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有两种情况,一是基金公司购买持有自己旗下基金,二是指基金经理用自己的钱购买这只基金。不过我们平时在实际投资过程中,通常是会在挑选基金时,愿意购买基金经理自己持有的基金。那么这种基金自购通常意味着什么?

基金自购和底部关系

基金自购意味着什么?

基金经理自购基金通常是表示与投资者同进退,态度诚恳,更值得信任。尤其是在首发时,若是基金经理有认购都会进行宣传,表示自持多少多少的资产,这也是为了宣传基金,提升投资者信心。

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自购的时候通常都会大肆宣传,甚至还会发公告,但卖出时往往不会特意公告通知,经常会在看年报披露时才知道早已经卖出。

年报通常会显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投研人员、基金经理持有该基金的情况。如果查看的是季报数据,则可以看到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本基金的情况。

基金自购并非是新鲜事,此前有媒体对管理规模超过100亿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进行了统计,其中168位百亿基金经理中,有95位购买了自己的基金,占比56%。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百亿基金经理自购了基金。至于剩余未自购的基金经理,则主要是因为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管理的基金和自身的风险偏好不同,管理的基金和自身的风险偏好不同等原因而未自购。

其实,基金经理利益与其所管理的产品挂钩,有助于他将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市场、管理产品中,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这样的基金就都是好的,按照这种思路去挑基金,仅是一种参考方式。

基金自购虽然是好事,通过真金白银把自己的利益和基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但能否有好的收益情况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基金经理的实力,而不能盲目地抄自购基金的作业。

基金自购和底部关系大吗

在我们挑选基金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基金的宣传上会标注基金公司自购类似的字眼,有很多投资者冲着自购两个字就决定买入基金,觉得基金公司自购的基金一定不会差。 主要因为:基金公司的人员挑选基金的能力比普通投资者更高,更专业,他们认可的基金不会太差。同时基金公司自购的行为表示与投资者同进退,态度诚恳,更值得信任。站在利益的角度,基金公司为了不让自己蒙受亏损,也会对这支基金投入更多的精力管理运行这支基金。基金公司出现基金自购的现象主要有两种:定开产品设计要求公司进行自购和基金公司内部自发的自购。基金公司自发的自购,一般是一种营销手段,能够极大的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那么这些自购基金的表现如何呢?整体上来说,基金的收益还是跟市场保持一致,自购基金中,医药类、消费类的基金收益与医疗消费市场的表现一样取得了亮眼的业绩表现,其他权益类的基金表现相对落后,而过去一年债券市场,因为市场的持续调整,自购的债券基金没有能享受到稳健的收益。跟着基金公司抄作业,跟风买入基金公司自购的基金,未必能够做到百分百的盈利。投资者在选购基金的时候不能把基金自购作为挑选基金的唯一标准,更多的应该关注产品本身的情况还有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然后做出选择。

基金自购和底部关系一样吗

基金公司自购基金是指基金公司自己认购旗下所发行的基金,通常是向市场传达自己看好自家基金的意思。

基金公司自己认购旗下所发行的基金,以促进市场认购基金份额。自购一般发生于基金的认购期内,认购期就是基金刚成立时募集份额的时期。

【拓展资料】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公司),是指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企业法人。公司董事会是基金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基金公司发起人是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就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从狭义来说,基金公司仅指经证监会批准的、可以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募基金公司);从广义来说,基金公司分公募基金公司和私募基金公司。公募基金公司的经营业务以及人员活动受证监会监管,其从业人员属于基金业从业人员;私募基金公司不受监管(新基金法可能会将私募基金纳入证监会监管)。从组织形式上说,基金公司分为公司制基金公司和有限合伙制基金公司。实践来看,公募基金公司全部为公司制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公司既采用公司制的,也有采用有限合伙制的。

证券投资基金(一般称基金),是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在与基金相关发行、管理、托管、注册登记、销售等环节中,与基金管理人(即基金公司)相关的包括基金的发行和管理、登记注册、部分销售业务(直销)。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基金财产独立于基金管理人固有财产。也就是说,一方面,基金公司不得将基金财产归入其固有财产。在基金公司破产清算或追债的时候,基金不在此列;另一方面,投资者购买基金的行为不属于购买基金公司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