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

2022年首月公募基金继续逆势勇攀高峰。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月末,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达25.87万亿元,较上月环比增加3115亿元,总份额增量超万亿份。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基金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募规模再创新高

股2022年首月表现惨淡,创下6年来最差开局。然而公募基金规模仍然逆势增长,今年1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刷新了去年12月末创造的最高纪录,创出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业协会3月3日晚间公布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

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2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总体来看,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合计25.87万亿元,续刷历史新高。

相比2021年末,今年1月份公募基金整体净值规模继续增长,增量为3115亿元,环比增幅为1.22%;基金份额从21.78万亿份增长至22.82万亿份,增量为10332.01亿份,环比增幅为4.74%。

与去年最后一个月相比,2022年首月公募基金规模增长势头有所加快。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公募基金份额及规模环比增幅分别为0.79%和0.95%。与过往数据比较来看,1月份也是公募基金规模自去年10月起连续第4个月实现正增长。

近一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稳中有升,实现了十分可观的增量和增速。截至今年1月末,公募基金整体净值规模同比增加25.64%,增幅超过四分之一;同期整体份额增加5.34万亿份,增幅更是达到三成以上。

按月度规模来看,从2021年1月末至今,仅去年3月份和9月份公募基金规模环比出现小幅回落,其它10个月份均实现正增长。

从更长时间维度来看,伴随着市场走强和赚钱效应的释放,公募基金近两年内实现规模的大跨步式增长。

自2020年1月起至2022年1月份,公募基金规模增长了足足10万亿,增幅达到67%。尤其自2020年7月份起,公募基金总规模一度实现连续8个月实现正增长,短短8个月时间规模大涨近5万亿,带动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连破18万亿、19万亿、20万亿、21万亿4个整数关口。

去年3月份,伴随着白马股的集体大幅回调,公募规模也出现小幅回落。但很快到4月份,公募基金便重拾升势,突破22万亿大关。之后虽然小有曲折,总体仍连续创出新高,分别于6月份、8月份、11月份突破23万亿、24万亿、25万亿关口。

债基和货基为增长主力军

就各个基金类型而言,协会披露的七大类基金份额相比去年12月份均有所增加。但从规模来看,仅债券基金、货币基金规模上升,QDII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的最新规模均有所缩水。

从今年1月底的份额数据变化情况看,各类基金中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份额增长显著。具体来看,债券基金由去年末的3.56万亿增至今年1月底的3.81万亿,净增加3000亿份以上,环比增幅达到7.13%,涨势迅猛;同时债券基金规模也实现了7%以上的增幅。

1月份货币基金的增长势头也很强劲,份额与规模同样增幅较大,双双大增6.09%。按照具体增长量来看,货币基金份额单月增加5757.65亿份,规模增加5768.06亿份。资金在1月份集中涌入后,货币基金总份额与总规模双双突破10万亿。

作为公募基金两大重要品类,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成为1月份基金总规模增长的主力军。因为从资产净值规模来看,只有这两类基金斩获正增长。

深圳一家老牌公募大类资产配置部人士表示,这主要是由于1月份股市震荡不止,避险资金的配置需求较高,基金投资者4月份的风险偏好仍然偏中低水平,助推债基和货基等固收类产品份额增加。另一方面,今年1月份,债券型基金整体表现良好,在剔除净值异动债基后共有3380只净值出现上涨,占总体4244只债基的8成,单位净值的增长也助推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上升。

不过股票型基金和权益型基金1月份份额逆势上升,股票基金增加700亿份,混合基金更是一口气增加千亿份以上。然而由于A股市场的持续回调导致普通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净值普遍下跌,最终未能实现规模的月度环比增长。

“Wind数据显示,1月份A股遭遇震荡下跌,从主要指数看,沪指单月跌幅达7.65%、沪深300指数下跌7.62%、深成指与创业板跌幅均超过10%。在此背景下,权益基金在1月份整体赚钱效应疲弱。”上述公募大类资产配置部人士表示,这也是其导致其份额增加但规模缩水的原因。

总份额较少的QDII基金份额在1月份增加近146亿份,增幅达到8%以上。不过受海外市场动荡拖累,QDII基金净值也是跌多涨少,规模环比出现缩水。

震荡市稳健产品受关注

市场连续调整之下,进可攻、退可守,横跨股债两市的“固收 ”产品再次站上风口,受到不少投资者的追捧。在业内看来,这类产品未来有望成为公募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伴随着以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为主的“固收 ”基金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多家公募基金也在积极布局“固收 ”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固收 ”基金数量已经突破1000只,达到1066只;136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固收 ”基金总规模为1.95万亿元,逼近2万亿关口,规模同比激增9517亿元。去年新发“固收 ”产品募资总规模达到4940.74亿元,创下了历年规模新高的同时将“固收 ”基金的数量推高到1000只以上。

而进入2022年以来,“固收 ”基金热度延续。截至3月3日,今年以来已有45只“固收 ”基金成立,合计发行规模近450亿元。不少大中型基金公司也同样发力“固收 ”领域,部分基金公司更是派出具有多年丰富资产配置经验的老将担纲旗下“固收 ”产品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A股市场未来将整体呈现结构性行情,在此背景下兼顾股债投资的固收 发展前景广阔。基金公司加大布局力度的面对年内权益市场的持续下探和风格嬗变,不少投资者意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认购、申购固收 基金的热情也很高。”

财通资管副总经理周志远指出,普通投资者的认知正在逐步走出误区,“固收 ”产品已成为银行理财替代品种之一,承接着万亿级市场空间。

周志远强调,固收 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转债策略基金、偏债混合基金、二级债基,甚至偏债混合FOF、CTA策略等产品都属于固收 产品范畴。因此固收 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加强固收视角下的跨类别资产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对大类资产配置、行业指数风格轮换等展开更有针对性的“ 法”配置,以争取“当风来时,我们能站在风口上”,不错过真正意义上的大级别投资机会,力争获取风险可控的超额收益。

公募基金市场现状

——2022年中国创业投资基金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IT行业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额最高【组图】

本文核心数据: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金额、创业投资基金回报率

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增长迅速

2016-2018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不断升温,经历了几年的非理性繁荣,2019年中国创投市场全面进入回调期,整体节奏放缓,与2018年相比,2019年的投资金额和数量大幅下降,之后中国创投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投资。2021年,我国创业投资市场再次迎来繁荣,投资案例有5208起,投资金额为3710.91亿元。红杉中国投资金额最高

私募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机构中,深创投投资案例/企业数最高,分别为159个和88个,红杉中国投资金额排名第一,达61.31亿元。

IT行业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额最高

2022年上半年创业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从投资案例的数量和规模来看,IT行业依旧是投资者持续看好、大力追捧的行业,投资金额达到242.99亿元,占比全部投资金额的30.6%。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互联网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及汽车行业均为投资热点,其投资数量、金额等在全行业中均位居前列。

创业投资基金机构退出方式以IPO为主

2022年上半年,中国VC机构退出案例达561笔,其中主要退出方式以IPO为主,占总退出案例的82.2%。以股权转让方式占比8.38%。

创业投资基金机构退出回报倍数较高

2022年上半年,中国VC机构退出回报倍数事件数量来看,平均回报倍数集中在1-10倍,回报金额集中在1000万-1亿人民币区间。整体来看,VC投资退出的平均回报倍数较高。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前瞻与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公募基金规模20万亿

10月21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为26.59万亿元,基金份额为24.53万亿份,非货基金规模为15.90万亿元,份额为13.86万亿份。

分类型来看,在9月份A股市场震荡调整中,债券基金继续受到资金追捧,一个月规模增加1217亿元,货币基金同期则出现近5250亿元的规模缩水,成缩水主力。受股市下挫影响,权益类基金整体规模也出现一定程度萎缩。

除了货币基金,9月份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QDII基金份额均出现环比增长,合计增加超过2200亿份,如果再算上封闭式基金,9月基金份额增加2662.4亿份。

公募基金规模26.59万亿元

非货基金份额增超2600亿份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0家。

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59万亿元。

继6月、7月连续两个月突破1万只大关后,9月份公募基金数量与上月基本持平,环比增加1只,至10263只。相比8月末,9月份公募基金整体净值规模出现缩水,环比降幅为2.60%;基金份额从24.79万亿份降至24.53亿份,环比降幅为1.04%。

从类型看,虽然封闭式基金数量有所减少,但份额与规模双双增长,开放式基金的数量继续增加,份额及规模则环比下滑。

从非货基金来看,截至9月底,非货基金规模为15.90万亿元,较上月的16.08万亿减少1838.05亿元,环比减少1.14%;非货基金份额为13.86万亿份,较上月的13.60亿份增加2662.4亿份,环比增幅1.96%。

债基持续获资金青睐

继7、8月之后,9月份A股市场继续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再度收跌。具体来看,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9月份分别累计下跌5.55%、8.78%、10.95%、8.77%。

在这样的市场行情下,债券基金继续受到资金青睐,不过货币基金同期出现缩水,并成为缩水主力军。

除了货币基金,9月份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QDII基金份额均出现环比增长,意味着基金规模出现缩水主要受净值下滑影响。

具体来看,截至9月末,债券基金9月新增1217.18亿元,从5.07万亿增至5.19万亿,环比增幅2.40%,是当月最受青睐的基金类型。

除了货币基金份额规模双双缩水,9月份非货基金份额均出现环比增长,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QDII基金分别增加419.75亿份、384.08亿份、1311.76亿份、120.39亿份,至1.90万亿份、3.93万亿份,4.59亿份、3348.96亿份,环比增幅为2.26%、0.99%、2.94%、3.73%。

据上海证券统计,继8月新基金发行强势回暖之后,9月新基金发行数量依然保持高位。9月募集规模共1312.63亿份(募集规模指完成募集基金的募集规模),较8月1540.81亿份有所下降,募集份额前三类型分别为:债券基金777.78亿份,混合基金269.74亿份,指数基金193.55亿份。债券基金9月份荣登发行数量以及募集规模双料榜首,47只债基有5只基金的合并发行规模均在40亿份以上,大部分为中长期纯债基金。当前权益市场受内外扰动因素的影响较大,出于风险规避的需要,债券基金受到投资者们的强烈关注。

随着权益市场整体投资性价比优势显现,近期越来越多基金管理人加入自购行列,主要以申购公司旗下权益基金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已有20多家基金公司、券商资管合计拿出近20亿真金白银参与自购,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