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有理财观,非常值得肯定。股市火热,千万别幻想成为炒股高手。
真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坚持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相信复利的魔法,让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慢慢变富,这才是理财的底层逻辑,才是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的王道。
巴菲特说过一句话,普通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指数基金,从百年股市发展史上,指数基金平均年化率12%以上,跑赢大多数职业基金经理人。所以说,你就是坚持定投指数基金,就能跑赢大多数人,道理就这么简单。但问题是大多数并没有发财呢?那是因为人人都想赚快钱,想快速发财,这就是大多数人一生贫穷的底层逻辑。
普通人不要被金融学家和理财经理忽悠了,在把你侃得晕头转向之际掏空你的空袋。资本市场本来就是零和博弈的游戏,金融家和理财经理赚的钱就是韭菜的钱啊。举一个小例子。基金经理鼓吹自己的年化收益率是50%,是不是厉害得吓人。实际上呢,第一年他赚了100%,第二年下跌了50%,他说他的年化收益率是50%,看上去没毛病啊。你但凡用膝盖想一想都知道他在忽悠你。10元第一年涨100%就是20元,第二年下跌50%就剩10元,平均年化率就是0啊。看基金经理的水平,一年涨三倍不是本事,三年涨一倍才是高手。
举这个例子,就是不要被眼花缭乱的基本术语搞晕菜了,一知半解,半瓶子醋咣当,就幻想自己是股神,是投资大师,钱就哗哗进你家。凡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基本都是哗哗给别人送银子。有人幻想自己一周抓一匹黑马翻番,如果有这个本事,按照2次方倍数公式,用不了几年,全世界的财富都被你一个人吸干。
普通人理财,遵循底层的朴素逻辑即可,大道至简,最朴素的人性和事物发展底层规律就是真理。举一个例子:巴菲特说,在别人恐惧时他贪婪,别人贪婪时他恐惧。以前的真正的民间高手总结为,门口茶叶蛋卖不动时买入股票,茶叶蛋供不应求的时候卖出股票,基本上没错。跌惨的时候,无人问津的时候,你买入,人们疯狂抢的时候,你就卖给他们,不用什么金融术语,这就是基本人性逻辑。普通老百姓最喜欢的理财方式还是炒股和养基,为什么呢?因为炒股和养基,是普通国人唯一的“沙场”,类似合法的“赌场”,唯一一个自己说了算的地方。大概率都是自己赔钱说了算的地方,可是大家都喜欢玩,这是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自己就是沙场里的王者。当他们说术语一套一套的时候,我一般扭头就走,此人必亏的输掉裤衩。
我以前就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名校大学毕业,还玩不过老头老太,我要掏空庄家的空袋,十多年炒股生涯,小赚而已,与浪费的时间和精力相比,实在没有意义。我奉劝大家不要学习那么所谓的理论、术语、K线等知识,真的,你玩不过庄家,玩不过人性的。不如放弃这些所谓的术语、技巧、消息吧,就做一个傻瓜式理财人。
【一】要学会资产配置。不管你有多少钱,不要去赌,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把所有积蓄压在一匹黑马上,你要知道有一个词就做墨菲定律,倒霉一定要倒霉的。普通人就分为四份就可以了,房产、好股票组合、指数基金、银行安全理财产品(有钱的人家还可以配置信托、阳光私募),再加一点点活钱应急,就很好了。做时间的朋友,做复利的朋友,慢慢变富。
【二】如果有实力,就投资一点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房产。现在超发钞票大水漫灌,结构化贬值很厉害的。核心地段房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可以升值,即使不大涨,也是最安全的保值方式。可以配置到40%左右,这也是压箱底的固定资产。
【三】非要炒股票,非要有一颗闯荡江湖的豪壮之心,就拿30%以内的钱炒股吧,不要超过30%。股票的风险在于,大涨大跌,真的可以跌到底裤都没了。100多元的股票最后跌到几分钱,甚至退市。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如果你想赚快钱,又没有选股能力,千万别听小道消息,就盯着几个好的基金经理,他们配置什么你就跟着配置什么,按照他们的比例进行配置,不要押宝,因为你输不起,一次失败就大伤元气。
【四】配置指数基金和行业偏股基金。指数基金,就选几支通用指数基金,长期持有,逢跌买进,涨高了不买也不卖,跌惨了就多买,涨高了不买。如果还不行,就定投指数基金就行了,不要嫌弃赚钱慢,你放个几年十年,你就知道了指数基金是慢牛,首先不亏欠,其次再赚钱。你玩股票,可能血本无归,如果你胆子大加了杠杆,可以还要拉下饥荒。如果还有精力和能力,就精选几支偏股型行业基金,怎么选呢?不如盯着前十名的基金经理,长期观察他们,信任他们之后,就跟着办就行。【五】至于其他的投资方式,保险、古董、股权、玉石等等,不是行业里的人精,你就不要趟那趟浑水了。适当留一点活钱,用于应急,顺便赚点小利息。
普通人,不就是这么安安稳稳、慢慢变富吗?你瞧不起这篇回答,这样能发财致富吗?简单说一点道理吧。
假如你再2015年的最高点位买了指数基金,每月定投,一直到总收益率已经超过50%以上,甚至70%以上。如果你当时在最高点位买了股票,你可能还亏50%以上。定投时间长了,就拉平了成本,一旦股市稍微上涨,就可以盈利,至少不会亏欠。可是你买了不好的股票呢,可能已经退市了。你会说你买了黑马可能涨300%了呢。如果你靠运气,十年二十年之后,你可能才知道大数定律——大概率赔钱。
假设你现在按照以上结构配置资产,你基数是投入100万,每年投入10万元,或者说,你有闲钱就投入,按照12%的年化率,你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三十年之后,也许到你45岁的时候,你可能实现了属于你的财务自由。
不要忽视时间和复利的魔法,它会让财富滚雪球地越滚越大。如果你不这么做,只是普通的存款理财,你的财富增值可能跑输贬值速度。为什么要投资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产呢?就是资本市场再不行,你还有坚挺的房产给你兜底呢?手里有好房产,让你充满底气。这个底气,也可以支撑你的其他投资组合的长期主义,没有兜底的东西,你的长期主义可能会动摇。
年轻人的财经知识分析
“近六成年轻人只把钱花在刚需上。”这也说明了现在的年轻人消费更加有规划,在乱花钱上也越来越理智。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你会发现年轻人更加成熟稳重了,在花钱和理财上也更加值得称赞了。
从花钱的去向来看,随着工作时间的变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提前养生的热潮,身体健康成为了他们最为焦虑的事情。年轻人又想赚钱又无法改变早出晚归的工作环境,枸杞、保健品、健身房成为了他们生活开销的较大支出项目。从人群分析来看,95后、00后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直播、短视频上,他们成为了新潮时代的引领者,同时也是打赏、漫画消费、超前点播的主力军。如果说各大影视APP平台的VIP续费人员,正好是20岁到40岁的这一批人,而20岁到30岁的这一批订阅人群是最多的。从理财投资来看,基金产品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在投资上更加理性,更加理解自己与基金经理之间的区别,再加上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看盘、盯盘、研究,基金产品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青睐。不过牛哥发现追涨杀跌买热点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多数投资者还是在拼杀中败下阵来。
正是因为年轻人对于生活消费更加刚需,在投资理财上更加理性,这也造成了现在的商品需要更多的推陈出新,个性化的商品被更多的年轻人所追捧,这也给消费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根据《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年轻人消费前三的领域分别是教育培训、住房和保健养生,这也说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消费第一的竟然是教育培训,看来“拿本本”成为了一个潮流,牛哥经常接到陌生电话询问:“先生,您需要考证吗?”现在想想我已经不年轻了呀!在投资理财上,年轻人还是一个投资摸索的阶段,有的人在正确的路上仰首挺胸,有的人却是越走越远。现代社会是一个提前消费的时代,哪怕是消费者没有办理信用卡,也可以在网购平台上办理提前支付的功能,这就意味着“借钱”成为了常态,如何管理好手中的资金成为了关键,切莫让用钱成为了习惯,还钱成为了障碍!
平时进行理财投资,用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选择理财产品,这样做不至于连买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同时也要在事后进行三思而后行,当大多数人考虑购买基金产品的时候,还是应该想清楚手中资金如何配置。骑牛看熊发现年轻人比较青睐于股票型基金,在资金配置上还可以考虑购买国债、债券、大额存单、国债逆回购等等低等风险的理财产品,以备之后不时之需,不至于让所有的资金陷入到市场投资风险中。不仅仅是银行理财产品可以零存整取,还可以在股票型基金投资中进行定投操作。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资金进行买入指定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可以选择周定投、月定投的买入方式,这样做也能让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在之后的“主升浪”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收益,实现手中的资金保值和增值。对于年轻人投资理财而言,赚钱很重要,找到赚钱的方法更重要,在投资上也应该更加理性对待市场的变化。
年轻人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学点东西,这样才有生活的更好的资本,那么要掌握哪些呢?掌握一项专业技能。这个是你养活自己的根本,这个技能就是指的你的工作。掌握跟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技能,不必精通,要了解。这保证你的工作能顺利完成,并且游刃有余。掌握做饭的技能,不要求多好吃,没人给做饭的时候,不至于饿着自己,学会爱自己。掌握理财的技能。没有专业的理财知识没关系,最起码要知道不能无节制的乱花钱,月月做月光族。培养兴趣爱好。可以是唱歌跳舞打球等等都可以,要在工作之余热爱生活。了解养生的技能,不要求多专业,但知道怎样照顾自己的身体才会更健康。培养童心,知足心,多去旅游,增长见识,学会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