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比例一般根据不超过月收入的30%,不过还要考虑自己收入的支配情况,比如房贷、保险等。这时扣除必要开支后,剩余钱款的30%可以用于基金定投,在定投时用户可以选择每周或者每月进行投资,通过长期的投入用户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用户在进行基金定投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在选定一只基金时用户可以考虑它的成立时间、历年分红情况、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等,这些都了解清楚后再决定是否买入,通常选择基金净值波动大的。在基金定投时一般选择在基金净值低的位置介入,不过基金定投并不能保证盈利,后续可能会出现亏损的情况。再有就是基金定投时一定要使用个人的闲钱,不能借钱投资,避免亏损后影响个人正常生活。进行基金定投时需要坚持很长的时间,不要定投一小段时间亏钱后就卖出,通常基金定投需要坚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盈利,短期内可能不会出现盈利,进行基金定投理财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

基金重仓比例太高不好。因为重仓行情不好,意味着套牢,关注基金的持仓占比:许多个人投资者,选择了投资基金。而在基金投资中,收益最高、风险最大的类型,正是股票基金。而股票基金又分为被动的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指数基金是按指数构成比例配置仓位,主动基金完全是按基金经理的喜好配置仓位。在股票基金中,一般都会关注持仓前10持仓占比比例,在很大的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基金的基金经理风格,以及投资的重点行业。持仓集中度高的基金,是不是好的基金呢?我们用下面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两个基金的持仓对比:

我们看一个指数基金“易方达上证50指数基金”,在2020年6月30日公布的持仓情况如下图所示,共包括49只股票。前10持仓占比达到73.29%,前15持仓占比达到85.08%,前20持仓占比达到91.22%,持仓比例非常集中。我们再看一个主动基金“诺安成长混合基金”,在2020年6月30日公布的持仓情况如下图所示,共包括40只股票。前10持仓占比达到81.43%,前15持仓占比达到94.64%,前20持仓占比达到94.81%,持仓比例也是非常集中。

两只基金的投资风格,都是以大盘为主,易方达上证50基金平衡了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诺安成长混合侧重于成长投资。两个基金的收益率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易方达上证50指数基金的收益率,是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加,收益率也在增加,说明每个时间段的收益都是正增长。而诺安成长混合,近3年的收益率是近2年收益率的60%,说明前几年是亏损的。如果在下半年7月14日最高点买入的话,诺安成长混合到昨天为止亏损43%,而易方达上证50指数却收益了2%。差异分析原因:

根据第二部分的持仓明细,我们可以看到,易方达上证50指数基金,包括了消费行业、医疗行业、金融行业、建筑行业、运输行业、房地产行业。而诺安成长混合基金,重仓于制造行业,而且集中于半导体行业,仅有0.27%的资金投资于“岭南股份”是属于文旅行业,94%的资金投资于半导体及半导体相关行业。所以在半导体行业上涨的时候,诺安成长混合会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同样的是,一旦半导体行业回调,诺安成长混合就象蹦极一样,直落千丈。而上证50指数基金,则将投资领域分散在多个行业,东方不亮西方亮,没有暴涨,也没有暴跌。应该如何选择:

如果属于佛系投资类型的投资者,建议选择上证50这种多行业不温不火的投资。如果是激进型,而且喜欢频繁操作的投资者,可以考虑诺安成长混合这类基金,玩的就是一个心跳。

基金(Fund)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

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我们现在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这要看情况),通过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

(2)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

(3)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

由于封闭式基金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采取竞价的方式,因此交易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并不必然反映基金的净资产值,即相对其净资产值,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有溢价、折价现象。国外封闭式基金的实践显示其交易价格往往存在先溢价后折价的价格波动规律。从我国封闭式基金的运行情况看,无论基本面状况如何变化,我国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走势也始终未能脱离先溢价、后折价的价格波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