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跟着投资,比如一些PE机构如果决定投资一个项目,会强制要求投资经理必须跟投,投资经理团队的跟投一般是投资额的1%~2%,有的甚至为3%。跟投机制的流行,自然有其缘由,

1、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特定目标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基金是以大众传播以外的手段招募,发起人集合非公众性多元主体的资金设立投资基金,进行证券投资。
2、2014年12月31日,在保险业界,伴随2015年脚步声到来的是保险资金运用一个紧接着一个的细化方案的“落地”。元旦前夕,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设立私募基金,专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3、2015年12月23日消息,17家商业银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将被撤回。财新网报道称,多家商业银行收到银监会窗口通知,监管部门将依法撤回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备案资格。
要想找到好的基金管理人,还有几点是作为投资者需要做到的。
1. 了解自己,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需求,比如你对收益的预期,对波动(回撤)的态度和忍受度。不同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对回撤的管理是不同的,通常管理回撤(对冲)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比如期权的成本,配对交易,分散)。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为了分散而在好股票上不集中是巨大的损失(成本)。所有的投资大师都强调在好机会上要集中。有些回撤出色的私募,通过在行业和个股上的极度分散和配对交易(多一只股票的同时一定要在本行业中选一只其他股票空几乎同样的仓位,对冲掉贝塔)。基金完美的回撤曲线的获得靠的是牺牲掉了不少上涨的机会,这样的策略虽然创造出优美的净值曲线,但牺牲了绝对收益。
2. 勤奋(不需要身体上,但脑子要多思考)。我的朋友A, 不但悟性高而且非常勤奋。她实地调研过的私募不计其数,谈到几乎任何一家有点儿名气的都能说出很多细节。她坚持长期对很多私募的业绩数据进行跟踪和归因分析,我和她每次聊天都有不少收获。她还很乐于分享,因此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是我学习的榜样。
3. 密切观察基金管理人团队,并定期重新评估。前辈W投资私募获得几十倍的收益。他让我意识到和基金管理人定期沟通(不在乎成本参加年会等一切有可能接触公司员工的活动),从员工身上观察公司士气很多时候能让你在公司走下坡路时及早注意到并尽早退出。
4. 买私募和买股票一样,不想持有几年的基金最好连一天都不要持有。过度关注短期的波动是大忌。比如每周看净值问基金经理为什么跌了之类的问题,甚至是提醒基金经理做某些买卖行为。短于三年的业绩无法判断一个基金经理的水平。对基金经理操作的干涉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心态,非常不可取。当然了,必要的跟踪是必须的,基金经理的风格漂移是持有基金的最大风险。
基金跟投收益激励的区别
天天基金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天天基金支持一键跟投,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首次需购买1000元,以后每周都可以跟投当周的定投方案,金额需要自己手动设置,单只基金支持最低投100元。 跟投牛人可以基金组合是根据基金的类型或者表现等不同特点,对多只基金进行组合再购买,通过合理的基金组合可以把风险量化,分散化。

基金组合投资的好处在于,当大环境经济不好时,股市行情处于震荡,个股普遍下跌,这个时候偏股型基金也很难独善其身,而如果组合中配置有债券型基金,或者货币型基金就可以形成对冲,抵御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损失力度。基金组合是由专业的投资者配置的,节省新手挑选基金的时间,专业的投资员会及时调整组合配置,不断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拓展资料:一键跟投的意思就是跟随基金组合买入一篮子基金。 比如这个组合的创建人是A客户,由他去挑选基金,然后B、C、D等客户都可以跟随他买,跟买的投资者省去了选基金的时间和精力,而A客户可能会收取一点手续费。 以天天基金网上一键跟投举例: 一键跟投可以在组合宝里面查看,首次需购买1000元,以后每周都可以跟投当周的定投方案,金额需要自己手动设置,单只基金支持最低投100元。
一键跟投的好处是: 省去了挑选基金的时间,跟随有经验的投资者买入卖出,比较适合新手小白投资者; 缺点是:组合里只是显示了购买的基金,不知道创建组合者的仓位如何,也不懂创建者的操作方式,所以太依靠创建组合的投资者也不是长久的事,还是要多学习,多进步增强自身知识储备才是王道。
基金跟投收益激励的关系
通俗的来说,拥有某个公司的股权(股票)意味着公司这个酮体的某一局部被你给承包了。

你对这一局部的核心权益有:
投票权:举手表决,参与公司决策
分红权:简单来说就是分钱
增值权: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公司更加值钱了所以你手中的股权也就跟着涨价了
处置权:能卖、能抵押、还能送人。
还有知情权、查询权、质询权、建议权、股东大会召集权、提案权、提名权等权利。
通常,当老板的最愿意给的是分红权,增值权,不愿意给的是投票权。
正因为股权代表着上述各种权益,因此对上述各权益“挑挑拣拣”、“排列组合”、“摩擦摩擦”后,各种股权激励方式就诞生了。
1.分红权
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将可分配利润的权利奖励给企业的高管与核心骨干。
正常情况下,公司赚钱了,扣除了乱七八糟的成本、法定公积金、税费后,老板们可以按照自己对公司的持股比例进行分红,但法律允许公司内部不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分红,因此便有了赋予员工分红权的这种激励方式。
举个例子,A公司有俩股东,50:50的持股比例。某年公司发达了,一共赚了2块钱,正常情况下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就拉倒了。但这俩股东采取了分红权的激励方式,决定自个俩人只分5毛,其他5毛给表现好的员工。
这个就是分红权。
2.增值权
增值权说的是公司赋予激励对象一种权利,如果公司估值(市值)上升,激励对象可以通过行使该权利获得相应数量的股价升值的收益。
激励对象无需为购买股权付款,行使权力后也不实际拥有股权,整个就是完完全全模拟股票市场(公司估值)价格变化,在规定时间段内获得由公司支付的行权价格与行权日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即:被激励对象的收益=股权市场价格-提前约定好的行权价格。
是不是,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感觉?
3.分红权 增值权
如题,混合拳。具体含义为前两俩方式所叠加。
采用这种组合拳方式,最知名的公司是:华为。
4.现股(员工持股计划)激励
这是真爱,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种是老板直接给股权,还亲自陪员工去工商局登记,这种情况属于极少数,遇上这样的,啥也别说了,干吧。
另外一种是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是现股的一种,和前面所说现股的区别在于,现股是在一级股东层面对公司直接进行持股,员工持股计划是在二级层面对公司间接持股。通常老板会拉上一帮被激励对象共同设立一个有限合伙企业,然后老板当GP(有限合伙人),其他人当LP(有限合伙人),这个有限合伙企业作为股东对公司进行持股,员工按照老板给到的股权比例在有限合伙企业里头按照对应股权比例分配合伙企业的持股份额。
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依照合伙企业法的规定,GP负责合伙企业的日常经营,大事小事都能说了算,而LP则不行。
可以说,有限合伙企业中的LP身份,限制了你对公司运营权的想象力……
5.限制性股权
跟现股的区别在于,多了限制性三个字。
限制性通常会在时间上、投票权上进行限制。比如说限制期是4年,虽然工商登记上来被激励的人是股东,但这其实是假·股东。因为你跟老板私下约定了钟声,因此每年只能实实在在的落袋为安25%,四年之后,你就是真·股东了。
想干啥干啥。
6.股票期权
这个应该是大家最早印象中的正经股权激励了。
简单来说,就是公司跟员工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某年某月某日公司因为某员工的优秀表现以及未来的巨大潜力因此公司决定授予他在未来的某年某月可以以某个约定好的价格购买公司授予的股权(股票)。
如果上面不加标点符号的句子读的累的话我们看个例子:
A公司授予小白同学在公司上市时,可以以每股1块钱的价格购买公司1万股股票。
N年后,公司上市了,发行价格是100元。
思考很久后,小白决定行权,在不考虑税费的情况下,小白的收益=10000*(100-1)。
是不是感觉很带劲?
7.分红转实股
意思是,公司每年按照约定好的方式给你分红,但你分红后的钱只能用于购买公司的股权。
比较笨的方式是,钱给到员工个人,扣除个人薪资所得税……后,以该扣税所得额再购买公司股权。
推荐的方式是,将拟分红的金额直接折算为对应股权,然后直接办理股权变更手续。
结果是一样的,但真的是能剩下好多钱。
以上7种方式是直接的股权激励,后面再介绍3种变种的股权激励方式。
8.设立并购基金
并购基金,听着是不是觉得很牛逼?
简单来说就是公司或大股东与激励对象以及外部的各大土豪机构(如证券公司、银行)一块成立一个并购基金,对整个基金进行结构化设计降低投资风险,然后就……买买买。
买买买的对象通常是公司产业上下游或对主营业务有关的公司或项目,通过对被买的公司用心经营,在未来的某一刻,卖个公司……从而实现了激励对象的获利退出。
股权激励有利于凝聚内部力量,并购基金可加速外延扩张,并购基金的股权激励模式将两者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的股权激励模式,但难度立刻也就上去了。
9.项目跟投
当公司拟启动投资某个新项目的时候,给被激励对象一个上车的机会。
亏了的话……大家都亏;赚了的话,大家一块赚。
跟投方式在万科地产运用的比较成功,万科对每一个地产项目都设立为一家项目公司,在项目公司中,万科出一部分资金,外部融一部分资金,内部员工跟投一部分资金,三部分资金一起来运作该地产项目,内部跟投操作方式是:
确定跟投的上下限,再确定必须跟投的人,这些人一般是项目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母公司对该地产项目应该承担责任或者可以施加影响的人员。
其他人主动跟投。采取这种方式,实际上既能解决激励问题,又能通过约束将项目的利益关系人仅仅捆绑在一起;既能够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杜绝增加成本。
在地产项目开发完成后,通过项目的销售实现退出。
10.内部孵化方式
内部孵化方式是鼓励内部创业,比较典型的有:海尔、完美世界、爱尔眼科等。
以完美世界为例,完美世界的员工有思路、有产品后可以先成立工作室,产品形成产值后可以享有30%左右的分红权;如果产品前景看好,可以成立独立的公司,员工可以占30%以上的股权;如果团队和产品都特别成熟,在独立融资的情况下,完美世界可以转为财务投资人,让员工有更大的权限来运作该项目,甚至成为大股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