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的通讯社和新闻媒体不是依靠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大部分普通媒体都是通过通讯社的终端或者咨询公司的终端(后台)收集信息,只进行简单编辑就发送。
四大社都是编辑世界的新闻机构,以美联社为例,全球200多个分社记者站,确保在世界范围内有新闻都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合法的不合法的手段,人脉关系,公关等),然后各大媒体通过通讯社获取到新闻源后再考虑是否投入能力进行深度报道,如果是简寻的话,通讯社的编辑后发送即可。
咨询和分析、顾问公司,汤森路透和彭博社一样,也是类似与通讯社一样的获取方式,但是彭博社本身也提供平台功能,也可以发布。
然后最前沿的记者和采编,需要通过分析财报,与企业之间的人脉关系,其中相关行业的公开发布是主要来源,然后是人脉之间的互相交流(比如采访并购的获取到了非并购的新闻,他所在的媒体也不关注这类内容,他就可以与其他记者交换),网络消息(新媒体、微博的线索追踪和快报),最后还有少量的知情人爆料
当然某财什么的那种自我加工的也存在。
当然还有纯编辑工作的,就是转载发送的,这种主要通过爬虫收集,因为小公司的规模和访问量,不存在新闻伦理和法律上的紧迫问题(比如禁止转载等)。
其实读懂财经,无需懂得太多,只需有些金融基础知识,有些常识,具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可。恰好有这本这方面的书《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推荐你看一下。在书中,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把看似高深的理财经验分享,让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看懂财经新闻。新书升级版又增加了新的案例和解析,结合近几年全球财经局势变化,做了更加详尽的解释。在《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提到了看懂财经新闻的四大原则:
第一、要特别关注“坏消息”;
第二、用常识去判断,看清楚是什么样的“专家”在说话,有的要听,有的不能听,有的只能反着听;
第三、看财经新闻时要能分清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投机,尽量多投资,少投机,多学投资,避免投机;
第四、第一感觉不靠谱基本上就不靠谱,听上去太好的一定是假的。1、投资自己
拥有再多值钱的东西也不如把自己变得值钱,自我投资是最好的投资;
2、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把爱好变成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动力。这样财富也会随之而来;
3、进入好的朋友圈
我们的财富来源于身边的资源,不断吸取身边人的经验和教训,能加速自我提升。
高收入≠高幸福感。有钱≠幸福。在学习如何看懂财经新闻的深思金钱对我们的意义,了解到自我投资才是永不亏损的投资,不仅理财、生活都要追逐本心,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收获更多幸福感。纸上学来终觉浅,想要实时了解每周发生的财经新闻,必然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为了提高效率,我每周的财经新闻解读,都是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何亮博士的专栏《读财经新闻,学投资理财》这里直接获取的,何博士解读得非常专业客观,无论对于普通投资者还是金融从业者都是受益匪浅的,也推荐给大家。
从人的认知来讲,先从基本的知识来入门比较好。所以这个问题先从后面一部分答。靠谱和权威、专业的入门内容可以从中国证监会、各证券期货交易所、各证券期货基金协会、各大银行、证券、期货公司官网来了解,他们不光有行业的法律法规,更有对应的投资者服务专栏。比如“中国投资者网”,他是国家专门为投资者服务的证券金融类公益机构,在其网络平台上有诸如基础知识、投资指南、热点关注、风险警示等等各类图文、视频、投教直播内容,让人方便学习了解还贴近实际。想再深入学习财经知识可以根据个人偏好选择纸质或者电子书来系统学习,比如宏观、微观经济学,这样基本上财经方面的词汇、含义、内容会大致明白。
在这个信息爆炸、消息传播便捷、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的自媒体时代,各种财经消息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断章取义甚至充当“黑嘴”收割粉丝,所以建议大家在财经消息来源方面还是从官方权威渠道获取,比如人民网、新华网等等,此外各大金融机构的公众号、官网、都会快速发布财经消息和解读。现在手机获取信息很方便,目前看最便捷的还是各金融数据或者证券软件公司的APP,他们的财经数据推送很及时快捷。此外有深度的财经消息,可以看些知名财经杂志或者人士的文章、视频来做全方位深入了解。
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很多,除了上面说的外,提醒大家了解财经信息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可贪大求全,不然费神劳力还没效果。还有风险意识要有,不可盲目入市。这里我把想到的说了下,没提到的,欢迎大家补充或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