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目前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已成红海,即将进入洗牌阶段。那么未来行业将会怎么走?

私募基金发展与前景

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四化”。

第一是规模化。目前国内基金管理规模在百亿以上的基金管理人数量只有185家,非常少。将来行业内的资源包括资金,一定会集中在优秀的机构身上,而且会越来越集中,从而带来规模化效应。

第二是专业化。在一个基金里面,其投资组合往往是多个领域的。但是不同领域的人做的事情并不一样,因此逼着行业必须要专业化,基金团队也必须要专业化,才能了解行业、把握行业趋势,精准投资。

第三是长期化。目前行业内从投资到退出整个周期高于4年的占比并不高,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大概在20%到30%之间。在中国已经过了浮躁时代、过了VC/PE普及知识的时代的当下,所有人都明白基金的退出周期会越来越长,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资金来源也应该趋向长期化。“我们呼吁更多长期资金,包括保险、养老金更多介入到股权投资中来。”

第四是全产业链化。所谓全产业链化就是在做法上,从早期到扩张期、到成熟期、到Pre-IPO甚至延伸到并购和二级市场上。

未来行业的结构创新,有两个系统性的机会。人民币基金年限跟实际的周期不匹配的问题。他指出,国内目前的退出通道相比美国而言是不畅通的。之前国内的基金期限大部分是5 2,而大部分人民币基金在近两年已经到了7年的年限,但是还没能实现完全退出,因此退出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私募股权基金都有PE二级市场的需求。如果能将PE二级市场做活做好,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而且能将退出周期大大缩短。这方面的系统性创新,可能对行业形成健康的闭环以及给出资人更早进行现金分配,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做一些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混合的基金,这能解决现在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指出,目前行业内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流动性,但是对于保险公司、银行等出资人而言,流动性是非常关键的,甚至直接关系到这些出资人的考核、人事变动等问题。而单靠一级市场来产生现金流,从目前来看是比较难的。“如果能适当兼顾二级市场,通过某些机制解决两个市场之间的平衡问题,将可以解决流动性差的问题。”

在实践中,很多投资人在看投资标的的时候,对行业的研究不应该区分一二级市场,而且当下在局部领域和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二级市场倒挂的问题。但与一级市场相比,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显然是好的,如果一个基金管理人固步自封,严格区分开两个市场,可能会影响基金未来的发展。他直言,价值投资就是价值投资,好的标的就是好的标的,如果有创新的结构应该能一举几得,可以解决怎样满足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对短期流动性包括分配的要求。在当下一级市场阶段性形成泡沫、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下,要求基金必须买面粉是有问题的。

未来我们可能需要呼吁整个行业做更多的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下,由于VC/PE生存的环境不同,中国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打法。我甚至在想,未来通过控股上市公司然后结合上市公司去做跟投,这样也许更能突破基金周期、现金分配的障碍。

私募基金发展与前景的关系

就这个问题而言,我觉得需要说的点太多了:

第一,私募基金的前景

私募基金从来都是一件合法的事情,而近些年来,私募基金的发展也是良好的,所以不难推测私募基金的发展只会更规范、更专业、更长期化,所以目前来说还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

第二,是否可以找信汉会计做备案

找代理公司做备案是大多数基金管理人所选择的方式之一,因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本身就是一件专业的事情,所以找专业的人来做会比自己去摸索要更快、更方便一点,很大程度上为代理人节省了时间精力;

第三,需要准备什么资料

做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所需要的资料还是比较多的,个人认为如果自己不清楚是可以找自己选择的代理公司咨询的,而且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第四,是否麻烦

我觉得做任何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都是麻烦的,所以才会代理公司的产生,如果真的怕麻烦且不懂得话

,可以都交给代理公司去做,自己将需要的资料交给他们就好。

私募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呈逐年递增趋势变化,2021年我国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24610家,较2020年增加49家;2022年一季度,我国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24611家,较2021年同期增加78家按私募基金管理人类型看,2021年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达9069家,同比增加161家,占比36.86%;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达15012家,同比增加26家,占比61.02%;其他类型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520家,同比增加138家,占比2.11%。2022年一季度,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达9117家,同比增加189家,占比37.06%;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达14993家,同比增加9家,占比60.94%;其他类型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492家,同比增加120家,占比2.00%。从注册地来看,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最多的地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上海市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4532家,占比达18.41%;深圳市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4273家,占比为17.36%;北京市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4261家,占比17.31%。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合计占比达53.08%。截至2021年末,我国存续私募基金数量达124117只,较2020年末增长27299只;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6.9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79万亿元。

2022年一季度,我国存续私募基金数量达129955只,较2020年同期增加27103只;私募基金管理规模20.38万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3.16万亿元。从各地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来看,上海、北京和深圳依然排名前三位。2022年一季度,上海市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52194亿元,占比25.96%;北京市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44315亿元,占比21.745%;深圳市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3688亿元,占比11.62%。——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市场前瞻与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