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与彼得林奇是被投资者广为熟知的,前者被称为美国股神,五十几年平均年复利率20%左右,后者被称为传奇基金经理,13年平均年复利率29%。巴菲特没有开宗立著是投资者的损失,不过我们依旧可以从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中,挖掘到投资的真谛。如果不喜欢文字,那么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是非常好的选择。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周期更长,也更为稳健;在这期节目中,将揭露巴菲特的普通生活与专注的复利投资。彼得林奇提前退休,否则,与股神将会是非常激烈与精彩的收益比较。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林奇,那么《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教你理财》。第一本系统性自述自己的投资理论,第二本继续深化,第三本是封笔之作,曾被巴菲特力荐,称这或许是送给孙子最好的礼物。错过任意一本,都是投资者的损失。虽然巴菲特与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的代表,却是截然相反的投资方式。1、股神的复利投资,并非是巴菲特最喜欢的事,其实他最喜欢的是复利。这是他小时候就发现的有趣游戏,为此痴迷了一辈子,通过投资,可是理想的实现复利,所以巴菲特喜欢投资。这也被他称为,幸运的人生,跳着什么舞去工作。复利,也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只有5.3%。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所以巴菲特会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彼得林奇所言:投资越早越好。2、股神买入的不是股票巴菲特熊市很忙,是在忙着买股票;牛市相对悠闲,往往舍不得卖股票。1998年,可口可乐约48倍估值,对于业绩稳定的大盘蓝筹股,这明显是高估了;或许是因为董事会席位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现金流的原因,巴菲特没舍得卖。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中,可口可乐回落到了18倍低估值。相比于普通投资者,巴菲特整日阅读,并不悠闲,这也是他的乐趣。相比于彼得林奇,那是无比悠闲。巴菲特的投资真谛,是普通投资者学不来的。因为他买入的不是股票,而是自由现金流。受到了黄金搭档芒格与费雪的影响,巴菲特抛弃了导师格老的烟蒂股投资法;转而开始买入优质企业。其实随着资金量的增长与美国经济的复苏,巴菲特迟早会走上这条路;同样,按照他所言,如果没有芒格,会比现在穷的多......此后喜诗糖果是买入优质企业的第一次试水,很成功,股神尝到了甜头,再也收不住手。当年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只给留下了1800万美元的利润,维持生产使用。此后喜诗糖果大约20年的时间中,为伯克希尔上缴了4亿元左右的利润,通通被巴菲特拿来买股票。喜诗糖果的成功,令巴菲特欲罢不能。从此,他主张,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上市公司。有两点原因:1、优秀的上市公司股价很难被打倒低估值。2、巴菲特赚取利润的方式已经改变,并非股价的波动,而是收购上市公司,掌握背后的现金流,拿来继续投资,等同于获取了没有代价的资金。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说,股市关门也没事。他掌握的已经不是股票,而是背后的公司,以及所能提供的自由现金流。无论牛熊,都赚钱......这也是普通投资者所做不到的,也是彼得林奇不得不呕心沥血的原因。3、勤奋的兔子如果说股神巴菲特是一只永不停歇的乌龟,那么彼得林奇就是一只勤奋的兔子。有这样一组数据:他一年的行程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
他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几打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4、彼得林奇的无奈相比于股神巴菲特,彼得林奇简直忙到“死去活来”,这也是为了追求业绩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退休后,可以担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经理,不用工作就可以获取大概四千万左右的年薪(1991年),为了名誉,他拒绝了。彼得林奇退休的年龄是46岁,正直壮年,事业的巅峰时刻。原因在于,陪伴家人,以及受够了高强度的工作。的确,彼得林奇13年29%的年化复合增长,是呕心沥血换来了;在这样下去,实在受不了。赚再多的钱,搞再多的慈善,也要有命去进行......他有着无奈的,号称无股不买的称号;据统计,他每天大约卖出一百只股票,买进一百只股票,换手率在300% 。由此,很多投资者认为彼得林奇是做短线的;其实,林奇是做中长线的,只不过操作更加灵活。热点,不追;题材,不买;无业绩;不买;林奇玩转了六类上市公司的股票,看重的还是业绩。这种操作,有风格原因,也有行业原因,存在无奈。与巴菲特不同,基金买股票,有着仓位限制;对于房利美的投资,林奇买到了基金的资产的5%,这已经是所能购买的上限了。否则,他还想买更多。反观股神,可以随便买,看好之后,直接买下来......受到行业的限制,这就是彼得林奇的无奈。5、截然相反的价值投资纵然彼得林奇不会买入没有业绩的题材垃圾股,可从频繁的交易可以看出,他赚取的其实是股价的波动,也就是短线投资者口中的差价。有些股票甚至因为怕错过,买入后在观察......毕竟,他最多投资过上千家股票,不可能将每一只股票的商业逻辑都看的透彻。这点与股神巴菲特不同,他买入的每一只股票,都是完全明确其中的商业逻辑,所以买入就是重仓。也有很多投资者说,巴菲特是分散投资,这种说法很扯淡。的确,巴菲特买过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毕竟资金量庞大,且买入就是大手笔。看好后要么买下来,要么买成大股东......赚取的是更多的自由现金流(免费投资资金)。这就是巴菲特与彼得林奇的截然不同,前者重仓买入,真正目的是掌控公司,获取自由现金流;后者分散投资,赚取的是价值投资的差价。
巴菲特基金投资者是谁
号称中国巴菲特的是关善祥。
关善祥,男,1985年出生,广东佛山人,关善祥世代农民,小时候家境贫寒。进入股市则可能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父亲出来做生意生活得到了改善。1997年股市牛市的来临,父亲炒股亏损,那时候,关善祥只有12岁,父亲的投资失利让他对股市产生了好奇和思考。
关善祥资料显示,关善祥只有高中学历。但他自己曾辩解称,自己曾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但没有毕业,大三就打工去了。关善祥通过股票投资,28岁实现财务自由,号称“中国巴菲特”,据称经历了本金十年百倍收益。2019年,创立全球传世基金。2020年,关善祥实施对深圳市灏四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收购,完成战略重组。关善祥公司产品情况
2023年9月29日,一则微信聊天信息在私募圈传开。名为善祥基金行政服务的人提示善祥基金董事长关善祥已逝世。请投资者尽快登录“善祥基金”公众号签署协议,公司基金产品将进入清算流程。
公司发布公告称,深圳市灏四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日常运营遭遇不可抗力的因素,为保障持有人的切实利益,深圳市灏四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定于2023年10月18日为部分基金产品的终止日,而这一系列基金产品包括灏四方善祥基金1-5号产品和灏四方善慧产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关善祥
巴菲特基金投资者名单
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兼具格雷厄姆清教徒式的分析方式和巴菲特式的作风。施洛斯有一本1934 年版的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这是他投资的圣经。他在书的封面写下以下几句话:“格雷厄姆关心的是如何控制自身投资的风险,他不想赔钱。人们不记得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生时的具体情形,以及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这也是人们在投资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施洛斯提到巴菲特时说,“他了解企业业务,我不了解。我们购买投资企业时,其实对企业的业务模式不是十分的精通。”在描绘巴菲特购买股票的原则时,施洛斯讲述了巴菲特购买ABC 股票时有意思的故事。卖方报出了29 美元的价位,巴菲特拒绝并且提出28 美元的买入价格。卖方拒绝了,但第二天又打来电话给出28 美元的价格,这次巴菲特拒绝了,并给出27美元的价格,卖方拒绝了,但是后来又打回电话同意了27 美元,但巴菲特又要求26 美元,最终他们达成的价格是26 美元。 施洛斯极度节俭,这种心态是利于客户的。他的妻子安娜开玩笑说,为了省钱他在家里跟着她,以便随时关灯。如果耐心请教他,他会教你如何从使用过的信封上去掉邮票。价值数据表来自于他儿子,而他儿子在基金中也有股份。于是施洛斯会说:“我为什么要付钱?” 他建议在运作投资基金时,一定要诚实,这有助于基金经理做得更好。在他的合伙制基金中他从未披露他的持股情况,而只向投资者提供季度报表,一个审计收益表和一封给合作伙伴的信,他说:“我们通过艰辛的工作寻找到可以投资的股票,因此不想随意向公众公开,因为这对我们的投资合作伙伴是不公平的。”他在经营自身的合伙制基金时,几乎不需要支出管理费用,施洛斯的办公室通常被巴菲特称为是一个“壁橱”。他与儿子共用一个电话,而且只需支付很少的办公租金。 16 个赚钱因素 施洛斯认为,投资者应该使用一种能够使他们安稳睡觉的投资哲学。无论选择了哪种投资哲学,投资者接下来都必须严格遵循他们选择的理念。长期坚持,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使得该投资理念逐渐变得更加明晰,经过多年的积累最终会收获良好的效果。在不好的市场年景里,投资者依然需要对自己的投资理念抱有信心。 沃尔特·施洛斯有自己的16 个投资经验,他所认为的在股市中赚钱的因素为: 1、相对于价值来说,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 2、用心建立公司价值的概念,记得股份代表了一个企业的一部分,不只是一张纸。 3、以账面价值为出发点确定企业的价值,要确保公司的债务不大于股权价值。 4、有耐心些,股市不会马上上涨。 5、不要因为消息或股价突然上涨而买入,如果专业人士可以这样做,就让他们去做吧。不要因为坏消息而卖出。 6、不要害怕孤独,但必须确信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虽然你不能百分百的肯定,但要努力寻找你判断的弱点。在股价下降后买入,在上涨一定程度后卖出。 7、一旦你做出了决定,要敢于相信自己。 8、树立自己的投资理念,并努力遵循它。这正是我找到的成功之路。 9、不要太急于卖出。如果股票价格达到你所认为是合理的水平,那么你可以卖,但人们往往因为股票上涨50%而卖掉它,将卖出与否和盈利关联。卖出前重新评估该公司的价值,对照其账面价值看是否需要出售股票。 10、当买入股票时,我发现在最近几年的低点买入是很有用的。 11、按照资产净值的折扣价买入,这比以企业盈利为标准买入更靠谱一些。 12、听从你所尊重的人的建议。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接受它们。记住钱是你自己的,保存财富比挣钱更难。一旦你失去了很多钱,这将很难挣回来。 13、尽量不要让你的情绪影响你的判断。买入和卖出股票,恐惧和贪婪可能是影响它们的最糟糕的情绪。 14、记住复利的魔力。 15、喜欢股票而不是债券。债券将限制你的收益,通货膨胀会降低你的购买力。 16、小心杠杆。它可能对你不利。 这些听起来简单,但在实践中很难,因为人们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细节选股 在工作时,施洛斯会利用价值数据库,找出自己喜欢的股票:交易价格是账面价值的80%,股息收益率超过3%,没有债务。“大多数人会在意,‘公司明年的盈利会怎么样呢?’如果股票的定价是合理的,我不太在乎收益,而把重点放在公司资产上。如果公司没有大量的债务,那符合条件的公司的股票价格就是合理的。”市场总会提供一些低估的证券,但寻找它们的最好时机是当市场充满恐慌的时候。施洛斯阐述:“我会建议投资者对买入的股票持谨慎的态度。我不喜欢债务。我通常寻找陷入困境中的公司,股市不喜欢面临困境的公司。你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念去购买这样的股票,因为它会为你的投资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施洛斯筛选股票的标准是,交易价格相对于公司的账面价值有着折扣,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债务,管理层持有一定数量的自身公司的股票,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出有利于股东的经营决策。如果他寻找到了他所喜欢的,他会买入一点并打电话给公司要财务报表。他仔细阅读,并会特别注意脚注部分。他试图从数字中找出一些问题的答案:管理层是诚实的吗?他们不会过于贪婪吧?他认为管理层贪婪与否比是否聪明更重要。他不会私下去了解公司的经营运作,也几乎从来不会与管理层见面会谈。他不会对投资时机和市场趋势考虑很多,比如我买入的是低点吗?卖出的是高点吗?他也不会浪费时间去思考宏观经济形势。 施洛斯喜欢去了解他所投资的公司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你应该去感知一家公司,它的历史、背景、所有权关系,它做什么,它的业务,股息支付政策,以及它的盈利点在哪里。你只需要对一家公司有一个一般的感觉。你永远不可能完全认识一家公司,除非它成为你自己的公司。”他的投资线索完全依赖于公共信息,他避免与管理层进行会谈,除非他们正好就在附近。施洛斯的儿子埃德温说,“如果需要与管理层会谈,那么我们会在全国一直跑来跑去,这会耗去我们绝大部分的精力。只有在其会议室离我们20公里的半径内,我们才会去和管理层会谈。” 有时,他也会将自己的投资知识进行反向运用,特别是对估值极高的行业领域,比如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在市场大幅下挫之前,他卖空了雅虎和亚马逊公司。在2000 年和2001 年,市场大幅下挫,标准普尔500 指数的收益为-9%和-12%,而他的基金的收益为28%和12%。 在本次美国房地产危机前,施洛斯通过翻阅价值数据手册找到巴塞特(Bassett),由于糟糕的住房市场,这家家具公司的股价被严重压制了。其股票以账面价值的40%的折扣价格交易,并且有着7%的股息收益率。施洛斯当时指出该公司账面价值已经多年没有增长了,其股息分配政策可能已经受到威胁。他的建议是,如果该公司削减其股息,投资者可以考虑购买,因为在削减股息时股价会变得更便宜,但它最终可能会恢复。随后,该公司的确开始削减自身的股息,从20 美分至10 美分,然后在2008 年底变为零。到2009 年初,其股票的交易价格低于1 美元。施洛斯的投资建议是正确的:现在其股价恢复到了8 美元。 施洛斯从来没有改变过他的投资理念,他期待着买入暂时遇到困难的知名的公司,或者没有债务负担的小盘股,并且其交易价格低于账面价值。在投资市场上60 多年的投资经历,期间走过了17 个经济衰退期,施洛斯已经有很好的投资直觉。在投资中,他只是不希望有任何损失,他已经做到了格雷厄姆所说的在投资中消除情绪。市场先生是有情绪的,但格雷厄姆式的价值投资者不会在意市场情绪,他们只是按照严格的价值投资纪律买入和卖出证券。施洛斯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近乎是处于全仓投资,相比持有现金、黄金和存款,他更相信公司股票的保值能力。他曾经说过:“我在持有股票时比我持有现金时睡得好!”公司股票是他最喜欢的货币。 沃尔特·施洛斯兼具格雷厄姆清教徒式的分析方式和巴菲特式的作风,他创造了40年杰出的操作业绩纪录。1955 年施洛斯离开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建立他自己的投资伙伴公司。截至1984 年的28 年里,他为投资者赢得了年均16.1%的收益率,同期的标准普尔指数包含股息在内的收益率为年均8.4%。到1997 年为止,施洛斯的基金复合年利率为20%,而同期市场则为11%。 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精彩问答: 1、你和巴菲特等人都曾师从Ben Graham,今天你们也成为非常成功的投资人,你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Walter Schloss:都不抽烟,呵呵。我想我们都很理性(rational),即使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很情绪化。巴菲特是这方面做得更极致些。而且我们都很诚实,我们知道有些人赚了很多钱,但别人并不愿意投钱给他们,因为他们人品有问题。 2、Tweedy Browne 偏定量,而巴菲特偏定性,你呢? Walter Schloss:我不是很擅长判断“人”,我更喜欢跟数字打交道,除非上市公司离得很近,否则我不会去调研。我会从公司是否愿意分红,来判断管理层是否为股东利益着想。因为我们很“小”,所以我们不会去约见管理层,除非你是富达(Fidelity),否则他们怎么会听你的呢?在基金规模小的情况下,还是同数字打交道更容易些。 3、买卖原则? Walter Schloss:不要着急卖。如果股价已经到了你认为合理的价格,那你卖掉可以。但如果因为已经涨了50%,别人劝你要锁定利润,你不要急着卖。至少卖之前要重新评估一下公司,要考虑当时市场的情绪(点位)是否对股价构成影响,人们是不是特别乐观?买股票时,根据我个人经验,买在过去几年的历史低点总归会有好处。你看到股价从125 跌倒60,你认为有吸引力了,但可能三年前低至20,这说明这公司股价确实很脆弱。 4、你自己经历了很多次经济衰退(18 次),还包括二战后的市场,历史在重复,还是你也在改变? Walter Schloss: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有些股票跌去50-60%,而有些股票创了新高。人们总喜欢买入表现很好的公司,而不喜欢那些表现糟糕的公司。有些人也许在想,如果我现在卖掉这些差的公司,还可以抵消一些要缴纳的盈利税,不得不承认很多人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卖股票,所以股价总是会比“应该”跌得更多。以前的价值投资我们会买入股价跌到“流动资本以下”的公司,但现在这一条很难适用。现在的原则是买入股价被“打压”的公司,股价在历史低位(而不是创新高)的公司。当然我们得弄明白,其他投资者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是因为没有业绩,还是因为季报比市场预期低了一点点,我们愿意与市场不同,因为我们不认为一个季度表现很重要。 5、你的投资很分散 Walter Schloss:巴菲特曾说我这样做是为愚蠢进行对冲,我告诉他我们不会对公司盈利进行预测,而我们买入的又是些二线公司,我知道这里面一定能出来不错的公司,但我并不知道是哪个,所以只能每个先买点。一定要买,哪怕只有一点点,这样你才会记住它。遇到真正喜欢的公司,随着股价下跌,还会继续买。 6、很多人由于贪婪,撑不了你这么久,你的秘诀? Walter Schloss:很多人本不应该来这个市场,由于贪婪,才有他们的出现。我们有自己的潜在买入名单,当这个名单由50 只减少到3 只,我知道市场很危险了,也没有那么便宜了,于是是时候彻底撤出了。再说市场几十年前哪有那么多CFA...... 7、给年轻人忠告 Walter Schloss:对自己要坦诚,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判断,要明确自己这辈子要什么,不要因为华尔街赚钱就做这行。要与受人尊敬的人和好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