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金估值上涨净值却下跌?该如何应对?
有不少投资者在买入基金后,都爱去看基金的估值,估算一下当天是涨是跌。但大家会发现,基金的估值与最终公布的净值往往是有点偏差的,偶尔偏差大了,还可能会出现估值涨了3个点,但最后数据出来只涨了2个点的情况。
近期,也有不少投资者在社区发问:“为什么涨的时候净值没估值涨的多,跌的时候比估值跌的多?”“是基金经理偷吃吗?”看估值进行操作结果误差太大,该怎么办?
归根到底,我们投资的永远是不可预知的择时总是很难。如果不可能克服过分关注短期涨跌,也许定投会是比较好的投资方式。过分纠结净值跟估值的对比,往往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其不如正确看待投资这件事,然后将资产交给时间的力量。
一、为什么估值和净值不一样
首先我们要搞清估值(也就是盘中净值估算)与基金净值的关系。
盘中估值,就是根据最近一个季末基金的重仓股和持仓比例(距离上一季度时间越久,持仓变化就会越大),仓位数据等,来进行的净值估算,并非实际真实的净值,并不能作为基金申购、赎回的最终价格。
基金净值是每份基金的净资产价值,基金净值代表着投资者在申购、赎回时的基金最终确认价格,一般会在下午15点休市后陆续公布。
在大多数情况下,基金估值只具有参考意义,具体投资过程中,千万不要被估值误导。
净值今天跑输估值,净值明天跑赢估值,无非都是数学上的概率问题。基金投资,还是应该买长不买短,过分关注估值容易得不偿失。
1、 十大重仓股的占比导致误差
因为估值参考持仓信息来自于基金的定期报告,但是季报并不是把基金买了哪些股票和债券都一一列出的,它只是列出了前十大重仓的证券,信息的依据不够齐全,自然没有办法得出完全精确无误的估值。
2、基金定期报告存在滞后性
按规定,基金季度报告在每个季度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公布,半年报在上半年结束之日起60日内公布,年报则是每年结束之日起90日内公布,时间都相对滞后。所以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基金经理最新持仓数据”,实际上至少都是大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从上期季报到当期季报的发布期间,基金经理大概率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仓换股,而基金估值使用的是旧数据,可想而知这中间肯定会有出入。
3、不同平台计算方式不同
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不同平台的基金估值是不太一样的,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性。背后的原因是平台采用一些模型和算法,根据基金过去的净值表现尽可能还原基金的真实持仓情况,各个平台采用的模型不一样,所以估值数据也会存在差距。
如果短期涌入基金的资金较多或者赎回的资金过多,可能导致基金的权益仓位被动降低,也会使得净值估算就与实际净值出现偏差。
其实基金的估值只是给投资者一个净值的参考,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净值,我们应该意识到它存在误差的可能,理性地去看待。在投资中,实际涨跌幅还是要以最终公布的基金净值为准。
相对主动基金而言,被动型基金估值相对准确,因为该类基金的持仓相对固定,变化较小,所以估值相对可靠。
如果一只主动型股基的“净值估算”与实际净值差异较大,说明该基金仓位很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二、如何正确运用基金估值和净值?
1、如何正确运用基金估值
基金估值的出现对基金投资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虽然估值相对来说不太准确,但是已经较为接近了,在我们基金投资中,有时候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避免了我们盲目操作,提高了我们基金便捷性和准确性。
基金公司会在交易日晚上公布当天的基金净值,也就是说,我们当天白天买卖的时候,并不清楚买入卖出的价格是多少。此时基金估值就给了大家一个参考,对于当天的基金走势有一个大致了解,并根据这个参考数值决定买入卖出。
“净值估算”意义在于为投资者进行基金的下一步操作提供参考。但也仅限参考,如果把它作为操作申购/赎回规避风险的唯一依据,就不可取了,定投才是天然缓冲风险的手段。
我们刚刚说过了,基金公司会在交易日晚上公布当天的基金净值,也就是说,我们当天白天买卖的时候,并不清楚买入卖出的价格是多少。此时基金估值就给了大家一个参考,对于当天的基金走势有一个大致了解,并根据这个参考数值决定买入卖出。
但既然说明是估算的数值,所以估值仅供参考,买卖基金还是要综合多因素去判断,避免追涨杀跌。判断基金是否值得投资,要去观察基金的投资方向、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基金的长期净值走势等。
我们可以通过估值和净值的对比来发现问题,特别是主动型基金这一方面。要是估值和净值差距太大,可以想想原因,这个基金的仓位大幅变动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参考。
2、如何正确运用基金净值
(1)实际收益与基金的净值的高低无关
用1万元购买基金净值不同的A、B基金,虽然获得的份额不一样,但涨幅相同的情况下,实际收益是一样的。假设A和B基金在一段期间内都上涨50%,A基金净值为1.5元,B基金净值为3元,两只基金资产分别为1.5*10000=15000,以及3*5000=15000,并无区别。
这说明基金净值的高低只是影响基金持有人买到的基金份额多少,最终的涨幅只和基金的收益率有关,和净值高低无关。
(2)同样的基金净值,却并不同样优秀
基金净值尽管反映了过往的历史业绩,但是业绩的好坏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两只基金发行时净值为1元,在基金经理的管理之下,两只基金的净值均达到了2元:
情景一:假设两只基金发行时间不相同,不考虑分红,如果A基金是1年前发行的,那么它这一年的收益为100%,如果另一只基金已经成立了10年,那么它从净值1到2元,花费了10年,年化收益则只有7%左右(1.07^10)。因此如果只看基金净值不看运行期限,无法判断哪只基金更好。
情景二:假设两只基金发行时间相同,但是A基金期间有分红,B没有分红,同样的单位净值下,显然A基金的业绩要更好一些。因此单位净值无法衡量基金的历史分红情况,应当看累计净值。
(3)与其看净值高低,不如看净值波动
同样的历史收益背后,每只基金因投资风格的差异,其业绩对应的风险是不同的。
假设A和B基金两只股票型基金,发行时间相同,某一年的收益率均为50%,那么你更喜欢年内净值波动像坐过山车,一度下跌到负40%,最后涨到50%的A基金呢?还是更愿意持有勤勤恳恳积累收益,严格控制回撤,最终做到50%收益的B基金呢?相信很多投资者都喜欢持有B基金,因为同样的业绩表现下,基金净值波动越小,投资风格越稳定,业绩的可持续 1.3516 0.28%性才更强。
从基金经理的角度看,取得同样的业绩,净值更加稳健、回撤更小的基金,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要求越高。从持有人的角度看,净值的波动也十分考验持有人的心理素质,即使基金在一个考察期内实现了正收益,但能否拿得住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在基金交易时,不要过度依赖净值估算,不要被估值迷糊了眼。可以通过估值和净值的对比来发现问题,特别是主动型基金这一方面。要是估值和净值差距太大,可以想想原因,这个基金的仓位大幅变动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参考。
在选择基金时,需要正确解单位净值、累计净值、估算净值的含义。不能单纯的根据基金净值、估值的高低和涨跌来做出交易决策,要正确的使用净值数据来评价基金的业绩表现。基金投资,还是应该买长不买短,过分关注估值容易得不偿失。
主动型基金的净值怎么算
要判断基金价值被高估还是低估,应该分情况讨论。主动型基金无法简单判断,因为随时都可能调仓:对于行业板块特征明显的主动型基金,可以用相应板块的估值为参考;行业板块特征不明显的主动型基金,其实是无法估值的。而被动型基金(通常也被称为指数型基金),可以根据行业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判断。下面会给大家具体解释这些数据指标怎么看!P/E也就是市盈率,是市值与盈利的比值。市值可以理解为你所持基金在当前市场上所值的钱,进一步解释市盈率就是,投资者获得每单位的盈利,需要投入的资金价值。所以市盈率越低,你投资相同的资金赚到的钱越多,基金的价值就越是被低估。P/B也就是市净率,是市值与净资产的比值。和市盈率一样,市净率越低的基金,其价值就越是被低估。因为基金估值的算法比较复杂,普通投资者可以直接去蛋卷估值或且慢估值网上面看最新的指数基金估值。这两个网站上有最新的指数排行,可以直观看到指数基金的PE,PB,ROE等数据,对于基金小白和专业人士都有参考价值。除了网站会提供的哪些指数基金估值较低,哪些指数基金估值较高的数据作为参考。要想知道基金被高估还是低估,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可以看目前基金估值和历史估值相比处于什么位置,如果当前基金估值低于历史大部分时间的估值,则基金被低估了,如果高于历史大部分时间的估值,那么这只基金被高估。估值历史百分位一般以30%为分界点,越低越好。比如沪深300,当前估值比过去10.6%时间低,所以它的价值被高估。中证红利当前估值比过去73.32%时间低,它的价值被低估。不同平台提供的数据可能会略有差异,但大体是趋于一致的。大家也可以去中证或上证官网查询到最权威的一手资料。如果一只指数基金的PE、PB和估值历史百分位都低,ROE数据较高,那么就是一只被低估的基金,可以考虑买入。
主动型基金的净值是什么
就是看人为选择、人为参与的基金,比如人为决定投资的股票及仓位,决定何时加仓减仓换仓等,都是由主观能动去决定的。被动的一般就类似指数型基金,主要是跟踪指数,投资指数中的成份股,当然也会有人为因素,被动最好的理解是由模型选择投资,比如最近比较火的阿尔法狗挑战围棋事件,人为参与度极低,但万事还是离不开初始的人为参与,因为即使是模型选择投票或人工智能投资但程序还是人开发的。
以私募基金来说,管理型基金,一般是主动管理型基金,非结构化产品,资金主要从高净值客户募集。有管理费2%和认购费1%。刚买产品的时候,一般会收一次认购费。投资范围按合同来定,一般是股票、债券、期货等等。
而母基金,一般是FOF,基金中的基金,投资范围是FOF基金的钱再投向另一只基金产品,属于组合基金策略。资金也是从高净值客户募集。有管理费用和认购费用。但是FOF基金要交 两次认购费,买FOF基金的时候,要交认购费。然后FOF基金再配置其他产品的时候,要给其他产品交认购费。母基金投资风格较为稳健,把资金分配在不同策略的管理型基金。
所谓自主管理型信托就是通过募集资金把钱投资到不特定的项目中,根据需要去管理投资,一般采用资金池的模式运作,和那些投资标的确定的信托产品相对。一般都有明确的投资范围,但是在这些范围内选择很多,可以投资于更好的项目。
主动管理型基金就是平时所说的基金,募集后有基金经理操盘,把资金投资于他所偏爱的股票,债券等,需要很多的管理成本,不像被动型的基金,如指数基金,把资金募集后按比例投入到相应的股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