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市场动荡,谁也无法幸免。即使是手握超8万亿资金的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也遭遇惨烈亏损。
当地时间10月28日,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官网披露,今年第三季度,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回报率为-4.4%,亏损4490亿挪威克朗,年内亏损额增加至2.13万亿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1.495万亿元),打破了金融危机以来的亏损纪录。截至三季末,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规模为12.22万亿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8.58万亿元),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主权基金之一。
受财报季“暴雷”影响,美股科技股的抛售潮仍在继续。谷歌、微软、Meta、亚马逊财报披露的当周,市值合计蒸发超3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300亿元)。2022年以来,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的总市值合计蒸发已达3万亿美元。
暴跌之下,硅谷的科技富豪们的财富遭遇大缩水。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28日,包括马克·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在内的全球最富有的前20位科技大佬的账面财富,年内合计蒸发超4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700亿元)。
美国投资圈掀起的一轮监管风暴,也引发市场关注。当地时间10月28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部门正在调查黑石、阿波罗全球管理以及KKR等私募股权公司。
全球巨头亏了15000亿
当地时间10月28日,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官网披露,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即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于今年第三季度的全球回报率为-4.4%,亏损4490亿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3152亿元),已连续第三个季度录得亏损,而该基金上一次连续三个季度亏损还需追溯至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
如果考虑2022年上半年投资业绩,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年内的亏损总金额已达到2.13万亿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1.495万亿元),直接打破了金融危机以来的亏损纪录。
尽管第三季度仍在亏损,但与上半年相比,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亏损幅度明显收窄,且跑赢参照基准0.14个基点。
具体来看,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第三季度的股权投资回报率为-4.8%,固定收益投资回报率为-3.9%,而非上市房地产投资回报率为-1.1%。
截至2022年9月30日,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为12.22万亿挪威克朗(约合1.18万亿美元),相比2022年初缩减1600亿美元,仍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主权基金之一。第三季度,来自政府的流入资金达3060亿克朗。
在投资组合方面,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的68.3%仓位配置于股票,较二季度的68.5%略有降低;28.5%投资于固定收益,略高于二季度的28.3%;3.1%投资于房地产,高于二季度的3%。
对于第三季度的亏损,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副首席执行官TrondGrande表示,全球市场第三季度的特点是利率上升、高通胀和欧洲冲突,这些因素仍在持续影响市场,导致投资的股票、固定收益、未上市房地产的回报均为负。
美股科技股暴跌也是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巨亏的原因之一。据该基金此前披露的半年报显示,2021上半年,对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回报拖累最大的10只个股分别是:Meta、亚马逊、苹果、微软、英伟达、谷歌、阿斯麦、特斯拉、德国房地产公司Vonovia、奈飞。仅Meta单只个股的账面浮亏便高达380亿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266亿元)。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权基金之一,投资遍及大多数市场、国家和货币,该基金还是全球投资界的传奇。尽管该基金2022年遭遇滑铁卢,但在过去的24个财年中,19个财年都取得了正收益。
猛烈的抛售潮
暴雷不断的财报季之下,美股科技股的抛售潮仍在继续。
除业绩超预期的苹果以外,美股的其他4家科技巨头(谷歌、微软、Meta、亚马逊)的三季报均不同程度地遭遇“暴雷”,财报公布后,股价纷纷暴跌,4家科技巨头的单周市值合计蒸发超3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300亿元)。
如果拉长周期来看,市场对美股科技巨头的抛售更为惨烈。据道琼斯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的总市值合计蒸发达3万亿美元。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的累计跌幅分别达33%、38%、71%、29%,即便是财报亮眼的苹果,年内跌幅也接近12%。
尽管股价重挫,但市场似乎仍未改变美股科技股“过于昂贵”的观点,当前没有一家华尔街投行明确表示,美股科技股估值已“很便宜”。因为机构投资者担心,经济衰退将加剧科技企业业绩下修风险,进而导致科技巨头的估值“越跌越贵”,一旦未来的盈利预期大幅下降,科技巨头的估值将立即攀升。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MarkHaefele认为,当前华尔街分析师需要下调对科技企业的盈利预期,以反映第三季度财报中强调的经济基本面疲软。鉴于美国通胀上升、企业信心下降和金融状况收紧,科技股的盈利预期看起来太高了。
悲观预期之下,尽管股价大跌,机构投资者仍在继续降低科技巨头的仓位配置。据高盛团队汇编的客户数据显示,上周初(10月24日),FAAMG五大科技股票持仓量约占其客户单个股票净敞口的11%,已经下降至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并远低于2020年18%的峰值。
与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押注科技巨头股价将继续下跌,并大肆买入看跌期权。据彭博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FAANMG六大科技巨头的总看跌期权头寸持仓量,已从低位飙升至400万手上方,环比增长超100%,再次回到今年5月的高位。
20位科技巨富身家缩水近3.5万亿
谷歌、微软、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财报“暴雷”后,加剧了市场对新经济的担忧,导致科技股集体重挫,硅谷的科技富豪们的财富遭遇大缩水。
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28日,包括马克·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在内的全球最富有的前20位科技大佬的账面财富,年内合计蒸发超4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700亿元)。
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每日都会对世界上最富有人群的财富变化进行统计。
榜单显示,扎克伯格的净资产仅在10月27日便大幅缩水112亿美元,其财富的主要来源——Facebook母公司Meta的股价单日暴跌24.6%。引发股价暴跌的导火索是一份令人失望的财报,Meta的营收连续第2个季度放缓,元宇宙相关业务出现了大幅亏损。
截至扎克伯格的身家年内已累计减少超870亿美元。根据亿万富翁指数,他目前的净资产为382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28位,而在2022年年初,扎克伯格还曾一度身处于该榜单的前十位。
全球首富马斯克、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身家亦大幅缩水,年内蒸发金额均超650亿美元。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于2022年内账面财富损失均近400亿美元。目前仍位列全球前十大富豪之列。
华尔街的监管风暴
美国投资圈掀起的一轮监管风暴,也引发市场关注。
当地时间10月28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部门正在调查黑石、阿波罗全球管理以及KKR等私募股权公司。调查的重点是,这些公司在同一行业的公司董事会中安排高管是否损害了竞争。
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担心,在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公司都拥有董事会席位,可能会影响这些公司的行为方式以达到各方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激烈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最佳服务或者最低价格。
上述知情人士称,司法部反垄断部门已向黑石、阿波罗和KKR等私募股权公司发出了民事调查要求。
截至黑石、KKR、阿波罗和美国司法部均对此事不予置评。此前KKR公司在季度报告中表示,KKR(包括GlobalAtlantic)目前预计,将不时接受各种美国和非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检查、询问和调查。
报道称,美国反垄断部门已于过去一个月向相关PE公司提出民事信息要求,要求提供信息。官员们正在调查董事会(席位)重叠是否伤害到竞争。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类型很多,基金数量也很丰富,但我们只听说过一些基金,比如主权基金,那么主权基金是什么意思呢?
主权基金是什么意思?
主权基金是指一国政府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主权基金的目的是确保国家盈余财富购买力的稳定,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主要关注投资策略中的长期投资价值,而不太关注短期波动。资产组合策略主要根据资产类型、货币、国家、行业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配置。
世界上最大的主权基金是挪威政府的全球养老金:1990年,挪威议会发现,未来10年石油收入将逐渐下降,为了缓解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人口老龄化,挪威政府建立了政府石油基金,2006年1月重组为政府养老基金作为挪威的主权财富基金,GPFG 资金主要来自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外汇盈余。
中国主权基金管理机构的代表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投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29日,旨在实现国家外汇基金的多元化投资,最大限度地提高股东权益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中国主权基金指掌握在中国政府手中用于对外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资金。主权基金之所以现在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它们近期发展势头迅猛,并且主力并非发达国家,而是一些因油价上涨获益匪浅的中东产油国和拥有大量外贸盈余的新兴市场国家。
中国关于主权基金的做法:
面对西方“金融保护主义”的咄咄逼人,一味地回避消极,听任欧美设置投资壁垒,肯定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如何妥善应对,考验着我国政府与SWFs的金融政治智慧。
充分认识清楚“金融保护主义”的政治性,尤其 政府投资工具。要考虑西方政治更替可能会导致“金融保护主义”升级的可能性。
面对“金融保护主义”,切不可等闲视之,不要以为不投资美国就能轻易地占有主动性,掺和了政治因素后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加强解释工作,释放诚意,强调商业性目标,适度增加透明度,不要盲目谋求控股,以缓和“金融保护主义”抵触情绪。
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实业公司并购国外资源性公司经常遭遇严重抵制,自然我国SWFs的投资行为也一样会遭遇抵抗。
有关方面要加强解释工作,释放诚意,做好“金融保护主义”的安抚工作。
主权基金,一般认为,SWFs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由政府拥有、控制与支配的,二是追求风险调整后的回报最大化目标。
从SWFs的资金来源看,既可以是一国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按可能的风险移动路径分配形成的,也可以是资源出口收入或非资源性贸易顺差等方式积累形成的,但通常是和如何管理多余外汇储备分不开的:
以亚洲为例,中东产油国和中国、东南亚国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若仅仅出于维护对外支付职能、维护币值稳定的目的,亚洲各国并不需要如此多的外汇储备;
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讲,过多持有低收益率的外汇储备,也是一种金融资源浪费。多余部分的外汇储备逐渐不再投资于传统的高流动性资产,而转换成主权投资基金,通过专家管理来选择更广泛的投资工具、构造更有效的资产组合以获取风险调整后的高回报。
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趋势是把官方外汇储备的多余部分(即在足够满足国际流动性与支付能力之上的超额外汇储备资产)从央行资产负债平衡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政府投资机构。
即主权财富基金,或委托其他第三方投资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使之与汇率或货币政策"脱钩",只追求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是这一模式的先驱,中国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是此模式最新也最重要的案例。
需要指出,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正在筹备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功能与作用有各种看法。其中一个普遍观点是,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可以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与增长速度,有效减少当前中国经济中的过剩流动性,并缓解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只受国际收支变化趋势、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外汇储备资产的具体管理方式或具体管理机构无关。
至少按照已经公开宣布的设计思路,该投资公司并不能管理国内流动性,不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能影响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变化的趋势。在货币政策方面,它是中性的。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作为独立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专门投资机构,主要通过采用更为活跃积极的投资管理方式,进行风险资产的最优组合,以获得比传统外汇储备管理更高的回报率。
鉴于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计划吸收兼并现有的汇金公司,因此它的一个附属功能将是代表国家对国有金融资产(主要是股权资产)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帮助改善国有控股、参股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内部管理与经营效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