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成份股是股市中的一个专有术语,很多进行股票的投资者对于股市中的专有术语了解的比较少,知之甚少,这对于个股操作的影响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而这个在之前的指数股和成份股也进行过详细的介绍。

选择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代表性股票作为股价指数的成份股。成份股可以是所有上市股票,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代表部分。成份股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标准:第一,成份股的总市值应占交易所上市所有股票总市值的相当一部分;第二,成份股的价格变化趋势必须反映股市价格变化的总体趋势。这在市场中最为常见的上证指数成份股、深证指数成份股等等。
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和动态比较而获得的价值,称为股票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可以全面考察股票市场的动态过程,反映股票市场的价格水平,为公众进行股票投资和合法的股票增值活动提供参考。那么这些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一般称为成份股。成份股是一整套股票中的每一只。例如50etf中的一只股票被称为50etf的成份股。
成份股是指那些包含在股指计算范围内的股票。上证180指数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个股中选择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个股进入指数计算范围,而上证指数是包含所有的个股。深证成份股指数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准日,基准日指数定为1000点。成份股指数于1995年1月23日发布,1995年5月5日正式推出。用40家上市公司的a股计算成分a股指数和行业分类指数,用公司中40家上市公司的b股计算成分b股指数。
选择深成指样本时考虑的因素有:1.上市日期的长度;2.上市规模按照一段时间内各公司的平均总市值和平均可交易市值计算;3.交易活动,按一段时间内各公司的成交总额计算。
初步名单确定后,结合以下因素选择40家上市公司作为成份股:1.公司股票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市盈率;2.公司的行业代表性及其行业发展前景;3.公司近几年的财务状况、盈利记录、发展前景和管理质量;4.公司的区域和板块代表性。为了保证指数的代表性,必须根据上市公司的变化更换成份股。
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成份股调整规则也和深证指数有一定的相同。每年6月和12月定期调整。这些指数被选为成份股,基本上以总市值为基础,成交上证50是沪市,最大的50只股票,属于典型的大盘蓝筹股风格。沪深300是沪深两市中上最大的300只股票。
上证50:
共转出5只股票,其中3只为银行股票,属于现在市场上不贵的价值股,也是领涨最近修了价值和周期股的板块之一。幸运的是这一调整要到12月14日才会生效。如果早一个月进行调整,它就会错过这波银行股市。在转入的5只股票中,海天味业被选中,但其市盈率已经超过80倍。韦尔股份和兆易创新,两大半导体牛股,被选中。很难说当前的高价格是真的有利于未来的增长,还是芯片股市制造的泡沫。指数需要更新成份股以保持活力。它必须基于固定的规则。我们可以享受离开好公司,淘汰坏公司的好处,也要承担误判的成本。
沪深300:
沪深300的这一调整是首次将科创板的股票包括在内。要求是在科创板上市一年后才有资格被包括在内。这次有4只股票,包括澜起科技,中国通号,中微公司和传音控股,同时沪股通标的还会包括一些科创板股票,香港中的北向和资金以后也可以买入。
中证500这次调整了50只成份股。不像上证50和沪深300,选择了总市值的较大的股票,中证500选择了沪深300之后的500股票,所以调整成份股对它有不同的影响。
对于上证50和沪深300来说,每次成份股调整,近期上涨好的股票都会被包括在内,因为上涨会使这些股票的总市值变大,成交活跃。同时也会剔除最近下跌的股票。这自然就形成了成分股变动机制,选择业绩好的股票,淘汰业绩差的股票,从而使指数一直活下去。
但是这种机制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受到概念炒作的干扰。然而当谈到定期调整时,根据总市值和成交的说法,这些有泡沫的股票将被转移到指数中,而跟踪指数的被动基金将在高位接管。同时一些暂时冷淡、实际被低估的股票将被指数淘汰,指数基金将被迫抛售。
澜起科技股票激励名单
随着科创板即将上市,现在很多股民投资者都关系起科创板又如何打新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科创板是怎么样打新的?打新第一步:准备科创板账号

根据目前规定个人投资者想要开通科创板账号条件是资产50万起,参与证券交易满2年,这样才有资格开通科创板;根据统计数据在A股市场真正满足资产50万的投资者只有约300万人,已经把99.64%的人拒之门外了;所以想要参考打新的个人投资者第一步就是达条件的可以自行开通科创板账户等待打新。而达不到科创板开户条件的个人投资者怎么办?是不是不能参考科创板打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没有科创板账户的投资者是可以间接性参与科创板基金打新,也就是把基金公司的大腿间接性参与打新。
打新第二步:具有科创板打新资格
根据A股打新规则是只要有股东账户,另外持有股票平均20个交易日市值1万元以上就有参与打新资格。另外再度根据科创板的市值配置规定,科创板的市值是根据上海主板市值为准,意思就是想要参考科创板打新的首先要持有上海主板股票,只有持有上海主板股票才有资格参与科创板打新。同样需要持有上海主板股票平均20个交易日1万元以上才有参与科创板打新资格,记住是上海主板的市值为准。
打新第三步:打新申购
通过以上两步你已经具备参与科创板打新资格了,目前是最后一步就是打新申购了;打新并非是自动的,而是需要人工申购,当科创板上市打新之日,登入科创板账户进入一键打新即可。打新之后就凭借人品,凭借运气了。如上图:目前科创板首批,第二批,第三批IPO上会逐步开始,很大概率科创板第一批名单是由以下个股澜起科技、中微半导体、晶晨半导体、新升科技、安路信息等科创板打新和主板、创业板有什么不同?
其实科创板打新和主板、创业板打新确实存在有些不同之处,同时也是有相同之处;
相同点:
(1)打新资格,同样具备证券账户,而且市值20个交易日满1万元以上;
(2)申购的单位,科创板申购的一签是500股,创业板也是500股为一个单位;
(3)打新方式,不管是科创板还是主板或者科创板的打新申购都是自主申购;不同点:
(1)科创板是按照上海主板市值来计算市值,而创业板是按照深市主板来计算市值;
(2)科创板开户要求比较严格,而主板和创业板要求相对较低;
(3)科创板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而主板和创业板是有涨跌幅限制的;
(4)科创板网上发行比例最高只有40%,而主板和创业板网上发行是最低70%;
以上就是我个人根据目前科创板的各种细节,以及结合沪深两市主板想对比的进行分析与仅供大家参考,以上数据假如有出错,虚心接受大家的指导。
澜起科技研发投入
6月3日晚间,被誉为“中国最牛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澜起 科技 接到了上会通知书。上交所披露,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定于6月13日召开第3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审核澜起 科技 等三家公司的发行申请。澜起 科技 的技术实力已经转化为商业效益。据招股书,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公司在DDR4阶段逐步确立了行业领先优势,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8亿元,净利润7.37亿元,毛利率超过70%。在多位半导体行业专家看来,这是一家真正与国际一流公司并肩竞争、且已经取得领先优势的企业。这是一个技术门槛极高的细分行业。据了解,全球范围内从事研发并量产服务器内存接口芯片的主要厂家是澜起 科技 、IDT和Rambus,其中澜起 科技 和IDT又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全球市场占有率均接近50%。招股书解释,由于下游DRAM市场的集中度特别高,三星、海力士、美光等三强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通过覆盖这些超级客户,澜起 科技 实现了高市场占有率。澜起 科技 为什么可以做到全球领先?研发上的高投入是关键因素之一。据招股书,2016年至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98亿元、1.88亿元和2.7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依次是23.46%、15.34%和15.74%。据招股书,截至2018年12月31日,澜起 科技 共有研发人员181人,占员工总数比高达70.98%。按照受教育程度划分,澜起 科技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110人,占比43.14%。在核心技术人员方面,公司更是拥有杨崇和、山岗、常仲元、史刚等一批“行业大牛”。澜起 科技 的真正崛起,得力于公司发明的“1 9”分布式缓冲内存子系统框架,突破了DDR2、DDR3的集中式架构设计,被JEDEC采纳为国际标准,成为DDR4LRDIMM的标准设计,不仅凸显了公司的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也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据查询,“1 9”分布式系统,创新性采用1颗寄存缓冲控制器为核心、9颗数据缓冲器芯片的分布结构布局,大幅减少了CPU与DRAM颗粒间的负载,降低了信号传输损耗,解决了内存子系统大容量与高速度之间的矛盾。与传统内存条架构相比,澜起的创新架构让数据在内存中信号走线短,负载轻,延迟小,同时保持了信号完整性,数据带宽高,并让芯片功耗分散,散热性好。资料显示,澜起 科技 主营业务是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以芯片为基础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津逮服务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公司目前的核心业务内存接口芯片,是在CPU与内存之间,搭建一条数据交换的“高速公路”,以提高内存数据读写带宽,改善服务器性能。核心技术也正逐步转化为效益。据招股书,2016年至2018年,澜起 科技 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45亿元、12.28亿元、17.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4.23%;净利润分别为9280万元、3.47亿元、7.37亿元,增幅可谓相当迅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