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型基金〈Principal Guaranteed Fund〉,主要是将大部份的本金投资在具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工具上,像定存、债券、票券等,让到期时的本金加利息大致等于期初所投资的本金;在将孳息或是极小比例的本金设定在选择权等衍生性金融工具上,以赚到投资期间的市场利差,因此保本型基金在设计上提供了小额投资人保本及参与股市涨跌的投资机会。保本型基金并非完全百分之百保本 保本型基金虽然提供投资人到期赎回基金时,可以拿回某一比例的本金,但是并非所有的保本型基金都是百分之百的保本,在保本的范围上,大致区分为『完全保本但不保息』、『完全保本及保障利息』及『只保障部分本金及固定利息收入』三种,因此并非所有的保本型基金都提供100%的保本设计。 简单来说,以100万元、保本比率100%的保本基金为例,投资公司为了提供百分之百的本金保障,在初期时购买利率为5%的一年期零息票券,期初支付95万,一年后可以拿回100万,达到保本之目的;另外将剩余的5万元用于购买指数选择权,假设一单位的选择权要10万元,5万元只可以买到0.5个单位的选择权,若到期时,选择权获利30%,由于该契约只能购买0.5个单位,因此可以获得报酬率为30%×0.5=15%,此0.5就是契约上所说的参与率(participation percentage)。保本比率越高参与率就越低,相对的投资风险较低,因此保本比率的设计对于投资报酬率及投资风险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性,投资人在投资保本型基金时,可以视自己的风险需求来决定保本的比例。保本型基金虽然保本,但有期限 由于保本型基金是经过组合而成,不论是固定收益商品或是选择权的投资,都有一定的期间规定,因此与一般基金永续经营不同的是,保本型基金发行时大都订有存续期间,以免客户赎回频率过于频繁,影响到基金的操作成本及绩效,目前一般的保本型基金设计的运作时间上大都为二至三年左右。 保本型基金所提供的归还本金保证,只有在基金到期时,若投资人提前解约赎回,不但无法享有保本保证,且通常还必须负担赎回费用。不过目前新发行的保本型基金大都订有定期赎回的机制,最常见的以季或月来开放赎回,惟提早赎回仍不能享有基金所提供的归还本金之保障,因此在考虑保本型基金时,投资人最好预先做好长短期资金规划,再搭配选择合适的保本型基金。 现在大约有六只保本基金,国泰金鹿,银华保本,南方避险增值,南方恒元保本,交银保本和宝石动力保本
会的,基金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货币基金是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专门投向风险小的货币市场工具,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开放式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稳定收益性,具有“准储蓄”的特征。
货币基金主要投资货币市场,一旦金融秩序紊乱,货币市场将是第一个受到波及的领域,所以会影响到货币基金。巨额赎回:巨额赎回是指突然的并且资金量巨大的货币基金赎回行为。一旦遭遇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但由于货币基金需要足够的现金支付巨额赎回的资金需求。
基金经理只能以更低的价格“亏本甩卖“手中持有的债券。一旦甩卖的价格足够低,就有可能发生货币基金亏损。收益率上升:短期内市场收益率大幅上升,会导致券种价格大幅下跌。扩展资料基金的注意事项有以下:
1、注意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的安排基金品种的比例。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基金,购买偏股型基金要设置投资上限。
2、注意别买错“基金”。基金火爆引得一些伪劣产品“浑水摸鱼”,要注意鉴别。
3、注意对自己的账户进行后期养护。基金虽然省心,但也不可扔着不管。经常关注基金网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4、注意买基金别太在乎基金净值。其实基金的收益高低只与净值增长率有关。只要基金净值增长率保持领先,其收益就自然会高。
5、注意不要“喜新厌旧”,不要盲目追捧新基金,新基金虽有价格优惠等先天优势,但老基金有长期运作的经验和较为合理的仓位,更值得关注与投资。
6、注意不要片面追买分红基金。基金分红是对投资者前期收益的返还,尽量把分红方式改成“红利再投”更为合理。
7、注意不以短期涨跌论英雄。以短期涨跌判断基金优劣显然不科学,对基金还是要多方面综合评估长期考察。
8、注意灵活选择稳定省心的定投和实惠简便的红利转投等投资策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基金
是的,基金中确实存在保本型基金。保本型基金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基金管理人承诺基金份额净值不会低于某个特定的数值,通常为1元。这意味着即使市场波动导致基金净值下跌,投资者在约定期限结束时仍能获得本金的保障。
保本型基金通常采取一些保本策略,如投资于低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如国债、银行存款等,以确保基金的本金安全。保本型基金还可能采取一些对冲策略,如期权、期货等,以降低市场风险。
保本型基金并不意味着投资没有风险,市场波动仍然可能导致基金净值下跌。保本型基金通常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如投资期限较长、赎回费用较高等。
在选择保本型基金时,投资者应该仔细了解基金的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以及相关费用,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