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下半年后,银行地产类股票摆脱低迷状态,成为市场主流热点,嘉实服务增值行业基金净值后半程加速,可以推测该基金的策略是利用市场的风格轮换规律,耐心持有优质品种等待市场的价值发现,并顺应趋势对重点品种加强投资力度,这种策略相对来说能降低择股、择时的风险,增长更为稳健。区别个案如果我们继续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后来居上者,都是依靠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根据上面同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华富竞争力优选基金连续两个季度中,行业配置和个股配置的调整幅度非常大,并且新进10大重仓股中有多只市场具有较大分歧的热点股,如有并购概念的潜在券商股。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这样一个公认的投资规律:择股择时的成功概率很低。对于华富竞争力优选这类基金,至少应该抱谨慎态度,其大幅度调整行业及个股配置的做法,很难保证每次都有效,而且其二季度末重仓的吉林熬东、延边公路两只券商概念股,似有追逐炒作市场热点的嫌疑。对嘉实服务增值这种所持大类资产和重仓股票变化不大,同时行业偏好比较明显的基金,必须抱有耐心等待市场风格的轮换,等待这类基金重仓品种上涨阶段的出现,因为从目前的市场实际看,优质股票的股价表现可以说只是时间问题。在等待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关注其重仓持有的大类资产,是否仍然具备上涨的潜力。从上面的案例分析看,对于基金投资,应该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不要因为短时间内净值涨幅落后而盲目赎回,这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观察基金过往运作业绩的稳定性以及对于下一个季度投资策略的制定,并结合自己或者专业人士对股票市场趋势的研究,判断持有的基金是否具有更大的成长潜力。从长期来看,成长股和价值股投资风格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会出现周期轮换的特征。成长型股票由于其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收益属性,在牛市行情中往往表现出色,获得优于大盘的投资收益;而价值型风格股票则表现出极强的抵御风险能力,收益稳健。基于这种轮换特征,不同投资倾向的基金,在不同时间段会体现出不同的收益能力。简单总结就是,判断基金是否值得继续持有,不能单凭某一阶段的业绩表现。如果历史业绩表现稳健,阶段性落后可能只是该基金持仓结构暂时不符合市场风格偏好,或者是投资策略的超前性,尚未被市场取得共识,如果是反而更值得持有。
行业轮换型基金风险
我们在购买基金之前,常常会会对基金的投资风格进行一个大致的判断,但是后期我们有时会发现基金的风格会发生偏移,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基金风格漂移原因
风格漂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考察期间,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偏离基金招募说明书里宣称的投资风格的现象,从风险较低的混合型基金漂移成了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基金,或是行业转换。而基金风格偏移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更换基金经理: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投资习惯,基金经理的轮换更容易导致投资风格的变化。
【2】发现新赛道:市场是时常变化的,如果基金经理发现了更好的更优质的投资方向,就会投资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大多数投资者都非常关注基金的短期业绩,基金经理为了适应市场,也会通过追逐市场热点来提高短期业绩。
其实,基金风格的微微转变有时候也并不是坏事,在基金合同允许的范围内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大规模出现风格漂移,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不够严谨。
目前市场上市场上还有专门分析基金风格的工具,比如各种基金销售平台上,都会有关于基金风格的一个评价,比如将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为基础,把基金投资股票的规模风格定义为大盘、中盘和小盘;再以基金持有股票的价值和成长特性为基础,把基金投资股票的风格定义为价值型、平衡型和成长型。
如果我们是因为看好某一类基金的风格和主题而买的基金,但是持有了一段时间发现基金风格变化较大,那么此时可以适当减少以部分该基金的持仓。但如果是通过多方面指标而选择了该基金,而且基金本身并没有出现类似更换了一个投资理念完全不同的基金经理这样重大变动的情况,那么暂时的风格调整或许就是基金经理根据市场行情,为了追求更高收益而暂时转变投资策略,我们可以结合后期的业绩情况,以及发布的季报、年报等来决定是否调整持仓。
行业轮换型基金有哪些
投资基金亦然,尤其是初学者,往往在投资基金时过分盲从,对于市场声量较高的基金品种尤其是主题基金趋之若鹜而忽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2019年后许多年轻投资者开始投资基金,而投资重点往往是市场火热一时的医药、 科技 、白酒等权益类主题基金,但近两年来板块轮换频繁,往往相关主题净值大起大落,不少基金被投资者“骂上热搜”。 风险承受能力有限或对基金不甚了解的新基民不妨将投资重点转向回撤较小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并适度规避主题基金,避免追涨杀跌对财产造成损失。 新基民更热衷权益类主题基金 2019年后权益类基金业绩连续两年大涨,基金再次成为投资者尤其是95后投资者最喜爱的投资品种。与此网络上各路“博主”、“网红”、“大V”、“UP主”们突然变身“资深基金投资者”,并向新手投资者推荐基金,微博上甚至有美妆博主开始推荐基金。还有不少突然出现的所谓“财商教育平台”开始大谈基金,甚至放出狂言:基金跟着买就行。 在微博搜索中输入“基金”,入目尽是各种“资深基金投资者”指导贴文,且如上图所示,推荐的基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白酒”,且所有推荐基金的配文总是一些似是而非却又让入门者挑不出任何差错的“洗脑式”言论。而无一例外,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资深投资者”们几乎不提示风险,也不会对投资者阐述“白酒基金”、消费主题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固收基金的区别。 而随着年轻群体阅读习惯逐渐向社交媒体转移以及当前大众阅读习惯的“碎片化”,“网红”几乎成为新手投资者最直接接受基金知识的渠道,而“网红基金”毫无疑问只能是一段时间内市场上涨幅一时无两的行业主题基金,如白酒主题基金、医药主题基金、 科技 主题基金等。 对于不少新手投资者来说,基金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多数投资者对基金一知半解,对不同基金的投资方向不明确、不明白不同类型基金风险等级。而网上忽然冒出的所谓“资深基金投资者”更愿意以抓眼球的“白酒、新能源、医药”等字眼吸引粉丝,对于投资者教育相关话题兴致不高,通过此类渠道认识基金的投资者往往扎堆于“网红基金”且忽视了基金存在风险。 如何辨别行业主题基金 行业主题基金就是相对全行业基金的一个称呼,从投资范围角度做的划分,即投资的股票资产相对较为集中。行业主题基金其实是分开看的两个概念,即行业基金和主题基金。行业基金指主要投资于某一行业内股票的基金,比如医药行业,消费行业,或者军工、金融等等。主题基金则是集中投资于某一主题相关的股票,比如国企改革、人工智能,还有现在比较火的新能源、5G、碳中和等等,主题基金并不按照一般的行业划分方法来选择投资标的,而是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将某一类主题作为选择行业、投资的标准,从而满足投资者对投资标的的个性化需求。 普通投资者如何去判别:某基金是不是行业主题基金呢?一是看基金合同。若在基金合同-基金投资内看到“投资于XXXX相关行业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看到这条,基本确定就是行业主题基金了。基金的方方面面都会在合同里约定,投资范畴、对标基准、投资策略、目标、手续费成本等等,跟普通投资者息息相关。二是看业绩比较基准。一般而言,行业主题基金对标的基准也会是相应行业的指数,具体占比可能不同。三是看行业集中度从历次季报看行业集中度,通过持股明细去判断行业主题基金。看重仓股也能帮忙我们消除一些“伪行业主题基金”,还能通过重仓股看出基金经理更擅长哪些行业。 主题基金的设计,也使得基金管理人能够展开深入研究,把握单一类的投资机会,精准地驾驭相应的投资主题。主题投资仍然是基于自上而下的投资分析框架,针对区位或产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动因进行前瞻性研究,挖掘尚不被市场看好且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行业与企业。主题投资的另一魅力则体现于分散整体股票投资的风险,投资者通常期望当大市面临下行风险时,主题基金能相对独立于市场行情,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波幅。 我们常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行业主题基金强调的是精选一个篮子集中投资。集中度高既是优势也是风险,基金净值走势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行业的波动情况,行业兴则基金涨,行业衰则基金跌。若行业受益,对应的行业主题基金可能短时间内实现较高超额收益。当风口过去,或者是行业遭遇了“黑天鹅”,行业主题基金净值必然持续下跌、波动也大,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弱的投资者持有。但投资者盲从心理下,不少新手投资者开始“追涨杀跌”,造成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尴尬局面。 一位基金经理私下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对行业有深度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所表现,那就可以选择行业基金或者行业指数基金。如果你不懂也不知道,那你最好在投资行业主题基金之前要深思熟虑。因为沪深300和中证500两个组合起码会有市场的平均收益,你即便无脑定投,也差不到哪里。 灵活配置型基金更适合追求相对较高收益的初学者 我们常说投资要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那什么是风险承受能力呢? 风险承受能力是指一个人有多大能力承担风险,也就是你能承受多大的投资损失而不至于影响你的正常生活。风险承受能力要综合衡量,与个人资产状况、家庭情况、工作情况等等都有关系。 你能承受多大的短期波动,你的投资周期和投资目标将决定你对短期波动的承受程度。人非草木,面对波动,你不可能无动于衷。要事先做功课,考虑什么样的短期波动导致你的反应可能影响理财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减少组合短期波动的可能性,例如进行分散化投资。 不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有助于提升你关于短期波动和风险的理念。 你能够承受组合一年的损失程度是多少? 你能够承受组合五年的损失程度是多少? 你可以承受单只基金或者单项投资的最高损失是怎样的? 你计划如何来分散投资? 你在决定是否将某只基金或者某项投资纳入组合之前,会对其做怎样的风险考察? 灵活配置型基金通过股票和债券之间投资比例的合理配置,得以实现其攻守皆宜的灵活性。根据海外几十年来基金发展的经验看,对普通基金投资者最适合、最经典的也正是灵活配置型基金。 投资者总是希望获得高回报但又害怕风险,灵活配置型基金由于投资比例范围比较宽泛,既可以通过提高股票投资比例,积极分享牛市的高回报,又可以通过提高债券投资比例,有效规避熊市的下跌风险。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2月19日至3月19日股市快速下跌的一个月内,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ETF净值平均跌幅分别为13.31%、13.43、10.42%,而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型混合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跌幅分别为9.21%、7.98%、2.50%。而今年上半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ETF平均涨幅分别为10.86%、8.92%、6.29%,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型混合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今年上半年平均涨幅则为7.28%、3.99%、3.13%。 数据对比可见,灵活配置型基金在股市快速下跌时回撤较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低5%左右,而在上半年基金整体盈利的大环境下,灵活配置型整体收益率仅比普通股票型基金低不到4%,甚至比偏股混合型基金低不到2%,灵活配置型基金净值曲线较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更平滑、波动率更小。 灵活配置型基金业绩表现也与基金公司投研实力、基金经理能力、基金规模大小等因素相关,也并不意味着灵活配置型基金涨幅会低于其他类型基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涨幅靠前的部分灵活配置型基金整体涨幅甚至高于普通股票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