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这个词是几年之前的词了,现在说的不多了,现在一般说机构或者主力。如果提到庄家,一般是指券商营业部的资金,如涨停敢死队,或者一些私人的大户资金。这些所谓的庄家跟基金之间,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因为从它们的特点上,就决定了不会做相同的股票。x0dx0a先说一下基金,基金是目前国内资金规模最大的机构,大约有3万亿之多,同时还代为管理着诸如社保和企业年金的资金,它们的大股东又基本上都是券商,所以它们的影响力相当之大,绝不是有着几千万几个亿的庄家所能撼动的。但是同时它们也受到国家比较严格的监管,比如每个季报都要报表,股票型基金的最低仓位要维持在60%以上之类的规定。所以现在的基金都是操作一线和二线蓝筹股为主,股票的盘子不会太大,但是也不会太少,因为它们的资金太多了。它们的股票一般都是业绩比较好的公司,比如东阿阿胶,国电南瑞,三一重工之类。x0dx0a而庄家因为其资金规模小,操作灵活,就比较喜欢炒概念,对于业绩没有明显的要求,这样st股就成了它们的最爱。比如st金泰,07年的妖股,就是由私人庄家炒作的。x0dx0a如果这些庄家的资金不想自己做庄的话,是可以跟着基金来做的,但是肯定不会起到主导的作用了。另外也有一些专门跟基金对着干的庄家,比如在宁波集中着一大批的涨停敢死队的资金,它们的资金规模大约有60到80个亿的样子,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狙击基金的。但是据说后来几大基金公司联手将这些资金套在了中国联通上(就是中国联通重组的时候),最后亏损近20亿割肉出局。x0dx0a综合起来,一般情况二者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如果庄家甘心跟在基金后面,也可以联手,像宁波的例子是即为个别的。

公募基金才是主力

公募基金才是主力吗

一千万资金全仓买一只股票,一般情况不会被庄家或主力打压的。一般几千万就能影响股价的。流通市值5%的资金就能够做做小波段的庄。但是账户一定不能太单一了,自买自卖操纵股价后果很严重的。

成为主力的条件:

从字面意思上说,主力就是做庄的人。在股票交易中,要成为一个行业的主力,首先要拥有雄厚的资本,其次要有足够的人脉。股票的价格变化波动,仅仅依靠主力的出手,还不足以兴风作浪,还会配合一些新闻消息,利用散户的资金来专推动自己的操作。

一、股市里怎么做主力

设你是主力,那么你首先应该找一个自己能掌控的大小适宜的流通盘个股,其次你需要和该股的股东以及其他大户联系下,了解下他们的动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在市场上以别人察觉不到的速度买入股票,一定不要让别人知道,最好是以多个账号分批次购入。此时,如果我们的筹码已经足够,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拉升,若不够,那么我们就可以先打压再吸筹。

如果成为一个个股的主力,那么我们所考虑的就是什么时候应该站在市场的对立面,什么时候应该和股票内的大户联络好。等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让这支股票有足够的涨幅引起别的投资者的注意,让他们参与到这支股票操作中,然后方便我们能在心理价位卖出股票。

二、主力资金

资金量较大,会对个股的股价造成很大影响的这类资金,我们将其统称为主力资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社保、养老金、中央汇金、证金、外资(QFII、北向资金)、券商机构资金、游资、企业大股东等。当中简单引发整个股票市场风波的主力资金之一的当然要数北向资金、券商机构资金。

一般“北”指的是沪深两市的股票,因而北向包括那些流入A股市场的香港资金以及国际资本;而港股的代码是“南”,所以流入港股的中国内地资金也被成本称之为南向资金。北向资金为什么要关注,一方面是背后拥有强大的投研团队的北向基金,比许多散户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北向资金也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聪明资金”,非常多时候我们可以从北向资金的动作中得到一些投资的机会。

公募基金才是主力嘛

现在的A股市该抄底还是逃命?我觉得的还是从几个方面来判断。大盘技术分析

从指数层面看,有望在最近两天见到本轮调整的阶段性低点,然后展开反弹。当然暂时只能说是“阶段性”低点,是不是中期低点,需要后面根据内外部的具体情况再论。

为什么说有望阶段性见底,我的逻辑如下:

1、指数层面,已经连跌了4周,最大跌幅近25%,最猛的杀跌应该到位;

2、个股层面,这一轮主要杀的是高估赛道股,一些赛道股高位已经腰斩,最猛的杀跌段有望结束;

3、从市场内部看,已经有些赛道股启动了很猛烈的反弹,比如部分白酒、部分医疗,这种情况在后续几天可能由点到面扩散,进而带动指数反弹。就像见顶不会一蹴而就一样,见底也有一个过程,指数高开后并没有一直高走,可能有些人就觉得很失望,觉得还要暴跌,其实不是这么看。抄底资金是逐渐进场的,它们也在试探,它们也要看现在卖盘还大不大,同时割肉的资金也还有一些惯性,也还会有逢高减仓的习惯性动作,所以今天没直接猛拉,而是充分换手,愿意买的买、还想卖的卖,对后续的反弹有利。

过于陡峭的股价走势,往往预示着风险(机会)。

正常情况下,股价呈现30°或者45°的缓慢上升或者下降都是健康的,这就是一般我们常说的慢牛或者阴跌。但一旦运行的斜率开始明显加大,比如长期慢慢涨,突然之间股价呈现加速上行,往往就是最后的赶顶阶段,这个阶段是做多情绪的集中宣泄,是赚钱最快的阶段,也是马上要调整前的疯狂。

反之,急速的下跌,也容易砸出底部,尤其是连续的放量杀跌,这是恐慌情绪的集中宣泄,是亏钱最快的阶段,也是回调将要结束的迹象。

整体而言,陡峭的股价走势反映的是极端化的情绪,往往是趋势加速走向终结的一个新号。

最近一些赛道股短期内出现了接近50%的放量急速杀跌,这里面有沙子,但也有金子,对那些估值已经杀到便宜的赛道股而言,这里适当做抄底,我觉得是赔率很高的策略。以史为鉴,参照2010年的A股走势

预测未来无疑是一件高难度的事,好在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寻找参考。

我认为:当下的背景跟2010年2月颇为类似,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2010年的情况。

在宏观面上,2008年次贷危机,2009年全球大放水,我国经济率先复苏,7月后逐步收紧宽松措施,2010年面临通胀问题。

在技术走势上,2009年A股走了一波强力反弹,7月对政策收紧的担忧开始陷入震荡,2010年春季躁动后,出现一波急跌。可以看到,无论是宏观面和技术走势,2010年2月跟当下的市场都颇为类似。我们再看一下,2010年2月大跌后的股市走势。

先进入长达2个月的反弹,随后是一波更猛烈的下跌。

在展开反弹之前,2010年上证先是跌了12%,这一波上证跌幅为11%,跌幅基本到位。

据此推断,接下来反弹的概率很高。最多再跌一波,也会展开反弹。

拉长周期看,这波反弹就是下跌中的B浪反弹,而B浪反弹就是最后逃命的机会。

若参考2010年,这波反弹浪时间高达2个月,时间还挺长的,那新问题来了:

1、该不该参与反弹浪?

2、抱团股会不会有机会呢?

我们先看一下2010年反弹浪的走法,可以看出是一波三折,波动性极大。

而当下外部形势比当时会更严峻。当时美股保持了2个多月的反弹,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现在美股尚存在很大变数。

当下即使出现反弹浪,也会比2010年更难做。

再看一下当时龙头个股的走法。

先说抱团股,当时的抱团股是4万亿投资收益股,即基建和地产概念股。

比如万科,在反弹浪中,基本就是横向运动,最大反弹幅度25%。

再看海螺水泥,在反弹浪中,最大反弹幅度近50%。

若光看涨幅,还是挺可观的。

2010年抱团股在2009年7月已经见顶,2010年2月是第二波杀跌,高处套牢盘已经有所消化。

而当下抱团股是节前刚创下新高,现在是第一次下跌,套牢盘严重,反弹力度会大大打折。

更更重要的是,一定得赶在反弹结束前逃离,否则就得亏大发了。

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抱团股有反弹机会,但不好做。认识两种估值体系

市场有两种估值体系,一种是纯粹价值估值,一种是市场情绪估值;

纯粹价值估值就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企业赚这么多钱就是这么多钱,这是绝对估值;市场情绪估值就是相对估值,也就是今天乐观了,觉得一块钱值十块了,明天悲观了,又觉得要用钱马上就没有了,一文不值。长期看,优秀公司的股价增长就是业绩的增长,我统计过A股的龙头公司,用十年来看,基本就是如此。用这个思维反过头来看,五粮液最近两年业绩涨了50%左右,股价从50涨到350,涨了700%,接下来股价跌去60%的话,跌到140,盘整三年,业绩涨150%,股价涨200%,差不多就合理了。

回头来看,2017年的万科A,股价两年涨了200%,但是业绩两年涨了80%,那接下来的三年万科A股价没动,业绩涨了200%了,现在看万科A算是又回到原来2016年的估值了。总结

现在的A股市该抄底还是逃命?市场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悲喜交加的是参与者的情绪,客观一点,你看看你手里的股票最近五年股价涨了多少,业绩涨了多少,基本就知道目前处在那个位置,股价会跌到那个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