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并不适合所有人,它主要适合无投资经验的投资者,以及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投资者。简单来说,基金定投只是求长期基金单位净值的一个平均值,并非有效的跟随市场进行操作。 那么基金定投是每个月还是每周好呢?但事实不存在好与坏,主要看自己对这一平均值的精准要求,或者说选择定制周期小是在要求方差小,而周期大反之。 比如选择月定投,那么某基金净值在一个月内出现大幅上涨,会错过低点加仓时间,也就错过盈利点。 而周定投,那么某基金单位净值继续下跌,频繁的加仓定投会加重仓位,成本并更偏向于整个定投周期的中间水平,不利于后期获利卖出。比如在上涨的时候继续买入,就有可能买在高点,限制获利。 如果较为精确的求平均值,可以选择每周定投,但如果从长期三五年的投资来分析,更建议选择月定投,平均值不那么精确,在需卖出时获利空间较大。 基金定投适合有长期稳定的闲钱,能承受负收益冲击,对投资市场有一定了解的投资者参与。 基金定投是每月好还是每周好? 这个还是要根据你所投基金的类型来区别对待 基金的品种有很多有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货币基金。 风险度:股票型基金 指数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 货币基金 如果你是投资的是货币型基金或者债券型的基金,几乎无风险,直接买单笔就好。所以 无论是每天、每周、每月定投都可以。 定投基金与一次性投资的优势在于分散风险,摊薄成本。 在行情底部或震荡时适合加大定投,平摊成本;在行情上升或顶部时适合逐步获利卖出,锁定收益。 如果你是投资的股票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随资本市场波动大。如果定投频率一旦过高,就无法拉开每次购买的价差,相反长期定额投资,波动幅度越高,越适合做价差,摊薄成本的效果也就越明显,收益也会更大。 这时候建议你使用每月定投。 做基金定投建议在混合型、股票型、指数型里面选,一般选择3-5支,选择过多,时间精力也会跟不上。在同一个品种内的基金,选择业绩更好,持续性收益更好的基金,收益会更好些。当市场大幅下跌时,可以考虑从月定投变成周定投,可以从混合型产品定投至指数产品。 网上还有很多定投计算器,大家可以挑选中意的基金自己回测。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买股票还是买基金,都会涉及一个择时的问题,而择时恰恰是投资中最难的。华尔街有句话叫:“要在市场中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飞刀更难。”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对金融知识、证券市场知之甚少,要做到准确择时就更难了。但是基金定投可以弱化进入市场的点位,通过定期定额买入,平均买入成本,避免了全部在高点买入的风险,力争以某一阶段的平均价格买入。 基金定投可以按月、按周、按天。长期来看,这几种方式的收益相差不大。对于投资者来讲,定投至少是要按月来定投的,如果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一次进行定投,很难平滑投资曲线。股票市场经常是瞬息万变,也许在这一个季度里,基金有一两个月处于大跌,之后又反弹到初始值。如果能够在大跌的月份大量买入低价位的筹码,那么一旦行情走牛,大家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进一步增加投入的频次,比如按周或者按天。 一切以自己的资金配置为准。 这个问题我也曾有过疑问,要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要了解基金定投的基本原理。 基金定投的原理是,通过长期定额、分期投资,使得投资成本尽可能达到其数学平均值,从而获得平均成本优势,一旦基金净值超过平均成本,我们就会获得正收益。 基于这个原理,我认为,在基金定投时,周期越短,平均成本越接近其数学平均值,周定投要好于月定投,日定投要好于周定投,如果是季定投或年定投就没有意义了。 原来都选择周定投或月定投,主要是由于手工定投费时费力,现在基金定投基本都是自动委托扣款,最低投资额度可以到10元钱,投资周期可以考虑设置成小额度的日定投,取代大额度的周定投或月定投。 从收益率来考虑,每月定投的收益率整体要略高于每周定投的收益率;但投资更重要的是要克服自身性格的弱点,基金定投是每月好还是每周好,首先要考虑自身的性格和投资的习惯,其次考虑不同频率下的收益率,毕竟采用哪种方式定投收获的收益率相差并不大。 基金定投的收益率受定投开始日和定投时长影响较大,以定投赎回日为2020年1月1日为例,在此期间经历了股市的大崩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沪深300和创业板分别按照3年、5年和7年进行回测。以定投赎回日为2015年5月1日为例,在此期间经历了一轮股市的大牛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沪深300分别按照3年、5年和7年进行回测。 (一)定投赎回日为2020年1月1日 1.以沪深300为例 按照2017年1月1日开始定投,定投3年。每周定投500元,定投收益率为15.24%;每两周定投1000元,定投收益率为15.27%;每月定投2000元,定投收益率为15.78%。按照2015年1月1日开始定投,定投5年。每周定投500元,定投收益率为24.45%;每两周定投1000元,定投收益率为24.50%;每月定投2000元,定投收益率为25.41%。 按照2013年1月1日开始定投,定投7年。每周定投500元,定投收益率为56.04%;每两周定投1000元,定投收益率为56.06%;每月定投2000元,定投收益率为56.91%。 通过对沪深300进行回测,每月定投与每周定投的收益差最大的是定投期限为5年,相差0.96%,但是整体来看,定投频率越低收益率相对越高。 2.以创业板为例 按照2017年1月1日开始定投,定投3年。每周定投500元,定投收益率为8.79%;每两周定投1000元,定投收益率为8.80%;每月定投2000元,定投收益率为8.99%。 按照2015年1月1日开始定投,定投5年。每周定投500元,定投收益率为-2.68%;每两周定投1000元,定投收益率为-2.55%;每月定投2000元,定投收益率为-2.02%。 按照2013年1月1日开始定投,定投7年。每周定投500元,定投收益率为5.41%;每两周定投1000元,定投收益率为5.89%;每月定投2000元,定投收益率为6.68%。 通过对创业板进行回测,每月定投与每周定投的收益差最大的是定投期限为7年,相差1.27%,但是整体来看,定投频率越低收益率相对越高。 (二)定投赎回日为2015年5月1日 1.以沪深300为例 按照2012年5月1日开始定投,定投3年。每周定投500元,定投收益率为100.84%;每两周定投1000元,定投收益率为100.60%;每月定投2000元,定投收益率为101.84%。 按照2010年5月1日开始定投,定投5年。每周定投500元,定投收益率为92.94%;每两周定投1000元,定投收益率为93.230%;每月定投2000元,定投收益率为93.63%。 按照2008年5月1日开始定投,定投7年。每周定投500元,定投收益率为91.89%;每两周定投1000元,定投收益率为91.89%;每月定投2000元,定投收益率为92.75%。 通过对沪深300进行回测,每月定投与每周定投的收益差最大的是定投期限为3年,相差1.00%,但是整体来看,定投频率越低收益率相对越高,但也出现了每周定投三年比每两周定投三年的收益率高的特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牛市顶部开始定投还是底部定投,整体来看每月定投的收益率要高于每周定投的收益率,但差距并不大,所以定投频率的选择首先要结合自己的性格、习惯和实际情况来考虑,其次建议选择每月定投。 什么是基金定投?它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简称,是指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就好象银行的零存整取业务。它也被称为“小额投资计划”或“懒人理财”。 从时间成本来说, 每月定投肯定要比每周定投更省时省力,因为每月定投一月操作一次就行了,每周定投一月要操作4次。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你可以考虑别的事。 从收益率上来说 ,一般周期短的收要益低一些,比如每周定投相较每月定投短,但比较灵活一些。从长期投资来讲,每月与每周其实都属于短周期,收益相差不会太大。 从投资品种来说, 这才是最关键的。 股神巴菲特说:投资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 娱乐 。我喜欢通过寻找好的猎物来“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 这说明选择基金品种的重要性。在目前情况下,我们选择哪种基金呢?有以下三种基金比较适合,即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 股票基金 。目前大盘点数处于2800点左右,正处于价值洼地,投资机遇大于风险,可以定投部分股票基金。 混合型基金 。其实这也是偏股型基金,在目前股票下跌风险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好的品种,仓位控制在一定比例内。 指数型基金。 这类基金紧跟大盘变动节奏,属于被动型基金,持有成本较低,流动性不错,可以适当配置一些,持有一段时间,能够收到较好收益。 朋友们好,这个问题还有因人因,资金量等因素而定。 单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每周比每月好,每个交易日比每周好。是投资,还涉及到资金量和投资人的精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择,依据自身情况,优选择最好。 来近深了解定投的原理,以便为下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1,基金定投,用咱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固定时间,固定资金量,分批分期的投资基金。 2,分期投入定量资金,购买基金可以避免一次性套牢,有利于摊平成本,并减少人为的干扰等等因素。 小结:从定投的原理来看,时间周期越细越好。每周定投,相对于每月定投, 更有利于摊平成本,分散风险。更有优势。 来了解,为什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择优选择: 1,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基金定投甚至可以按每秒投入,很显然对于实践来讲人们无法做到这种连续性的投入。大多数基金投资人还有其他的工作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时间周期,更平衡。 2,受资金量等因素的限制。如果资金量很小,例如1000元或者100元,过于细致的定投得不偿失,毕竟除了时间精力,还有其他的投入和费用。 3,从实践来看,按每周,或者每月定投,比较适合大多数投资人。各方面比较均衡,而且有利于抽出业余时间,也便于资金的衔接。 小结:综合来看,有条件的话,可以优先考虑每周定投,每月定投,也是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单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基金定投越细越好,每周要强于每月。 也要考虑自身的时间精力,资金量等因素毕竟大多数基金投资人都是有一定的工作。有条件优选每周,其次每月,也是很好的方案。再结合中长期持有,滚动循环操作,止盈止损, 更有利于投资基金,财富积累。 一般的基金定投频率有:每月1次,每两周1次和每周1次三种,如果单从收益去看,哪种更好?哪个风险小?往期数据回测告诉我们答案是没多大差别的,所以不用纠结选哪一种定投频率。 但从基金定投的意义上去说,每两周定投1次效果会更合适大家。理由如下: 【每周定投1次】相对而言,1周1次的定投频率就太高了,我们定投基金追求的就是安心地赚取复利,而如果1周1次,每个星期都会忍不住去了解行情,个人情绪就容易被市场牵涉到,如此一来就失去定投的意义了。 【每两周定投1次】因为每月定投1次会担心错失行情,而每周定投1次又会让神经紧张,最为安心的就是选择折中的方法,选择每两周定投1次,既不会太频繁也不用担心一次性投入。 其实三种方式的定投效果真的没差太远,主要的不同是可以让你更安心。 如果是想增加定投收益,可以考虑定期不定额的操作方法,同样是每两周定投1次,而每次的投入是可以有策略的,比如均线法或估值法,越跌越买,从而就可以提高最终的定投收益了。 所以说定投频率并不是大问题,定投的方法会更重要哦! 基金定投日长久以来看是没什么区别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本身就是拉长定投时间进行比较,那么区别几乎没有。 您好,期货小褚作为从事金融行业十余年的所谓老人,06年接触基金投资,多年的理财和投资经验,同时作为一名国家理财规划师,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理解一下基金定投的概念 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简称,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如每月8日)以固定的金额(如500元)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定投的价值缘于华尔街流传的一句话:“要在市场中 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飞刀更难。” 如果采取分批买入法,就克服了只选择一个时点进行买进和沽出的缺陷,可以均衡成本,使自己在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即定投法。 一般而言,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两种,即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由于基金“定额定投”起点低、方式简单,所以它也被称为“小额投资计划”或“懒人理财”。 其次理解一下基金定投的优点 普通投资者很难适时掌握正确的投资时点,常常可能是在市场高点买入,在市场低点卖出。而采用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方式,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每个月固定一天定额投资基金,由银行自动扣款,自动依基金净值计算可买到的基金份额数。这样投资者购买基金的资金是按期投入的,投资的成本也比较平均。 手续简单 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只需投资者去基金代销机构办理一次性的手续,此后每期的扣款申购均自动进行,一般以月为单位,但是也有以半月、季度等其它时间限期作为定期的单位的。 省时省力 办理基金定投之后,代销机构会在每个固定的日期自动扣缴相应的资金用于申购基金,投资者只需确保银行卡内有足够的资金即可,省去了去银行或者其他代销机构办理的时间和精力。 定期投资 投资者可能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闲散资金,通过定期定额基金投资计划所进行的投资增值(亦有可能保值)可以“聚沙成丘”,在不知不觉中积攒一笔不小的财富,其强有劲的后力支持就是当前越来越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 不用考虑时点 投资者可通过“定投计划”来投资市场,不必在乎进场时点,不必在意市场价格,无需为其短期波动而改变长期投资决策。 平均投资 资金是分期投入的,投资的成本有高有低,长期平均下来比较低,所以最大限度地分散了投资风险。 复利效果 “定投计划”收益为复利效应,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继续衍生收益,通过利滚利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利效果越明显。 手续便捷快速 第三回归本题“基金定投是每月好还是每周好?为什么?” 基金定投适合有长期稳定的闲钱,能承受负收益冲击,对投资市场有一定了解的投资者参与。 1、如果市场处于上升趋势中,那么建议选择周定投,因为当市场处于上市趋势时,时间越往后,同一只基金的价格就会更贵,所以周定投的频率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降低投资成本。 2、如果市场处于反复震荡阶段,那么意味着基金走势并不明朗,那么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周定投或月定投都可。 3、如果基金处于先跌后张的趋势,那么在下跌阶段采用月定投相对更划算,因为基金买入的越早价格就越贵,成本也越高。 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因为大部分的个人投资者都属于非专业人士,对市场走势很难做到精准把握。 而且基金定投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分次投资摊薄成本,平滑掉中途的波动,过分追求短期利益也与基金定投的初衷不一致。所以从长期来看,基金定投多长时间投一次对定投预期收益的影响是很小的。
基金投资策略连续性指标
购买基金首先要进行基金分析,这样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基金,基金分析要考虑到的因素也有很多,如何一项项进行基金分析呢,下面来看看专业人士的解答,一定可以让你思路清晰,分析起基金来有条不紊。
1.如何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在购买基金之前,要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因为招募说明书是基金最重要、最基本的信息披露文件,有助于投资人充分了解基金。招募书长达数万字,该如何阅读?我们认为,有六大要素最值得关注。(1)基金类型。不同类型的基金具有不同的投资理念、投资目标(是长期资本增值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还是稳定的现金红利分配)和投资风格,对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追求与风险的控制也各不相同,对基金类型的判断和认定,将有助于投资者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目标的基金进行投资。(2)基金管理人。招募说明书部分介绍了基金管理公司的情况、基金经理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投资者应考察基金经理在该基金任职期的长短以及业绩表现,如果其曾在其他基金任职,从其他基金过往的表现可了解其投资风格以及投资效益。(3)投资策略。投资策略是投资目标的具体化,即描述基金将如何选择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工具。其挑选股票的标准是小型快速成长公司还是大型绩优公司?持有债券的种类是国债还是企业债?多数基金还对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比例作出限定。招募说明书中提及的只是基金可能投资的范围,至于基金具体投资了什么证券,可通过每季度的投资组合公告了解。(4)风险。理解风险对一个投资者是至关重要的。基金公司应该详细说明其投资潜在的风险。债券基金通常会重点分析其所投资债券的信用度,以及预期年化利率变动对基金净值的影响等。关于风险,国内的基金公司一般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等方面在招募书中进行描述。(5)费用。基金的费用主要有销售费用(申、认购费,赎回费)、各种运作费和税费。这些费用信息在招募说明书中有详细说明,以便投资者比较各基金的费用水平。(6)过往业绩。以往业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基金业绩的连续性。开放式基金每6个月会发布公开说明书以更新招募说明书所披露的信息,其中经营业绩部分会对基金历史上单位净值的最高值、最低值和期末值进行回顾比较,有时也披露基金6个月的净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资产净值以及净值增长率。
2.怎样辩证看待基金排行榜基金已经成为重要的理财工具,各种基金业绩排名也是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晨星、理柏、银河等不同机构制定的基金排行榜,面对每年、每半年、每季度、每月甚至每周都有的基金排名表,投资者不免陷入数据的泥潭。我们认为,用三个原则来看待基金业绩排名,或许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第一个原则是:看整体表现。单个基金业绩的涨跌有很多偶然因素,而只要其中一个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就不可避免导致业绩起伏。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所有的基金如果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性和一致性,就说明这家公司整体的投资研究水平较高,管理机制和决策流程相对更加完善,其业绩就具备可复制性,不会因为偶然因素造成业绩波动。第二个原则是:看长期表现。我们认为,一个基金在3年或5年的时间内始终维持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低风险,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好基金。最早的国内基金业绩排名只有一年期一个级别,这方面正在逐步改进,增加了二年期、三年期等级别,基金业绩能否长时间维系,已经成为评价该基金的重要参考因素。第三个原则是:看风险调整后的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水平。国内有一些排名靠前的基金,其风险指标也很高,如果按风险调整后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来作比较,排名就会下降。对投资者来说,理想状态下,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低风险是最好的选择。有时候,风险控制的重要程度也许比获得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更加重要。风险调整后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投资者应该更加重视的指标。由于每只基金的证券投资比例、业绩比较基准都不一样,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虽然也有分类,但依然无法体现所有基金产品的细微差别。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基金业绩排名只是一种参考,基金的好坏更多是取决于自己的需求。
3.怎样分析基金的业绩在年报中,我们最关心的便是基金在上一年的业绩表现。对基金业绩报告的分析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基金的成立时间。一般基金公布年报的计算期间为年初1月1日至年末12月31日一个会计年度的时间;而对于会计年度内成立的基金,其计算期间为基金发行之日起至年末12月31日。(2)注意“加权”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一些基金是在年中挂牌上市的,市场运作时间并未达到一年。为了消除在运作时间上的无可比性,许多基金通常采用加权的方法计算增长率,计算公式为:(加权)增长率Xi=〔(期末单位净值-期初单位净值)×(365天÷本年度基金实际成立天数)〕÷期初单位净值但加权增长率并非实际增长率,而只是一个估计增长值。投资者应清楚,采用加权的方法,不一定真正代表基金的实际增长率。在基金的年度报告中,有许多基金只表明了加权增长率,而未表明实际增长率,投资者可以通过还原的方法———摊薄算法,即:(实际)增长率Xi=(加权)增长率×本年度基金实际成立天数÷365天(3)注意与银行预期年化利率及同期大盘指数(同期平均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相比。在业绩报告中,通常会有基金净值增长率与银行预期年化利率及同期大盘指数增长的比较。若基金增长率小于或等于银行存款预期年化利率,投资者宁愿选择存款而非投资该基金,因基金的风险相对较大。至于净值增长率与同期大盘指数的比较,只能对投资者起一个借鉴作用,尤其对于收入型和均衡型基金来说,投资者更看重的是绝对的价值增值,而非相对于市场指数的比较。(4)撇除基金优惠政策评估基金业绩。在的证券市场上,基金享受诸如“基金在配售新股方面所享受的优惠”等各种政策上的优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国家政策的扶持。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来自各方面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从长远看,基金这部分政策收入将可能很小。一般在年度业绩中,都会将配售新股对净值的贡献率扣除而得出实际增长率,这样才会较真实地反映基金经理人的实际经营水平,也可以对基金的未来业绩作出评估。
4.怎样阅读基金年报每年3~4月份是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公开披露年度财务报告的季节。基金年报既是基金在上一年度运营业绩的直接体现,也是投资者判断基金未来市场表现的重要依据。面对每份洋洋万余字的基金年报,投资者应重点把握下表所示的几个方面。投资者阅读年报时应重点把握的方面阅读年报时应重点关注的方面阅读年报时需重点关注的具体内容基金的财务状况纵向比较这些财务指标,可以得出基金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横向比较这些指标,可以判断该基金在基金业中的排名情况及比较优势阅读“资产负债报告书”时,应重点关注基金资产在股票、债券和现金等投资中的配置情况。因为它既是基金在过去一年中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资产结构的“果”,也是基金本年度业绩是否有好表现的“因”在阅读“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及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分配报告书”时,投资者除关注基金收入变化外,也应适当关注各项费用支出的变化情况,它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持有人的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基金经理人变动情况投资基金就是投资基金经理人。基金经理人员的变动不仅可能改变基金原有的投资策略、操作技巧,而且也会对基金业绩产生深刻影响。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基金经理人的变更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信息之一。如果基金的经理人已发生变动,投资者则必须通过分析年报披露的新基金经理的投资阅历、历史业绩和其在经理
基金持仓量、投资组合的行业分布和重仓股情况工作报告中的有关陈述等信息,对该基金重新进行评估和定位由于基金的资产组合中股票价格的市场波动性较大,而债券和现金的市场价格则具有较高稳定性,因此基金的股票持仓量成为决定其净值增长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牛市中持仓量高的基金,其净值增长也较大;而熊市中持仓量低的基金,在大盘下跌过程中所受的净值损失也相应较小。基金持仓量也反映了基金经理对于市场未来走势的一个基本判断投资组合行业分布一方面反映了投资组合在各个行业中分散投资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基金经理捕捉未来热点和高成长行业的能力基金重仓股则是衡量基金投资集中度的一个主要标准,也反映了基金研究能力和未来赢利能力
是否含有问题股或未流通股如果基金投资组合中存在“问题股”,则将使基金净值蒙受巨大损失,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金在选股标准和内部风险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在基金的资产计价(特别是问题股)方面,有关法律法规尚未就此作出统一的规定,这使得各基金在对“问题股”和“未流通股权”定价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而这些差异将可能是影响基金未来业绩的一个重大变数,因此投资者在阅读年报时,对此必须格外留心
前十名持有人分布通过阅读年报中披露的“基金前十名持有人”,有助于投资者进一步分析上述基金持有人类别(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和他们的投资目的,投资者可以对基金持有人结构的稳定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可由此推测出该基金在二级市场中未来价格波动性的大小如果在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以投资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比重较高,其二级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也就相应较小;反之,则波动性较大如果基金持有集中度上升,反映出证券投资基金已经不单是集聚中小投资者零散资金进行集中运作的投资工具,更成为大资金谋求长期稳定回报的重要投资载体
重要事项提示提示一年来基金发生的大事,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内容包括:基金管理人管理费是否降低、基金公司在过去年度有无司法诉讼(打过官司)、基金公司有没有发生大的人事变动、基金公司关于管理费“降低”的通知、基金公司修改其投资方向的决定等等
审核(计)报告包括会计审计报告、内部监管报告、基金托管人报告等的审核报告注意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财务审计报告,查看其对基金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否持保留意见。倘若没有,则可认为基金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可靠的;若有,则投资者在对该基金投资时应当极其小心注意内部监察报告对基金管理人经营中的工作经验及错误等等的表述基金分析其实不难,基金的各方面的信息虽然很多,但是只要按照步骤来,一项项进行分析,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一只基金的情况。介绍阅读如何分析基金的盈利能力?应如何分析基金行为如何分析基金的投资组合
基金投资策略连续性考虑因素
基金投资到底需不需要择时?很多投资者会有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定投,设置的计划开始时间不同,即使定投的金额、扣款的周期是相同的,收益差距也会非常大。辨险识财专家认为不同类型基金,判断买卖点的方式不一样。基金的类型可以分为股票基金、指数基金、债券和货币基金,也有以上几种产品皆有的混合基金。相对来说,债券和货币基金比较稳定,虽然买点对基金的收益率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否“择时”投资,其实对收益的影响并不大。“择时”这个概念,对股票基金和指数基金来说,更为重要一点。因为指数基金跟股票基金的走势,基本上跟大A直接相关,简单来说,如果能做到低净值时买入,高净值时卖出,那自然是最好的。1、股票型基金投资于股票资产的基金需要根据证券市场的变化来进行选择,仓位越高则相关度越大,因此对于股基来说,基金的回报主要取决于市场行情,然而股基的持仓永远倾向于高仓位持有股票(80%以上),基金不可能为持有人的长远利益而卖出股票,因此在A股估值高位的情况下,基金持有人面临着很大的市场下跌风险。一个好的买点/卖点,往往出现在指数波动的前后。我们认为当指数出现了20%左右的跌幅后,或者20%左右的涨幅后,是比较好的买点。相反,如果涨幅已经大于30%,这时候再追高,就很可能被套了。如何具体判断股票型基金买卖点呢?买入方法一:回撤买法优秀的偏股型基金,在牛市中的净值表现特点是涨跌都具有连续性。但当基金净值连续回撤到其周、月同类排名的后二分之一甚至在后三分之一时,买入或可以买到一个相对低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此种方法需要您选择那些长期业绩表现稳健,持续表现优秀的基金,不能只顾着看短期的涨跌。方法二:启动买法很多时候,我们看好某只基金,但是没有抄底把握,觉得净值太高,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在基金开启连续上涨阶段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果断买入。也许就能分享到基金回调结束后一轮中期行情带来的收益。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或许这只是一轮小行情或者是阶段行情,随后基金有可能再次回撤,乃至跌破先期买入价,但此时你千万不要慌,也不要轻易割肉离场!可以定投补仓或主动大跌加仓,叠加使用效果更佳,通过不断地低位加注,摊薄您自己的投资成本,并耐心等待下一轮行情的启动。止盈信号一:行情出现高点时就算是投资大咖,都不能预测到每次波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比较聪明的做法就是提前设置你的止盈点!当基金的收益达到你预期收益(止盈点)时,考虑卖出50%-80%。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提前卖出部分基金份额,落袋为安,就算后续行情走低,也不必过于担心;(2)如果行情继续高涨,你仍持有部分基金份额,从而分享后期涨幅所带来的收益。信号二:出现连续升息信号时一般情况下,对于加息的预期,市场上的资金会向货币市场回流,而使银行间货币市场交易更加活跃。这样一来,流入证券市场的资金流量就会减少,股价可能会出现下跌,那么自然会连累部分权益类基金净值的一并下跌。信号三:基金经理更换时 基金经理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你的基金净值涨幅高低。如果你的基金更换了经理,首先应先观察新基金经理一段时间,如果确实不适合他的投资风格,那么不妨及时卖出规避风险。2、指数型基金看估值最直接的数据,就是PE(市盈率),针对指数估值目前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分为几个级别:当PE低于历史估值的30%分位时,为低估值,可以开始配置定投;当PE高于历史估值的70%分位时,为高估值,可以开始卖出。简单来说就是将指数的估值作为卖点和买点的判断依据,原理是指数进入高估值的时候卖出,进入低估值时买入。估值对于宽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中证500)的判断效果更好。但对行业基金,比如医疗、科技的话可能就难一点 ,因为医药指数成分不纯,消费科技估值会一直很高。举个例子,比如说全指信息指数处于显著的高估值阶段,如果持有相关基金,担心风险,我们便可以考虑将其卖出,转配一些估值较低的品种。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比较好地控制回撤,但缺点就是会错过牛市泡沫部分的收益。对于如何判断指数估值的高低,则可以借助市场上的一些估值工具。估值工具的操作原理是结合指数PE(估值)所处历史百分位,寻找当前市场上估值相对较低的指数基金,估值水平越低,投资潜力越大。大家可以参考这个工具去判断所持有基金的买点和卖点。3、债券型基金对基金中的债券类资产配置进行择时,首先要考虑的最根本因素是宏观经济。只有充分把握了宏观经济形势,才能准确抓住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在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时,需要有一个涵盖多种指标的更为宏观的概念,这就是经济周期。当宏观经济形势处于衰退期,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债券往往走出牛市行情。经济开始复苏,持有股票会更适合。当经济过热,大宗商品与通胀齐飙,利率加速收紧,债券会更加艰难。最后经济进入滞涨期,利率触顶,债券又将迎来新的牛市周期。有些国家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存在着一定的“跷跷板”效应。如我国,股票市场变化对银行体系资金流动的影响比较大,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的债券需求。当股票的收益率高时,债券的持有者会抛出债券,而投资于股票,债券的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跌。在市场的不同时期,配置债券、股票资产的比例是不同的,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投资风险,投资人需要根据经济周期来选择具有逆周期性的投资标的。比如在经济衰退期,市场更注重价值型股票的投资;在经济复苏期,更注重小盘股、新兴市场股票的投资。市场行情变化莫测,基金虽然是长期投资,但也不能买完就放着不动,还是得见机行事,根据投资环境和自身财务状况进行不断优化调整,制定出适合自己需求的投资组合。另外辨险识财提醒:真正的择时一定不是每天判断净值的涨跌,盲目跟风瞎买瞎卖,而是投资前做好对每一种市场变化的安排,有时候补仓也是一种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