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19年的“资本寒冬”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2021年碳中和行业在“3060规划”主旋律的引导下进入高增长期,碳中和一级市场仅半年的投资规模就达到 历史 新高(405.29亿元人民币)。 亿欧智库认为碳中和的实现有五条路径: 源头减量、能源替代、回收利用、节能提效、负碳技术。 能源替代和节能提效目前是碳中和实现的最主要途径,一级市场项目也最为集中。相比之下,回收利用和负碳技术还处于萌芽期,项目较少。而源头减量在一级市场上目前还未显山露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碳中和企业“标的”的选择,范围限定于仅提供碳中和技术或服务的企业。(特别说明:新能源 汽车 属于集成产品,不属于统计范畴) 在2021“碳中和元年”的大背景下,一级市场投资火热,亿欧智库基于投资金额、投资项目频数、布局碳中和赛道的时间,辅以被投公司的估值、技术或服务质量、覆盖领域、口碑,最终挑选出10家在碳中和一级市场较有代表性的投资机构。 达晨财智 达晨财智是一家聚焦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医疗 健康 、大消费和企业服务、文化传媒、军工等领域的创投机构。该机构早在2011年就在A轮以2.1亿人民币投资了应用于太阳能湿制程设备的洁驰 科技 。 2020年以来,达晨财智共投资了11家公司,累计有19笔碳中和相关投资,但绝大多数都是在 “3060计划”提出前进行的。其碳中和产业布局时间较早,且多集中于前期投资。 德同资本 德同资本是一家具有丰富的本土与跨境投资及并购经验的机构。德同资本碳中和投资的起步也非常早,在2011年参与洁驰 科技 2.1亿人民币的A轮投资。此后共投资9家公司,参与15次投资事件,碳中和投资轮次靠前,投资规模较大,多数超过1亿元人民币。该机构专注于投资能源替代和节能提效方面的碳中和企业。 东方富海 东方富海成立于2006年,致力于投资具有成长性和上市潜力的目标公司。该机构在碳中和领域最早的投资是2015年天使轮投资生物质新能源技术企业“庚能新材”,碳中和投资事件总计有12次,投资的公司共有7家。2015年之前机构的投资轮次偏后,而2017年开始机构的投资偏向后期投资或战略投资,单笔投资金额也逐渐变大。 高瓴 高瓴于2021年2月份发布“碳中和倡议书”,倡导投资的数百家企业制定低碳转型计划。3月高瓴发布投资行业内首份碳中和研究报告,报告梳理了实现“碳中和”的八大重点领域的相关机会,包括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领域。 在高瓴合伙人李良看来,碳中和企业中那些处于技术萌芽早期且有具有创新性的公司,十分需要PE/VC资金支持。 高瓴涉及的碳中和领域丰富且全面。既有专注于碳排放管理的咨询服务商“碳阻迹”,又有农业生产方面可辅助减排的"极飞 科技 "、生物可降解材料PHA公司"蓝晶生物 科技 "。 红杉资本中国 红杉资本中国关于碳中和的投资更多地着力于能源替代领域,早在2012年就A轮投资了光伏系统供应商“古瑞瓦特”。从2011年到2021年,红杉资本中国在能源替代相关的投资事件多达11次,且前后期的投资都有涉猎,单笔投资金额都在千万级以上。在节能提效领域和资源回收领域,该投资机构也有4次投资事件。 除了具体的投资事件以外,2021年3月,红杉中国与远景 科技 集团共同成立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4月,红杉中国也发布了碳中和报告,探讨了投资机构如何助力碳中和的 科技 和应用方面的 探索 。 经纬中国 经纬中国是世界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经纬创投”在中国设立的联合公司,投资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该投资机构第一次涉及碳中和的投资是2011年A轮投资电力优化节能公司“三得普华”。此后在2015、2017和2021都有相应的投资事件,主要是能源替代和节能提效两种碳中和实现路径。 绿动资本-中美绿色基金 绿动资本是中国首个将ESG政策制度化,并且对投资行为进行绿色影响力量化评估的私募股权基金。该投资机构成立后的第一笔投资就是2016年战略投资的节能减排服务企业“东方低碳”。 绿动资本的投资轮次分布均匀,前后期的投资都有涵盖,每次投资都超过1亿元人民币,投资规模较大。投资的方向大多数是资源回收利用方向,如绿色循环包装企业“箱箱共用”和城市固废处置企业“诺客环境”。 绿动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白波博士曾在2021年6月接受采访时提及碳中和将会改变许多行业原有的发展路径,也带来万亿级别的投资机遇。碳中和的实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也可以助力企业更早达到监管机构的要求,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 深创投 深创投是由深圳政府出资并引导 社会 资本出资设立的,该机构的碳中和投资事件多达10次,投资的公司共有7家。深创投在2011年投资新型能源运营商“锋电能源”,随后逐步扩大碳中和投资领域。在能源替代和节能提效路径都有相应的投资事件,且投资轮次靠前,投资规模较大,大多数单笔投资金额都超过了1亿人民币。 同创伟业 同创伟业是一家以产业链投资为切入点,聚焦于新兴产业的投资机构。该投资机构的投资布局也较早,2011年就天使轮投资了亚兰德新能源公司。截至2021上半年,该机构的碳中和投资事件多达26次。 同创伟业的合伙人张一巍早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就提出,环保相关的业务会占整个同创伟业的20%到25%,这将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 英诺天使基金 英诺天使基金在2016年开始布局碳中和投资。2016年年末天使轮投资了新能源 汽车 动力系统研发商“首驱 科技 ”。此后陆续进行了11次碳中和投资,投资的公司共有6家。投资轮次都偏早期,大部分早期投资金额不高。 2021年将是碳中和赛道爆发式增长的一年,上述10家投资机构凭借前瞻的战略布局和对碳中和行业的大力扶持,对引领整个碳中和市场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红杉基金投资的新能源

红杉基金投资的新能源公司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成立时间2005年;基金规模:3亿以上美元; 投资阶段:扩张期; 投资领域:互联网、通信/无线、传媒/新媒体、医疗健康、环保新能源、软件/硬件/半导体;

2005年9月,张帆与沈南鹏共同组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组建了中国基金的本土化团队,并已陆续投资了一些具有高成长潜能的企业。目前红杉资本(中国)管理着总额近10亿美元的资金。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投资:

保利博纳 壁虎公司 麦考林 众合 诺康生物医药 人和商业 宏梦卡通 诺亚财富 ImageShack 匹克 保利博纳 奥比岛 快乐购 怡成生物 51玩 Snaptu 嘉和一品

红杉基金投资的新能源股票

9月15日,恒大汽车(0708.HK)发布公告,通过配售新股募资40亿港元,投资者名单包括云峰基金、红杉资本等基金,还有腾讯、滴滴等互联网巨头,堪称汽车界最豪华投资者阵容。

本次配售新股的总数为176580000股,配售新股的数量占未发售前恒大汽车总股数的2.04%,占发售后总股份数的2%,总共募集金额约为39.995亿港元(扣除费用后为39.85亿港元),约合每股22.65港元,投后估值约为2000亿港元,相比目前恒大汽车每股28.30港元的价格折让19.96%,相对最近五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格的每股27.62港元折让17.99%。据了解,此类折让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相对普遍。

发行前恒大汽车的控股股东为Evergrande Health Industry Holdings Limited,持股比例为74.99%,配售新股完成后其持股比例为73.50% 。

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都在争相布局新能源汽车,其中腾讯投资了特斯拉与蔚来,阿里投资小鹏汽车。而恒大汽车此次同时获得腾讯与云锋的入股。

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也带来高额回报。以腾讯为例,公司在2017年以217.67美元/股的价格收购特斯拉816.75万股,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若以今年特斯拉最高价计算,腾讯在短短三年多获利超十倍。值得关注的还有滴滴,截至去年滴滴注册纯电动车达96.9万辆,在全国纯电动车汽车保有量中占比超三成。此次战略投资恒大汽车,为恒驰快速抢占市场带来巨大想象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