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日就是开放式基金封闭期满,投资者可以进行日常申购、赎回的正常工作日。

基金投资人在基金开放日

对于一只开放式基金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工作日都应该可以为投资者办理申购、转换、赎回等业务,当该基金不断地申购,规模不断地扩大,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基金公司有可能在某一期间,采取暂停办理申购、转换等业务的措施,以控制基金规模的过余扩大。

基金公司也可能采取暂停赎回的措施,这期间的工作日,基金处于不开放状态,即暂停办理申购、转换、赎回等业务的状态,而其它工作日,基金则处于开放状态,即可以为投资者办理申购、转换、赎回等业务的状态,这种工作日就是开放日。

购买基金的注意事项 :

1、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要明白购买基金是一种投资理财行为,既然是投资则必然有风险,且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此要合理分配自己的财产之后再进行基金投资,如留足生活必须资金、应急预备金等。

2、投资基金最好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切忌不闻不问,投资基金的时间短则1年以上,长达10-20年,在此期间,基金的情况都在变化,基金经理的更换、基金的分红、市场的变动等都会影响投资收益,甚至亏损,所以投资基金虽然比股票省心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3、投资者在投资某一基金是应越早越好,对于工作繁忙、手头无多余钱财的普通工薪族来说,基金定投是个不错的选择,基金定投操作简单,办理定投后每月即可自动扣款。

4、基金有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基金管理费和基金托管费等,频繁的赎回基金会导致以上费用的增加,从而使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金开放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金

基金投资债券会赔吗

可以明确的是,债券基金是会亏本金的,所以投资切勿盲目冲动,恐将本金都亏没了。但也不必太过担忧,相较于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风险是比较低的,安全性也有一定保障,但它的风险又高于货币型基金。

债券基金一般是分为纯债债券基金和可转债债券基金,这两类之间也是会有区别的。纯债债券基金的风险是很小的,对比货币基金是要稍微大一点,收益也是要稍微高一点。但比较稳健,长期持有,基本上是不会亏损本金的,赚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是可转债债券基金的风险就稍微大于纯债债券基金。其收益也是同理,因为可转债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所以具有债券的风险属性。

债券型基金收益比货币基金高,如果要投资债券基金,建议可以考虑短期债券基金。虽然本金也有亏损风险,但它的风险比其他类型的债券基金要低。它的投资剩余期限一般不超过397天,债券期限越短,收益更稳定,是它受到利率波及的不确定性也很低。

【拓展资料】

债券基金,又称为债券型基金,是指专门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它通过集中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对债券进行组合投资,寻求较为稳定的收益。

在国内,债券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

债券基金的优点:

(1)可使普通投资者方便地参与银行间债券、企业债、可转债等产品的投资。这些产品对小资金有种种不便的限制,购买债券型基金可以突破这种限制。

(2)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债券基金的收益仍然很稳定,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因为债券基金投资的产品收益都很稳定,相应的基金收益也很稳定,当然这也决定了其收益受制于债券的利率,不会太高。企业债券的年利率在4.5%左右,扣除了基金的运营费用,可保证年收益率在3.3%~3.5%之间。

债券基金的缺点:

(1)只有在较长时间持有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相对满意的收益。

(2)在股市高涨的时候,收益也还是稳定在平均水平上,相对股票基金而言收益较低,在债券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甚至有亏损的风险。

基金投资入门与技巧

1、搞清楚基金的品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投资标的。也就是说,基金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债券(债券型基金)、股票债券(平衡型基金)还是货币市场基金。上述类型基金的预期收益和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股票型、平衡型、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

2、基金经理是谁?基金经理的交易资质、选股理念、稳定性都会影响基金的表现。建议先在各基金公司的网站上查询基金经理的基本资料和资质,详细了解基金经理的风格和过往业绩。

3、第三,了解风险系数。风险系数是评价基金风险的指标,通常用标准差、贝塔系数和夏普指数三项表示。新手只需要掌握以下原则:“标准差”越小,波动风险越小;“贝塔系数”小于1,风险越小;“犀利指数”越高越好。指数越高,基金考虑风险因素后的收益越高,对投资者更有利。

4、理解基金业绩走势跑赢大盘的意义。“基金与市场走势对比图”的意义在于让投资者查看基金的长期表现是否跑赢市场。所以这个图表应该是以成立日期为基准的完整图表。还可以对比一下基金走势的波动幅度。

5、如果基金的高低点比大盘波动大,说明基金的波动比大盘大,风险相对更大。另一方面,其实有些基金并不适合和大盘做比较,存在一个选择合适的比较业绩比较基准的问题。

6、比如很多基金会投资一些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在选择业绩比较基准时完全使用市场指数是不合适的,比较会产生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