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央行本无资产,向社会发行货币自然就是负债,通俗理解就是用无价值的东西去交换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负债。也可将货币理解为一种特殊债券,央行发行货币越多,人们手中债券就越多,所以发行货币是一种负债业务。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发行货币这一科目是体现在负债里。但是严格意思上讲,发行货币不构成中央银行的负债。负债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需要偿还的,但显然,银行发行货币不需要偿还。货币的发行是一个国家基本经济主权表现。货币发行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在没有基础情况下发行货币,货币的贬值现象就会出现。
中国的人民币既不是以黄金为基础,也不是以国债为基础,中国人民币是以中国的国家资产为基础。换句话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国社会资产总量,来确定货币的发行量。如果国家资产增加,中国人民银行相应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如果国家资产发生变化,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和流通量随之发生变化。
央行的负债业务对等基金业务包括
因为两者的货币能力不同。
央行有发钞权,根据经济周期来调节货币量。而商业银行没有发钞权,必须视存款量来决定贷款量。
这就导致了央行拥有重要地位,由于能自己发行货币,他所拥有的资产都只能作为负债发放出去,自身留着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资产只能作为负债,最终会收回来,并且根据这种特殊性,他占据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央行所发行的货币,由政府的资产、收入和未来的资产、收入来保证,其实政府的信用就是央行的资产。
目前央行采用无锚货币政策,发行的币量同时要看失业和通货膨胀,这两者又是自相矛盾的,而且政策又必须有前瞻性,没有特定的程序。这造就了外汇市场货币价值的大幅波动。印多少钞票没有一个绝对比率。也就是说央行可以无限制印钞票。自然,他的资产就只能用于作为负债了。
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它业务的基础。其中有,①银行资本②存款③短期借入款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①票据业务②放款业务③证券业务
于是,贷款是商业银行基础货币的重要来源,它自身不能生产货币,只能作为负债的一个载体,它对于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抑制通货膨胀,调节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国家财政,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对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像这些贷款,都是商业银行调控货币的手段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放款2。对政府放款3。对非货币金融机构放款4。其他放款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
央行的负债业务对等基金有哪些
中央银行说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属于政府部门(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银行),不存在自己投入的资金。资本一般指的就是资产,对于一般企业(商业银行),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对于中央银行,没有所有者权益,所以其资产就是负债。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作为资产,是企业的权利。资产按照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其他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资产,如固定资产、修理、改建支出等形成的长期待摊费用。
会计确认从理论上看,最严格的资产确认程序,应该是从资产的定义出发,确定资产的最本质属性,根据这一本持属性的要求,建立资产确认的具体标准。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为例:“未来的经济利益”构成了资产的本质要求,任何不具备未来经济利益的内容,都不能被确认为资产。会计上的一些递延支出与待转销损失,就不应该作为资产的形式出现;资产还应与特定的主体相联系,如某项未来经济利益不能被该主体所拥有或控制,它也不能作为该主体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