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是私下向特定的对象进行非公开募集资金,绝对不能在公众平台进行募集。而信托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是由财产所有人将财产移转或设定于管理人,使管理人为一定之人之利益或目的,为管理或处分财产。
投资门槛的不同
阳光私募基金最低认购金额为100万,而信托的最低认购金额通常也是100万,但也有低于100万,比如20万,50万。
风险承担能力的不同
两者的风险承担能力不同,信托的风险要小于私募基金。大致来说,信托资金没有放大的功能,而私募基金则有无限放大的功能。有别于私募基金,信托公司具有一定的赔偿能力。信托公司由一定规模的资金组成一个固定的信托池,按照法律规定,对于发生未能履行受托人义务而造成受益人的损害就要用自有资金进行赔偿。
操作方式的不同
信托和私募基金唯一的交集就是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通过投资运营,再把投资收益根据比例分配回投资者本人。信托还能起到家族财产传承、晚辈生活资金提供、某些情况下的避税等目的。而私募基金除了最常见的投资方式,还包括私募股权投资,一般是指从事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基金。
投资领域的不同
私募基金的资金主要运用于A股、债券、期货、银行存款等证监会允许的品种,而信托的投资领域一般为基础产业,房地产,工商企业等。组合投资类信托还有可能投资于低风险的金融产品。
法律关系的不同
私募基金通过基金章程或基金契约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确保对每位投资者一视同仁的态度。信托是一种法律制度和法律安排,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在法律上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信托财产的独立与安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更适合于长期规划的财产转移与财产管理。一旦信托公司出现破产的情况,信托财产可以交由其他信托公司继续管理。
信托投私募基金注意哪些合规问题
私募骗局步骤 私募骗局步骤,随着私募行业不断成熟,国内投资人对私募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但是问题也慢慢变多,就有很多人遭遇了“私募基金”骗局。以下分享私募骗局步骤有哪些? 私募骗局步骤1 什么是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包括买卖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 私募基金仅面向合格投资者,不是想买就能买。私募对合格投资者也有一定门槛,投资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根据《私募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此处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投资单只基金的合格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应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这说明私募基金和其他投资一样,都要承担相应风险,不存在保本保收益,揭示风险是私募机构的义务。 投资者还需要高度警惕以私募基金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的非法私募活动。 具备以下特点的就是“伪私募”↓ 1、公开募集。通过公众传播媒体或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短信、微信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2、保本保息。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以投资标的大股东个人担保、投资标的关联机构担保等方式,承诺给予投资者保本、承诺给予投资者固定收益、承诺定期付息等。 3、未到协会备案。以私募基金名义宣传、募集,但并未到基金业协会办理产品备案手续。 4、拼单。用拆分、转让私募产品的方式诱导多名不合格投资者一起凑到100万元及以上,变相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要求。 如何辨别非法私募活动? 面对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骗局,如何辨别非法私募活动呢? 投资者可通过查询基金业协会网站等方式,充分了解私募基金的基本信息。登记备案不等于对机构合规性和管理能力的认可,警惕用备案信息自我增信的行为。 查询私募基金管理人及投资标的的基本情况,审慎评估投资风险。投资者通过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条款了解产品投向、基金运作模式、相关权利义务等情况,提高防骗识骗能力。 如何挑选私募? 即便过了前面的重重筛选,也不要掉以轻心。面对市场上多达7万多只的私募基金,投资者又该如何挑选私募呢? 第一步,了解自身投资需求。给自己设定一个投资目标、投资周期、期望收益及风险承受力非常有必要,这样在真正投资时就能选择合适的投资风格,获得预期的收益。 第二步,建立投资组合。根据你的投资需求,选择与你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多只私募基金,并建立投资组合,同时在未来根据市场波动等各项因素,动态调整投资组合。 第三步,熟悉私募基金。要想选出好基金,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要过硬,还要了解私募基金的'投研团队、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情况、管理规模等。 挑选一款合适的私募基金,既需要练就一双慧眼,懂得投资知识,也要把握投资心态。筛选基金这种“苦差事”,就应该给到专业机构去打理。私募排排网成立18年,是国内领先的私募基金综合服务平台。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投研团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高效服务。 大家也应该增强防诈骗意识,用好法律来保护自己。 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口诀: 远离“伪私募”,守住“钱袋子” 正确认识私募,做到“三看三不” 1 、看人; 2、看产品; 3、看合同 4、 量力而行“不贪小利” 5、 文件签署“不走过场” 6 、投资前后“不做甩手掌柜” 私募骗局步骤2 谨防非法私募五种常见套路 私募基金是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产品。其投资门槛较高,一般设在100万元及以上,具有较高投资风险。投资者应当高度警惕以私募基金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非法吸存等违法犯罪活动,谨防以下五种非法私募的常见套路。 套路一是保本和高收益诱惑,推广宣传时承诺保证本金不受损失,并鼓吹私募基金未来净值将大幅上涨,但实际上可能面临巨额亏损,且损失全部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套路二是利用熟人关系麻痹投资者。投资者面临亲朋好友的推荐时,往往基于信任而不仔细了解私募基金,不仔细查看格式化基金合同,从而造成损失。 套路三是用拆分、转让私募产品的方式,诱导多名未达投资门槛的投资者拼单到100万元及以上,变相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要求。 套路四是把私募基金包装得“高大上”,找知名机构或名人公开向市民推介。投资者切记要注意背后的风险和准入门槛。 套路五是经常借助某个大型金融项目或者金融创新模式,鼓吹某私募基金的美好前景,实则在觊觎投资者的本金。 警方提醒投资者,切莫轻信线上宣传广告或熟人推介,勿因高收益吸引而放松警惕、盲目投资。若发现非法集资、非法吸存等违法犯罪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私募骗局步骤3 警惕伪私募骗局 谨防新诈骗陷阱 一、明辨诈骗模式,警惕冒名骗局 非法机构或人员冒用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资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名义,骗取投资者信任,吸引投资者加入QQ、微信等通讯软件群聊,一是以拼单代为申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提供荐股服务收取指导费等事项为由,诱导投资者转款,骗取投资者资金; 二是诱骗投资者下载注册虚假交易APP或开设虚假的境外证券公司账户,要求投资者转入资金进行“交易”,但投资者申请取出个人资金时,须先缴纳相关保证金,投资者配合缴款后发现账户已被删除并被强制移出群聊。 上述行为不仅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对相关被冒名的私募机构及基金经理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严重扰乱了私募基金行业秩序、损害了行业形象。 二、加强防范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深圳证监局提醒广大投资者增强防范意识,遵循以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 一是遵守合格投资者要求。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应符合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等要求。任何“拼单”“凑单”、无需履行合格投资者评估程序、低于100万元投资门槛的私募基金投资行为均为违法违规行为,应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二是增强个人风险防范意识。投资者应自觉抵制“高收益无风险”“快速致富”“稳赚不赔”等噱头诱惑,保持头脑冷静,不受高收益诱惑而冲动投资。不轻信互联网信息或陌生人电话,不直接向个人银行账户、不明机构银行账户、不明软件划转资金。 三是谨慎核实私募机构信息。投资者在进行私募基金投资之前,可通过登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方网站(www.amac.org.cn)“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栏目查询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的基本情况;或通过主动与私募基金管理人联系确认产品销售的真实性,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投资者如遇诈骗或发现涉嫌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的,请收集保存证据,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信托与私募基金投资的安全性比较
你好,信托和理财产品哪个风险大,这个需要看具体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一般风险较低,相当于银行理财产品的R3风险级别,属于平衡型不保本风险适中,具有一定的本金亏损风险,收益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总体来说是比较稳健和比较安全的理财产品。
而理财产品就非常多了有银行理财风险等级分为:R1(谨慎型)R2(稳健型)R3(平衡型)
R4(进取型)R5(激进型)等。R3以上的风险等级银行理财产品比信托的风险要大。
股票基金证券类产品跟信托产品相比风险就要大很多了,收益也存在很大的浮动。
保险产品跟信托产品相比风险小。
私募股权基金风险要远远大于信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