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型基金,可以长期持有。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是可以优化的,或能更好的降低自身投资的风险。怎么讲? 所谓的指数型基金,是指特定指数成分股为投资对象目标的基金,常见对标的指数有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上证50指数等。也就是说,投资者投资指数型基金,其实是投资了一揽子成分股,投资了一个特定组合。 而特定指数的成分股,并不是随机挑选的,比如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是沪深两市流通性最好的300家上市公司,上证50指数是沪市流通性最好的50家上市公司,并且之后按照固定的时间进行更新。这样类型的指数,是具备成长性的,只要成分股具备不错的综合成长性,那么指数就能很有力的上涨。为什么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这些年能一直不停的上涨呢?重要的原因是其成分股有着综合不错的上涨性。 既然优势明显,又有着自我更新能力,自然指数型基金是可以长期持有的。要在此基础上优化,或能更好的降低投资风险。比如A股市场,沪深300指数是两市流动性最好的300家公司,但权重占比还是以大金融为主,是有着不协调的情况的。如果再搭配一些其他指数型基金,效果或要更合适一些,更具备成长性一些。这就要从各指数型基金中查看细分的成分股了。 投资的方式如果是一直持有,如果投资的点位在底部还可以。但要是在顶部,在之后的持有过程中就十分难受了。方式上可以选择定投,不管在顶部、低部,最终都是趋近于一个平均的价格,投资也会更加稳妥一些。 我先说一下我的观点,在我看来指数基金是非常适合长期持有的,而且长期持有赚钱也是大概率事件,对于“长期”的定义,我认为是3-5年的时间。 因为从过往业绩表现来看,指数投资长期来说是优于主动管理型投资的,而从 历史 业绩平均业绩来看,指数基金的长期表现也是超过主动管理型基金的。 给大家讲个著名的公案,股神巴菲特和对冲基金的十年赌约: 2005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说到由于高额的管理费用,主动基金的长期总体表现不如低成本的被动型指数基金,这个想法遭到了华尔街基金经理的质疑,于是立了50万美金的赌约,从2008年1月1日起,十年期限之内,以标普500指数基金PK任何对冲基金,结果只有一人应战,挑选了五支母基金其中这五支母基金拥有超过200只对冲基金的权益,可以说,覆盖面已经很广了。巴菲特在2017年的致股东的信中,提到了这次赌约的结果,标普500指数基金收益率为125.8%,而表现最好的对冲基金组合收益率为87.7%,表现最差的只有2.8%。 再给大家一个数据,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提供的数据,从2007到2017年的第三季度,中证500指数的收益率是282%,而同期所有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平均收益是177.37%。 从国内国外的数据来看,指数型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是优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指数型基金是值得长期持有的。 我建议可以采取定投的方式入场,长期定投指数基金,特别是对于小白投资者来说,可以逐步建立对于市场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进阶投资打好基础。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你的观点! 指数基金是可以长期持有的,但是这个长期的范围是指一轮牛熊周期。 熊市大多数指数基金都被低估,是一个买入的好时机。 牛市大多数指数基金都被高估,是一个卖出的好时机。 如果你是这么操作的话相信年均收益率可以达到10%,如果你在跌的越多的时候买入越多,那么你的收益率会更高。 如果你是从买入开始,不论牛熊市都持有,坚持到一定的时间后是有收益的,但是收益率会很低。因为指数基金无论是精力牛市还是熊市他从根本上都是缓慢增长的。 如果购买指数基金是为了财产的增值保值那为什么不选择熊市买入牛市卖出? 中国的行情并不适合一直持有,否则你的收益率会很低。 指数基金投资的核心思想就是低估买入,不断积累便宜的好的资产,到高估时卖出获得收益。 接着下一轮的牛熊市。用获得的这笔收益以及本金再加入的投资资本在熊市购买低估的指数基金,牛市卖出。 那么你将会获得一个很可观的收益,利润再投入也就是一个利滚利的过程,时间越长收益越可观。 最后附上一张上证50的 历史 走势图 我定投的第一个基金就是上证50指数。就是个指数型的基金。 2007年,我在银行办事。当时银行的工作人员给我讲了基金定投。并为我选择两个基金。其中一个就是上证50指数。 但是由于我定投的时间正是当时的牛市转熊市,而这基金我是从1.5元开始定投的最低跌到了6毛。庆幸我那个时候坚持下来了,一直到现在。这么多年一直都是熊市播种牛市收割。 今年这个基金创了 历史 新高,而我也止盈了不少。但是定投一直继续没有停止。所以指数型的基金适合定投。但是一定是长期行为。价值投资做时间的朋友。止盈不止损。 从我的角度来讲,指数型基金不宜长期持有。 投资指数型基金需要从宏观层面判断牛熊市,并据此做出买进和卖出操作。这也就是说,投资指数型基金也不可以与她厮守终生。 指数型基金分为行业指数基金和宽基指数基金。 对于行业指数基金,由于股市总是存在板块轮动、行业轮动,市场会有不同的热点切换,导致行业指数基金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有不同的涨跌表现。这就需要投资者大致正确地把握风向,在低谷时买入、在高峰时卖出,从而获得价差收益。 对于宽基指数基金,它们一般会随着大盘走势而动,表现为熊市下跌、牛市上涨,而且过程当中波动起伏频繁。投资宽基指数基金需要投资者把握好市场总体走势,在熊市阶段以及牛市早期进行布局,在牛市中后期止盈出局,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 指数基金净值有波动,而且呈现一定的周期规律,需要投资者低买高卖进行择时操作,才能获得较好的盈利。而如果一直持有不止盈的话,随着基金净值波动,就会出现坐电梯现象,让盈利重又化为乌有。 投资者不可能做到精准择时,而正确的做法是:结合对市场行情的判断通过定投进行布局,按照明确的止盈标准分批止盈。 国内的指数基金多数其实不适合长期持有。因为指数编制方法和美国指数不一样。美国市场编制股市指数,相当于进行了一轮严格的选股,入选成分股基本都是没有缺陷的公司的股票。美国的指数基金,只要是完全复制指数建仓的,会比一般的个人或者投资基金收益好。比如道琼斯工业指数,选30家大工业公司,这30家都是顶尖的公司,所以道琼斯工业指数涨的好,完全跟踪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基金也涨的好。 国内的指数不同。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指数上证50以及沪深300,即使是这两个最有代表性,这两个指数的成分股,我个人认为,并不如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选的好。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中,有一些公司不行,平庸,长期会拉低整个指数的收益,所以建仓完全复制这两个指数的基金也不行。其他指数就更难了。 但有些行业基金还是可以。消费行业的基金,这类基金,仔细筛选,找那些真正专注并擅长投资消费领域的基金经理,可长期投。 先说 指数基金可以长期投资,但并不是任何一支指数基金,都适合长期持有 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指数基金可以长期投资? 1、风险可控 社会 经济在不断进步, 社会 财富也在不断累积,我们回过头去看前10年、20年、30年,人类的生活水平整体也是在不断前进的。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水平整体向上,股市必然整体向上。但具体到具体到股票而言,其涨跌的不确定性较大,也存在个体的不确定风险,如果只买一只股票,万一其出现经营状况导致长期亏损,甚至退市,那损失可就大了。 “股票指数”则不同,它代表着经过筛选的、一系列股票的平均价格。 比如A股的沪深300指数,由沪深两市最具代表性的、规模最大的300家上市公司组成,而且定期做动态调整,谁不符合入选标准,就被剔除——这就保证了沪深300指数的足够优秀。 如果说“股票指数”本身做到了风险的分散,那么“股票指数基金”则利用专业化的分析手段,将股票指数的风险再次做了分散,并将收益做了优化。 2、收益可观 股神巴菲特是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师,过去20年资产做到了近万倍的回报。 很多人都询问巴菲特的投资秘诀,但巴菲特在公开场合,只推荐了唯一一个品种,那就是股票指数基金。 巴菲特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也是适用的。 曾有专业机构统计,2004年~2017年,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内指数基金的整体收益,甚至高出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的指数基金1~2倍之多。 指数基金虽好,但并非任何一支指数基金,都适合长期持有 1、非潜力与景气行业的基金,不适宜长期持有 具体的指数,可以按照行业、规模、概念、地区、经营状况等等分类,这就衍生出众多的股票指数。仅我国A股的相关股票指数就有上百种之多,而摩根斯坦利公司MSCI指数甚至有数千种之多。 指数型基金跟踪的具体指数,决定了其能否长期持有。 每个行业都是有景气周期的。比如重工业,在20~30年前可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现在“去产能”的影响下,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如果持有相关行业指数基金,长期而言收益不会太高; 而大 健康 、互联网、人工智能、养老等行业,则是典型的潜力与景气行业,长期持有相关行业指数基金,取得可观盈利的概率也相对较大。 2、当指数价值被高估时,伺机卖出,待回落后接回 股市的运行,长期来看实际上是一种钟摆运动,当运行到顶峰时,必然回调。 基于这个原理,当股市持续上涨,甚至疯涨,手里持有的指数基金会被过度高估,这时候应考虑暂时卖出,落袋为安,待市场冷却,回调之后在低位投资。 指数基金是一种不错的长期投资标的,但傻傻的只买不卖、长期持有也并非投资之道。我们可以采取定投的方式,不断摊低成本,在市场相对高位择机卖出,这样长期下来,收益才能最大化。 除货币基金之外,投资所有基金都应长期持有,包括指数型基金,因为短期操作风险较大的相关收率较高。 虽然基金申购费率往往打一折,徘徊在0.1-0.15之间(不同的基金申购费率有所不同),其他的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可以按年收费,可摊余到每一天,但是赎回费用以持有的期限不同收费不同。 通常情况下,基金持有期限在1年以内赎回费率为0.5%,在1年-2年之间赎回费率为0.25%,在2年以上可免赎回费率。甚至在7天或1个月内进行赎回,有些基金赎回费率高达1.5%,比如支付宝蚂蚁财富中黄金对接的两只黄金ETF基金,7天内赎回费率高达1.5%。 那么为什么基金持有期限越长赎回费用越低呢?这就是 希望投资基金的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 基金本身是分散式投资,比如股票型基金持有的股票个数必须在20只以上,总体上涨百分之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而如果是短期操作,比如上涨2%卖出,那么可能只赚1%,甚至更少。如果亏损也短期操作,那么跌2%,可能就要亏损3%及以上了。 指数型基金从投资标的上分类属于股票基金,因为绝大部分资金跟踪特定指数,即买入特定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因其投资标的为高风险的股票,那么指数基金通常就是高风险基金,并不适合保守型和谨慎型投资者。 指数型基金与其他股票基金主要区别在于,指数型基金可以有效的规避人为因素,比如基金经理的操作策略,走势跟随市场行情,即对应指数涨则涨,跌则跌。 如果要进一步规避人为因素(操作的不确定因素),比如投资者自身的操作策略,那么最好选择定投指数型基金。 选择定投指数型基金,在不同的点位进行买入,可以有效的分散市场行情风险。 而 长期定投指数型基金,比如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往往能获得较为丰厚的收益 ,好于一次性或定投购买其他股票基金,因为指数对应的企业总是要盈利,市值要不断增大。 但是如上所述,指数型基金属于高风险基金,比如沪深300指数基金,如果是2015年6月份一次性买入,那么持到现在三年过去,依旧要亏损35%上下。 也 如要投资指数型基金,建议进行定投,然后长期持有,分散市场风险,包括不管亏损多少都依旧进行定投。 如果有相应的投资经验,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操作策略那就更比如盈利20%进行减仓操作,避免快速回调;而亏损20%进行另外加仓等操作策略。 而如果没有相应的投资经验,不能判断市场行情的走势,那么坚持定投就可以了,待老了或急需用钱时取出,比如美国股市连续九年走牛,如果判断失误第一年进行清仓那就“亏”大了。 这个问题,小招邀请了招商银行App社区频道的理财达人来回答。 首先需要给买基金的朋友分享个观念:买基金需要长期持有才能获取较好的收益。看过很多人用操作股票“快进快出”的方式投资基金,看着就很难受啊。 无论是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均适合长期持有而非频繁交易,指数基金虽然随股市涨跌,但不适合频繁交易,原因有: 一是买卖费率高; 二是赎回时间长,浪费机会和收益; 三是基金短时间持有收益一般不理想; 目前市场的指数基金越来越多,选择指数基金的难度越来越大。故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基金时需要重视两点: 1、选择跟踪成长性较好的指数,找到这样的指数,难度不亚于选股票; 2、选择投资跟踪误差较小的指数基金。基金的跟踪误差越小,表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越强,投资者更能实现获得指数收益率的目标。 长期持有指数基金还需选择好的行业板块。而目前众多市场人士与机构看好的行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消费、 科技 、金融、医疗4个板块。 科技 是基础,消费是保障,医疗是安心,金融是翅膀。这4个领域或将推动产业升级,让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相应的上市公司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契机。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指数基金当然可以长期持有,最好的策略是坚持定投,长期持有,做时间的朋友。从成熟市场的发展 历史 看,能够长期跑赢大盘指数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凤毛麟角,所以巴菲特都建议普通投资者直接购买指数基金长期持有即可。 美股熊短牛长,非常适合购买指数基金。国内股市还处在发展阶段,指数波动比较大,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和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渐完善,A股已经具备了走出慢牛长牛的基础。因此购买指数基金并长期持有是可行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定投来降低波动风险,从而实现长远的稳定收益。买指数基金其实就是在买股市指数的成分公司,只要看好经济前景和国家发展,完全可以长期定投,毕竟未来只会更好。
指数型基金投资周期是多久
都说买基金省时省力,长期持有基金就能够获取稳健收益,然而问题是:长期是多长呢?任何基金都适合长期持有吗?
01 不同类型的基金,最佳持有时长各不相同。很多投资人买入基金之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基金要持有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一年、三年还是五年?
持有的时间短了,我们害怕错过后期的涨幅;持有的时间太长,我们又害怕遇到市场牛熊转转,基金收益变成“纸面收益”,变成“镜中花”“水中月”。
根据数据统计,基金获取正收益的概率与基金持有时长呈现正相关数据显示,无论是权益类基金还是债券型基金,持有时间越长,赚钱的概率越高,这一基本符合我们对于基金适合长期投资的认识。
具体来看,权益类基金持有时间达到8年,基本上可以100%保证正收益;债券型基金的风险则小很多,持有时间超过2年,基本上可以保证100%正收益。这里也有一个统计学的漏洞。数据统计过程中,只有基金存续时间够长,才能够被统计收录,那些业绩糟糕的基金早就清盘退市了,他们的表现无法在数据中体现。
市场上,我们很难保证自己买入的基金长期存续,有些烂基金,持续时间长依旧亏损,最后只能清盘退场。这就是“幸存者偏差”了。
不同类型的基金,“长期”的概念各不相同除了追求正收益,我们买基金还追求“赚的多”,因此在衡量“长期持有”具体是多长时间的时候,我们还得考虑目标基金的年化收益率。
股票市场是周期性波动的,资本市场几乎没有单边走高的股市。基金并不是持有时间越长越好,而是赚钱效率越高越好。
对于权益类基金而言,持有时间3-5年,获取10%年化收益的概率最高。A股市场通常以5年为一个周期,上下波动,在市场进入下行周期之前,卖出基金、止盈出场,能够提升基金收益。
对于债券型基金而言,它与股票市场的联动很小,想要达到年化收益5%,持有时间要长于权益类基金。一级债券基金持有时间10年、二级债券基金持有时间9年,基本上可以保证获取5%的年化收益。综上,基金持有时间越长,赔钱的概率越小;但是想要获取更高的年化收益,持有时间就并非越长越好。权益类基金的最佳持有时长为3-5年,而债券型基金想要获取更高收益,最佳持有时间更长。
02 并非所有的基金都适合“长期持有”买基金就是买船票,只有结实的船体、靠谱的船长才能保证我们驶向财富的彼岸,而不是中途“沉船”。风格文件的基金更适合长期持有。股票市场短期获取超额收益并不难,你运气来了,恰好踩准了市场节奏,就能够达到;但是想要长期战胜市场,就要看投资人的能力了。选择长期投资的基金,一定要关注它的投资风格。我们倾向于选择十年翻五倍的基金,而不是一年翻五倍的基金。前者能够看出真水平,后者运气成分更重,业绩很难持续。
优秀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稳健,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他都能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而不是随波逐流。这样的基金,风格稳定,长期业绩突出,适合长期持有。要筛选研投能力出色的基金公司。基金投资从来不是单兵作战,基金公司是基金经理的“可靠后方”,一家好的基金公司能够为基金经理提供强力的支持。我们为什么买基金,而不是亲自下场股市?就是因为基金公司的专业技能,基金公司研投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基金的长期盈利能力。
一方面,我们可以考察基金公司的人才储备,好的基金公司人才凝聚力强,队伍稳定;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考察基金公司旗下五星基金的个数,只有一只明星基金的公司不靠谱,旗下基金都能在同类基金中崭露头角,更能说明公司实力。基金的历史业绩是重要参考指标。历史业绩虽然只能代表过去,无法预测但是对于筛选长期持有的基金而言,非常重要。一只以往表现非常糟糕的基金,你还想长期持有它吗?
考察历史业绩时,我们要重点关注长期收益,重点考察那些存续时间长,历经牛熊转换的基金。那些顺利穿越牛熊,业绩波动小的基金更适合长期持有。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探讨。
指数型基金投资周期怎么算
指数基金的收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计算:
1、确定投资的时间段。收益的计算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范围,比如一年、三年或五年。
2、获取指数基金的净值数据。净值是指数基金每个交易日的单位净值,可以从基金公司的官方网站、金融媒体或证券交易所等渠道获取。
3、计算投资期间的收益率。收益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最终净值-初始净值)/初始净值*100%。最终净值是投资期间结束时的净值,初始净值是投资期间开始时的净值。
4、根据投资金额计算实际收益。将投资金额乘以收益率即可得到实际收益。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你在2020年1月1日投资了10000元,投资期间为一年,期间最终净值为1.2,初始净值为1.0。收益率为(1.2-1.0)/1.0*100%=20%。实际收益为10000*20%=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