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基金和指数基金区别:指数基金是以特定指数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投资者投资它取得和指数涨幅大致相等收益的基金,受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影响较小。而主动型基金,由基金经理决定去买什么,买多少,收益完全看基金经理的个人水平,因此它受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影响较大。投资者在投资策略上也有所不同,对于指数型基金,一般采取定投的投资策略,而对于被动型基金,采取一次性买卖的投资策略。拓展资料
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选择主动型还是指数型基金呢?主动管理型基金的目标是获得超额收益、仓位整体更灵活、对投资经理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过往在A股跑赢指数的概率较高,但是费率相对较高。而指数基金的目标是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水平、仓位较高、受投资经理变动的影响较小,在成熟市场比较有效,费率相对较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去选择。
基金择时是什么意思
1.现金比例变化法
使用现金比例变化法时,成功的择时能力表现为在牛市中基金的现金比例或持有债券比例较小,而熊市中现金比例或持有债券比例较大。
择时损益=(股票实际配置比例-正常配置比例)*股票指数收益率 (现金实际配置比例-正常配置比例)*现金收益率
某季度上证指数上涨20%,现金收益率为1%,基金契约规定股票投资比例为85%,现金或债券投资比例为15%,但基金的实际股票投资比例为70%,实际现金或债券投资比例为30%,那么基金的择时损益=(70%)*20% (30%)*1%=-2.85%。结果为负,可见该基金因为其错误的择时活动导致了投资的损失。
2.成功概率法
成功概率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基金预测牛熊市的成功概率来对基金择时能力进行衡量的方法。
成功概率=(正确预测到牛市的概率 正确预测到熊市的概率-1)*100%
举例来讲,30个季度里有20个季度市场上涨,10个季度市场下跌。在市场上涨的季度中,某只基金择时损益为正的季度数有15个;在市场下跌的季度中,择时损益为正的季度数有8个。那么成功概率=(15/20 8/10-1)*100%=55%,结果明显大于0,可见这只基金具有较强的择时能力。
3.二次项法
二次项法,即T-M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成功的市场选择者能够在上涨市场中提高其组合的贝塔值,而在市场处于下跌状态时降低组合贝塔值。如果>0,表明基金经理具有成功的市场选择能力。
4.双贝塔方法
双贝塔方法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在具有择时能力的情况下,组合的贝塔值只取两个值,即牛市贝塔取较大的值,熊市取较小的值。
如果为正,则说明存在择时能力。
5.C-L模型
指标反映的是基金经理能否正确预测市场收益与无风险收益之间的正负差异(即能否正确预测多头或空头市场),而后相机调整投资组合的贝塔值,从而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取得较好收益。
依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空头市场时,,在多头市场时,。通过对C.L。指标进行检验,可以判断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若C.L。指标大于0,则基金投资组合在市场超额收益为正时保持较大的贝塔值,从而提高收益;在市场超额收益为负时保持较小的贝塔值,从而减少损失。C.L。指标越大,表明基金择时能力越强。
什么叫基金择时
在基金投资过程中,选择了好基金是成功投资的一半,而基金的择时选择,找到合适的进场时机就是基金投资成功的另一半,基金应该如何择时呢?有没有什么择时技巧,看完就学会了基金的择时。
1、情绪面择时选择
在基金理财中,择时的选择比基金质地的选择更重要,好的时机进场就算选到了业绩一般的基金也能获得一定的投资预期收益,差的时机进场就算选到了好的基金也会被套。
基金投资也是一种逆向投资,当市场的整体的情绪处于恐慌时,表现为投资者对当前和未来的行情普遍不看好,更多的投资者倾向于选择债券和银行理财等固定预期收益类产品,大家不愿意谈起股票投资,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处于亏损状态,相反这个时候就是情绪面的进场好时机。
2、基本面择时
当大盘的市盈率在12倍左右或者以下,接近历史市盈率的底部区域时,可以说当前处在一个相对的历史底部附近,再加上不受金融权重股和大盘蓝筹股下跌的净资产附近,市场处在跌无可跌的时候,也是从基本面来分析,好的进场时机来了。
3、题材择时
这是短期投资基金的择时时机选择,例如当美元持续走弱时,黄金基金的走势将比较强劲,买入黄金基金就能获得短期的不菲预期收益。
基金选择应该如何择时,掌握好了这三点就能把握好基金投资的进场时机,提高最终的投资回报率。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