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关规定,参保人员退休前出国居住,个人帐户存储额退给受益人,与此同时结束养老保险关联。可是,也可以不退保险再次保存帐户。我们平时讲的个人社保,经常就代指了“五险一金”。“五险一金”指的是用人公司给与员工的几种保障待遇的统称,包含养老保险、医保、失业险、工伤险和生育险及其公积金。这里我们就分两种情况来说明。关键在于退社保。实际上处理完“五险一金”,即便是取得成功退社保了。实际要做些什么呢?
退社保我们应该准备一些有效证件,包含移民国护照签证原件和复印件、注销户口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员工养老手册、原单位的终止合同证实、身份证扫描件或中国护照复印件。第一步是医保,医保里边的钱是能够一次性取下来的英文。
第二步是养老保险,这需要到养老保险中心打印出出自己账号缴费明细。后去原单位的人事部,让负责的人开一张《社保基金专用收据》并加盖单位公章,然后把所有材料取得养老保险中心审批。养老保险中心会把你账号里的钱一次性打进原单位账号,你再去原单位领取奖励。第三步来处理“一金”,针对公积金仅用注销解决就行了。带上规定的有效证件去注销,在公积金管理中心最后审核通过后,他们也会申请办理注销,并把账号里的所有公积金取出来让你。然后就是不退社保。实际上他们的建议就是不必退社保,退了社保可以说成因小失大。
一旦退了个人社保,要想再次缴纳社保,缴费年限又要重新统计分析。倘若早已交完十多年的社保了,再交两年就能在加拿大领到中国养老保险金了。可是一旦退保险,缴费年限重新计算,从第一年逐渐交起,那真是不划算。但是退不退社保都是个人的挑选,如果再也不打算归国或是缴纳的社保年限短一些,把个人社保退了也未尝不可。在加拿大怎么领中国退休养老金
关键在于领到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实施〈中华人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等法律规条和行政规章,在境外定居工作人员领到中国养老金的前提条件是参与基本上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且做到退休年龄规定,并且退休职工添加外国籍后,可继续享有有关退休政策。
我国现阶段的退休年龄规定是男性60岁、女生55岁,只需做到年纪且缴够15年社保,就能在加拿大领到中国退休养老金了。
加拿大退休基金多少
加拿大退休金计划(CanadaPensionPlan,CPP)和养老金计划(OldAgeSecurity,OAS)是加拿大人在退休之后两个重要的收入来源。许多人会把这两个概念弄混。加拿大退休金计划始于1966年。设立的目的是为保障供款人在年老退休时,或者因伤残而失去工作能力或去世时,他本人及其家人不致陷入经济困境。这是一个集合了由雇员、雇主、自雇人士的供款及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基金所投资的收益。养老金是加拿大65岁或以上的公民每个月可以领取的收入。和加拿大退休金计划不同的是,一个人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数目并不取决于你在工作期间的收入,而是取决于你在加拿大居住的年限,而且你也不必一定要退休才可以领取。谁有资格领取?简单地说,所有加拿大的公民、永久居民,18岁之后在加拿大居住10年以上、年龄在65岁或以上的都可以申请领取。这一计划对于居住在海外的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也适用。而他们必须是在成年之后在加拿大居住过至少20年。移民 家园 网 沉沉 眼为你解答
加拿大退休基金怎么领
加拿大是个高福利国家。穷人教育一路免费,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3.1%。在加拿大,如果没有收入来源,单身可每月领取500到700加元的生活保障金,三口之家每月可领取1100到1300加元的生活保障金,如果一直没工作,这笔钱可一直领下去,直到死亡。任何65岁以上的公民不管过去工作与否或工作时间长短,均可申请联邦养老金。 在加拿大你也别想发大财,高福利国家并不是个个都成富翁。有人说,加拿大是万税之国,这当然有些过头,但加拿大确实是世界上税负最重的国家之一。高福利来自高税收,此话不假。个人向国家纳税,国家保证人民安定富足地生活,在加拿大这类国家是天经地义的事。 侨居加拿大多伦多IT人士曾先生移居加拿大近半年,他以切身体验谈了加拿大这个国家的税制、福利情况。 付出税负确实比较高 在加拿大,税无处不在。在我所居住的安大略省(下简称安省),合计13%的GST(商品服务税)和HST(和谐消费税)几乎在绝大多数日常的交易中都需要额外支付;个人所得税在每个月工资账单上血淋淋地呈现,税率比国内还高;至于企业经营,各式各样的税种更是数不胜数。 在安省,13%的GST和HST是一项增值税种,除了规定一些商品和服务项目适用免税外,其余的交易一概征收。这种控制交易商品和商家的办法,比控制征收人群更明确、容易。在加拿大,无论多小的餐馆,甚至出租车上都有正规交易系统或刷卡服务,因为打开门做生意就要面对税务监管,用标准化的系统和服务可以减轻商家的账务负担。总有例外,有人做生意就只收现金人工记账,但照样要客人支付13%的税。 对个人所得税,加拿大和中国一样采用累进税率,主要由联邦税和各省自己的税叠加而成,两部分的税率不尽相同。简单估算,假如年收入为10万加元,理论上每年要交约28354加元的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取先征后退的方法。个人的每次收入(加拿大的薪酬发放多为周薪或者双周薪)只要超过了区间的起征点就要按比例纳税,至于最终年收入是否超过起征点,将通过年度个人收入申报来确定是否需要补税或退税。 从以上的纳税比例来看,加拿大税负明显比中国国内高。难道加拿大人比中国人能忍受?或者说这些税对于加国人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不是。为什么中国人和加拿大人对税的态度会有天壤之别?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法规的明确性; 其二,税法的公平性; 其三,税的用途。 客观说,绝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去触犯法规,只要法规明确规定的税率和适用范围,大家不会觉得交税难以接受。对征收对象,国内最可怕的是有太多特例,太多不适用范围,导致很多人削尖脑袋挤进这个不适用的范围,享受各种不该享受的待遇。 回报让你觉得都不好意思 有付出就要有回报,交了税就要享受到纳税的好处,不是简单的纳税光荣就会满足,否则人人都不会自觉纳税。加拿大对纳税人有什么回报? 关于税的用途,联邦及每个省的税务机关网站,都有清晰的报表和说明,告诉人民每年的税收和使用状况。但相信大多数平民百姓并不太关心这些,大家会更关心真真切切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利益。 除了上边提到的退税及各项福利外,纳税的多少还将影响个人信用、贷款申请以及移民亲属团聚申请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 刚到加拿大时,在移民服务中心,服务顾问拿出了一摞表格,要我仔细阅读琢磨后再填。我花了将近一个星期才能完成,填完之后换回来的是一系列的回报: 首先:对于小孩,政府从不会吝惜。大家耳熟能详的牛奶金(CCTB)和育儿补贴(UCCB),是政府资助所有家庭抚养婴幼儿的补贴。在安省,6岁以下小孩固定每月补贴100加元,然后根据家庭收入状况另外给以援助,可以拿到将近380加元,也就是说每月总计最高有480加元的补贴。因此有人笑说,多生几个够养一家子了。每年每个小孩还可以获得约500加元的课外活动补助,用于培养小孩的各样兴趣爱好。 其次:政府每年还会根据社会的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计算出一个针对个人(家庭)的税收抵免。这些减免当中有部分是不可返还的,将直接用于抵扣个人所得税,因此才有部分免税个人(家庭)的出现。而另一部分可返还的税收抵免,将会每个月以退税的形式支付到个人(家庭)账户上。 再者:针对社会上低收入、失业人群,政府还有一系列的资助计划。比如EI(失业保险),针对在过去52周内工作满900小时的人,在非个人原因被雇主解雇时,可领取政府给予的最长45周、数额最高达55%过往平均周薪的补助。 医疗 在医疗方面,加拿大政府也算是大方阔绰。每个安省居民都会有一张健康医疗卡,拿着这张卡片可以在安省范围内找自己的家庭医生,每年每个人都有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和一次免费的洗牙服务。如果真的有不幸事情发生了,只要进了医院,在医院里发生的所有费用一概不用支付。当然进医院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没有家庭医生或者诊所的诊断书医院根本不会搭理你。 而最令人感到幸福的还要数OSAP(安省的学生资助计划)。该计划针对所有安省的居民、不论年龄大小,只要你符合资格就可以申请贷款读书。贷款计划里不但减免30%的学费,还根据申请者的收入状况给予部分贷款免于偿还,而且所有贷款都是免息的。所以在经济低迷的时候,许多人都会选择贷款去读书深造,等经济回暖后能抓住更好的机会。 合理合法的避税和延税 在加拿大,政府提供一系列的方式方法给个人去合理避税或延税。 所谓避税,就是通过合法的途径降低缴纳所得税款。而延税,即是将原本现阶段需要缴纳的税款延至将来某个时期,比如退休以后,从而有效降低当前的应税负担。 在加拿大生活的人,都会接触诸如TFSA(免税存储账户)、RRSP(注册退休存储计划)和RESP(注册教育存储计划)等等。或许和当地人喜欢花未来钱的消费观念有关,过多依赖贷款过日子,政府在前些年出台了一系列存储计划,意在鼓励个人多存点钱,为未来着想。 这些计划怎么实施?怎么引导个人参与?一是相对高息,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免税或者延税的作用。这些计划都针对个人,夫妻双方如果有一方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差距特别大时,可以由收入高的一方给另一方存款,从而降低整个家庭的应税收入。合理地将钱投入到不同的存储计划里,就有机会使家庭的应税率降低一个档次,无形中将为整个家庭减轻好几个百分点的税金支出。在华人圈子里,这很有吸引力,有不少人为客户当理财顾问,通过选择不同的存储计划、保险及基金等产品来避税或延税,为这个行业增加了不少就业机会。 诸如买新房或装修房子的税收抵免、长者的房产物业税资助、政治捐款税收抵免等等,对我是太新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