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可查。

国自然基金科学共享

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

不同平台查询基金详情的路径不一样,大致路径如下:进入 “首页”-“我的账户”-“我的基金”并点击持仓中基金可查询。具体以所在平台为准。如有疑问可咨询客服。

平安银行代销多种基金,每种基金的规定是不一样的,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首页-更多-基金,搜索对应的基金名称进行了解。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应答时间:2021-11-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提供的检索项目

可以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查询相关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评审意见可进入申报系统再查询,基金委系统也会发邮件发聩评审意见给你的。

1.我们先登录NSFC系统(今天网站拥堵,可以多试几次),点击右上角的“项目检索”,进入项目检索界面。

2.在项目检索界面,我们并不是需要检索项目,而是查询人员的项目信息,所以还需要点击右方的“人员获资助项目信息查询“,来进行人员的项目情况查询。

进入人员获资助项目信息查询界面后,可以看到提供检索的关键词属性有”姓名“、”单位代码“和”单位名称”,其中姓名是必填选项。

3.输入姓名及单位名称,点击下方查询即可。

以上就是查询国自然基金参与情况的方法。

国家基金主要支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或重要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不支持应用、开发、新产品类项目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价体系

1、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着重评价项目的研究价值)

2、学术思想的创新性

3、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否合适,研究重点是否突出,所选择的关键问题是否准确)

4、总体研究方案:(总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可行,技术方法是否 有所创新)

5、项目组的研究能力:(项目主持人和主要人员的研究能力、工作基础、人员组成和实验条件)

每一项有4个等级:A, B, C, D

综合评价:A. 优 B. 良 C. 中 D. 差

资助意见:A. 优先资助 B. 可资助 C. 不予资助

优:创新性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研究内容恰当,研究方案合理;

良:立意新颖,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较好;

中: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或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和总体研究方案尚可,但需修改;

差:某些关键方面有明显不足

二、关于选题

1. 准确选题是基金成功的关键:必须找准切入点和方向——要研究指南中重点和鼓励资助范围。

2. 选题应以问题为导向:不以技术为导向。

3. 切入点要准,切忌过宽、过大,只要有新意和研究价值即可。

4. 选题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积累;

5. 尽早选题,以便收集足够的资料。

项目名称要新颖、确切、要引人注目,题目可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解决什么具体问题,题目中可选用别人没有听说过的,比较新颖的名词。

三、关于摘要

摘要是评审专家最先看到的部分,但一定要最后来写。摘要切忌空泛。简要说明项目的重要性、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预期结果、学术意义等。语气要肯定。切忌“头重脚轻”,即与课题相关的一般性描述太多,而对要研究的东西阐述不够。

四、关于立项依据(立项研究中意义要争取开门见山,不要说过多相关但无直接联系的话)

写作重点: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指出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迫切

性;不要故意回避国内专家的文章;

2、国内现状须包括本人研究进展,强调研究基础,写清申请者思路,写清你对

某个科学问题的特殊想法等;

3、必须阐明拟开展研究的充足理由及理论和学术意义;

4、填补我国空白不是立项依据:填补空白属于跟踪性研究!而基金支持创新。

5、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有份量,且不能出现引用错误!注意时效,必须有最近1-2年文献!文献太少易使人感觉你研究动态掌握不够;无关文献太多易让人感觉你在凑数!更重要的,必须引用自己发表的参考文献。

注意事项:

1、立论依据不能太科普,关键问题要交代清楚。

2、文体用论说性文体,不能出现感情用语,不能出现偏激语言,不能故意贬低别人工作,尤其是国内同行工作不需要紧跟形势。

五、关于项目的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应解决科学和学术性文体,研究目标是研究和解决具体事件中的学术性问题,因此因避免目标设置偏大,文字不宜过多。

2、研究内容:重点突出,再者基金只要求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因此最忌什么都做。各项研究内容要加小标题,如果内容过多,可再把内容细化。以免“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但研究内容中一定不要写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分不清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区别,而把研究方法当作研究内容;评审专家会认为思路不清。

2、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内容庞杂或空泛,与研究目标关系不大;

3、研究内容之间缺乏内在逻辑。

4、你解决的关键问题:指项目涉及的研究难点。关键问题写的不清楚或根本不对,评审专家会认为你思路不清,不同意资助。字数不宜过多。

4.专家评审组或专业委员会评审(二审)5.再次对二审会确定资助项目进行审查6.基金委员会委务会审议7.下发批准、未批准通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平吗

去年硕士毕业,今年年初疫情期间写了一个月,前天告知中了。投的口子和实验室之前的口子都不一样,避免了比较热门的方向,但也没人可打招呼(虽然打招呼也不认识人…),算是公平竞争吧。我的经验是,科研经验 前期基础 严谨逻辑。科研经验从本科开始就做科研了,大五的时候发了一篇五分的,之后硕士期间,第一和共一加起来10篇,总IF在50左右,引用截止上半年114。但随着代表作制度的推出,堆文章没太大作用了。所以这次申请书的五篇,放的是和项目研究方向相关的,其中三篇5分以上的,两篇3分左右的(三篇第一,两篇共一)。目的主要是体现在这一方向上,自己有相对丰富的研究经验,掌握了相关的研究技术。在介绍的时候,可以很有理由的说,自己在既往研究中主要就是做这个方向的,发表了xxxx,在某一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探究,发表了xxxx,在这一方向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积累。有人说青年项目,重点看的是前期工作,但我觉得,把前期零散的工作有机组织起来,最好能整理成一条线的故事,会更加有利于支撑自己的叙述。换句话说,就是要体现你的研究经历,不是为了发文章而堆SCI,而是在系列研究中,你一直专注在某一问题,这样有利于体现专注的科研素质。前期基础这里主要就是预实验结果。这一部分虽然在很多基金中水分很多,但在自己写的时候,我比较保守。在确认研究的基本现象以及相关机制的初步探讨上,我用的都是重复了四五遍,实打实的研究数据。在一些可能的问题上,我也是放的做过一两次,但结果趋势还没完全确定,现有结果提示这是可能的机制等等。也就是说,预实验结果,放确实得到的结果,不吹,不编。但我的经验是,有些结果,一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WB条带有的看起来也很假。基于一些还不确定的结果,可以放,因为研究就是从不确定中找确定。但不能因为某个结果不好看,就编一个好看的结果。因为你的预实验都漂漂亮亮直接能发的Figure,基金委没理由资助你了,你都做完了。预实验结果,需要某些关键的数据来支持你的学说,但也要相信某些不太完美的数据,这些往往更真实。严谨逻辑应该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故事说的好不好,逻辑主线最重要。以前觉得,国自然的立项依据,是八股文,逻辑单一。但写的时候发现,八股文的逻辑,是最直接易懂的。从医学的申请书的格式来说,往往是从一个疾病出发,探索这个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然后我们主要探索这个环节中,某一个关键变化,通过探索,干预,治疗等手段,影响这个变化,进而影响关键环节,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理念的进步。申请书也是这个逻辑,从大的疾病入手,论述到关键环节,最后落脚点研究最关键的变化部分。把握住这个主线就会发现,疾病和环节,往往大家是清楚的,变化部分往往不太熟悉。所以前两部分较小篇幅说出关键论点,最后抛出一个问题,引出变化部分。变化部分的论述也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你的结果,到你想探索的结果,最后总体收尾。如果能针对研究,画一个清晰一点的机制图,就更能让专家看出你的逻辑,增加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