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3点,花莲光复乡大华活动中心的“重建特别条例座谈会”现场,原本铺着蓝布的会议桌突然被踹得挪了位——无党籍议长张峻攥着拳头闯进会场,指着国民党民代傅崐萁的鼻子吼:“傅崐萁,你开的是‘重建会’还是‘闭门会’?为什么不让灾民进来?”傅崐萁也急了,拍着桌子回骂:“黑道闯进来搞事?警察呢?把这个现行犯抓起来!”
现场瞬间乱成一团:工作人员扑上去拉架,走廊里的灾民听见动静涌进来,有人举着“我们要回家”的纸牌喊“灾民不是民”,有人捧着受灾照片哭着说“我就想知道房子什么时候能盖好”。好好一场讨论重建的会,愣是变成了“战场”。
这场“炸锅”的导火索,藏在“邀请名单”里。据主办方透露,座谈会由傅崐萁和同为国民党籍的民代郑天财牵头,邀请的都是县府官员、乡民代表和村长,“没通知普通灾民”——可光复乡去年因堰塞湖灾害,近200户人家房子被冲毁,至今还有人住在临时安置房里,“重建”是他们最盼的事,却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我早上6点就起来坐车,结果保安说‘没你名字’,不让进。”62岁的林阿婆攥着儿子的受灾照片,眼角的泪还没干,“我家房子在山脚下,去年台风把堰塞湖冲开,水漫到二楼,家具全泡烂了。现在我和孙子住学校宿舍,就想问问‘超级堤防’啥时候能修好,赔偿款啥时候到账——这些事不该问我们吗?”旁边的小伙子接过话:“我们不是来闹的,是来要‘说话权’的——重建的房子盖在哪?会不会再被淹?官员拍板就行?”
张峻的“冲场”,也不是“一时气盛”。这位原国民党党员几年前因违纪被开除,现在虽为“无党籍”,但和亲绿走得近——今年绿营罢免傅崐萁时,他还公开站台。“我今天不是找傅崐萁吵架的。”他事后说,“是替灾民抱不平——重建会没灾民,算哪门子‘重建’?”
傅崐萁则回应称,“座谈会是‘专业讨论’,灾民来了也不懂政策。”可这话刚出口,就被现场灾民怼了回去:“我们是不懂‘条例’,但我们懂自己的房子在哪,懂什么样的堤防能挡住水!”
其实,这场冲突的核心从来不是“议长和民代的骂战”,而是“重建该听谁的”。光复乡的堰塞湖还在,“超级堤防”的图纸还在文件柜里,灾民的临时安置房里还堆着没整理的行李——当“重建”变成“官员的会议”,当“灾民的声音”被挡在门外,再“完美”的条例,也不过是一张纸。
散场时,夕阳照在活动中心墙上“重建家园”的标语上,一位灾民蹲在走廊里摸着标语叹气:“我们不想吵架,就想早点回家。”这句话,或许才是最该被听见的——重建的本质,从来都是“让人回家”,不是“开多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