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2021年医药板块整体受挫,而葛兰重仓的几只股票又遭遇多重外部打击,例如CXO企业受美方“实体清单”事件影响,通策医疗受牙科集采影响,爱尔眼科因艾芬事件陷入信任危机。很多医药主题基金在2021年均为负收益,并不是只有葛兰一人。 那为何赵蓓能获取全年正收益?这与买入时点以及持股仓位有关。中欧医疗 健康 持有爱尔眼科1.4亿股,而工银瑞信前沿医疗仅持有爱尔眼科2000万股;葛兰重仓的通策医疗并未进入工银瑞信前沿医疗的前十大重仓股,仅在这两只股票上赵蓓就躲过了相当幅度的下跌。整体上葛兰的风格更偏激进,股票仓位和持股集中度要高于赵蓓,2021年上半年葛兰的股票持仓均超过93%,三季度也接近90%,直到四季度才降至80%水平,赵蓓的股票仓位均未超90%。 葛兰一举“出圈”也是因为2020年押中了涨超14倍的英科医疗,从而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这样选定行业、集中押注于某一部分股票的策略,既容易押对了一战成名,也容易押错了全盘皆输。 葛兰也并非买的股票都踩雷。2021年四季度片仔癀新进中欧医疗 健康 的前十大重仓股名单,而中药是医药板块中少有的强劲上涨的细分领域,作为中药龙头的片仔癀四季度涨超15%。中欧医疗 健康 在2021年开始逐步退出曾经的重仓股长春高新,到四季报已经完全退出前十大重仓股,而长春高新2021年全年跌39%。如此看来,葛兰也踩中了上涨的股票,避开了下跌的股票。 规模是业绩的诅咒?有基民提出应限制规模 葛兰成为“公募一姐”后,不少人将其与前“公募一哥”张坤对比。 2020年底,易方达张坤以1255.11亿元的管理规模,成为首位千亿规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底,张坤的在管规模仍有1019.35亿元,葛兰已经超过张坤。 张坤以重仓白酒出名,可以说是“成也白酒、败也白酒”。2020年在白酒股价长红的情况下,张坤的代表基金收益率在80%以上。随着2021年白酒辉煌不再,张坤管理的基金也出现亏损,规模最大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全年增长-9.89%,易方达优质精选(由原来的易方达中小盘更名而来)全年增长-13.39%。 公募基金行业有“规模诅咒”一说,指的是基金规模越大,保持业绩的难度越大。兴业研究分析师刘洛宁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基金过去一段时间规模变化的波动率与未来三个月收益率呈现反向关系,即过去规模变动越平稳,未来收益越高。 管理规模大了之后,基金经理的选股往往面临两难,要么将资金配置到大盘股上,但很有可能需要忍受相对平凡的业绩;要么寻找优质中小盘股,但资产规模大要求选择的股票数量多,对基金经理的能力和精力要求更高。 也有研究显示,基金收益与规模的相关性因基金而异,与基金风格有关,如果基金主要投资的是大盘股,收益是与规模正相关的,偏小盘股的基金收益和规模则呈现负相关。 张坤在晋升“一哥”之后对旗下基金采取限购、暂停申购措施,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精选多次调整限购额度,从100万元逐步调至2000元。易方达中小盘在2021年2月24日起暂停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投,直到变更注册为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才于2021年9月10日起开放赎回和转换转出业务,但仍不开放申购。 目前葛兰的基金仍未采取限购或暂停申购措施。已经有投资者在讨论规模对于基金经理投资操作的制约。按照中欧医疗 健康 目前的775.05亿规模,如果股票投资达到合同规定的95%上限,投资医疗 健康 相关行业股票达到合同约定的80%下限,该基金投向医疗 健康 板块的资产将达到589亿元。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医药生物板块目前的总市值为6.19万亿元,也就是说,葛兰的一只基金在满仓操作的情况下对于医药板块的持仓金额占到板块总市值的0.95%,接近1%,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整个板块。 如果中欧医疗 健康 想要重仓持有一只股票,假定仓位达到3%,则需要持有该只股票23.25亿元,按照5%的举牌线限制,该只股票的最低市值要达到465亿元。按照1月26日收盘数据,wind生物医药概念板块中只有不到10只股票能满足,其中相当一部分股票已经是或曾经是葛兰的重仓股,这也体现了规模对于基金经理可投资空间的掣肘。 如果中欧医疗 健康 想要对一只重仓股进行建仓或清仓,仍按3%的仓位计算,同时假定该基金的交易金额占该股票日成交金额的10%(股票日成交额按过去三个月日均成交额计算),即使是大市值的恒瑞医药也需要10个交易日,如果是康龙化成则需要32个交易日。股票价格瞬息万变,如果基金调仓时间过长,基本不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有投资者认为,葛兰的基金压缩规模或已迫在眉睫。一位基民表示,无论是通过限购还是分红,当务之急应当是限制规模,越跌越买的结果就是直接把葛兰变成各大医药个股的5%以上股东,“然后就一年到头没活干了,基本没有换股的选择”。

公募基金自购上限

公募基金自购上限规定

我个人非常看好基金的前景,之所以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基金卖不动了,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基金行情没有那没有那么好,同时已经回撤了30%左右,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很多新进场的投资人已经害怕了,换一句话说,他们现在都不敢再怎么样操作了。

有一个非常好玩的道理,当市场的行情不好的时候,很多人都不会去关注基金,同时很多人都非常恐慌,认为投资基金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事情,但是这样的时期恰恰是基金的黄金时期,而到了牛市的时候,很多从来不参与投资的人就会去起到基金里面,然后觉得可以在基金的市场里面赚到钱,但是殊不知基金赚的钱就是这些人的钱,所以这个道理特别好玩,这也反映了一个人性的问题。

基金现在是不是已经卖不动了?

可以这样说吧,因为现在的基金行情真的很差,而且从年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了近一个月,几乎每一天都处在下跌的状态,短期的反弹也起不到什么效果,基本上是反弹了一天,然后就会跌四天,在这样的行情之下,很多人都不敢再买基金了,同时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分批赎回自己的基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止损的目的。

很多基金公司开启了自购模式。

这个现象就更好玩了,以前我们很少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但是当今年的行情到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基金公司和各个平台为了挽留住用户,他们不但会去网上公开发布挽留的声明,同时也会通过自购的方式来稳定基金的行情,但是我要说一句风凉话,基金的自购并不一定是一个好模式,很可能会有一些所谓的背锅基金,大家一定要小心。

基金的前景如何?

问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一个投资小白,换一句话说,你很可能是这一次行情里面才真正开始投资的,所以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基金的前景一直都很好,现在的行情只是处于震荡当中,换一句话说,现在可能是熊市的开头,但是不管怎么样,想在基金的投资过程中获得回报的人,绝对不是在牛市赶来的人,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记清楚。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基金更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需要你的知识量,更需要你的耐心和坚持,一个拥有强大素质的投资人才能赚取回报。

公募基金自购上限是多少

我认为基金大跌纷纷登上热搜,多家公募开启自购模式,基金公司的举动是为了保全自己实力的一种行为。

基金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是我们关心的投资,因为这一些投资可以让我们增加很多的财富。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肯定也会出现基金大跌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我们破产。在热点上就有基金大跌频频登上热搜,多家公募开启自购模式一事,网友们对于这一件事情都特别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一系列看法。对于基金大跌频频登上热搜,多家公募开启自购模式来说,如何看待基金公司的举动呢?

基金大跌纷纷登上热搜,多家公募开启自购模式,我认为基金公司的举动是为了保全自己实力的一种行为。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一些基金公司肯定需要一定的资金来保障自己的日常发展,如果基金公司破产了肯定对于手下的基金有很大影响。基金公司这一个举动也是为了救亡图存,让他们在这个时间段之内保全自身的发展关键。毕竟每一个公司都需要有自己的底蕴,如果基金公司在基金大跌的时候还继续购进这些股票会使得他们的公司变得入不敷出。为了他们公司的发展,这些基金公司也必须这样做。

基金大跌纷纷登上热搜,这是人们对基金的关注程度非常高。然而基金公司肯定也会针对这一些情况做出一些自救的行为,这些行为是他们应该做的,也是为了在接下来的日子当中使他们更好发展的一个手段。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基金公司在这个风口浪尖之上肯定也不会贸然前行。只有保住他们的底蕴,才能够使他们在接下来的日子当中有更好的发展。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当中,基金公司能够重新发展自己的这些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实现往日的辉煌。

对于基金大跌频频登上热搜,多家公募开启自购模式来说,我看待基金公司举动的看法就是以上所说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