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瑞士联合银行(UBS)与同样历史悠久也同样属于当时瑞士“大银行”的瑞士银行公司(SBC)进行了瑞士银行史上最大的合并。这是一桩引起当时全球银行业轰动的合并案例,合并的直接结果是产生了一家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有崭新的品牌形象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当时,新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总资产达到10160亿瑞士法郎,员工总数27611人,有分行357家,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合并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银行和全球第4大银行,管理的客户资产达到13200亿瑞士法郎,奠定了其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地位。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为什么要合并?在瑞士国内,瑞士联合银行历史上的百年老对手瑞士信贷集团与民族银行进行了合并,瑞士联合银行失去了瑞士银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瑞士银行公司失去的市场份额更大,只有两家银行主动联合,才能夺回失去的霸主地位;在国际方面,英国汇丰银行对米特兰银行的收购已经完成并组建了汇丰控股,日本的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的合并也早已结束,组建了新的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德意志银行对美国信孚银行的收购接近尾声,美国的花旗银行、摩根银行和美洲银行都在紧锣密鼓商谈对其他美国银行的收购事宜,新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高潮即将到来。面对内外竞争压力,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选择适当的购并成为必然。1998年,两大银行合并完成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董事会首先完成了对业务部门的改组,将银行的业务部门划分成私人和公司客户管理(UBS Private and Corporate Clients)、资产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ing)和私人产权(UBS Private Equity)等5大部门,放弃了SBC品牌而统一使用UBS品牌,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度过了磨合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生不逢时,正遇上美国高新技术泡沫破裂,原瑞士银行公司在美国市场对冲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特别是持有大量头寸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产,造成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一家善于吸取教训的银行,这一次的失败带来了它在投资决策上的重大改变和此后的巨大成功。1999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继续对原有业务进行整顿,在金融市场上有进有退。鉴于保险业利润微薄和前景不明,它首先中止了与瑞士再保险长达10年的合作协议,出售了持有的瑞士再保险股份及与瑞士再保险的合资的企业,从此主动退出保险业的历程。为了避免由于业务重叠产生内部冲突和效率损失,它又将原UBS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出售给标准渣打银行,并出售已经持有的Argor Heraeus SA 的75%的股份。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它加大了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投入,收购了美洲银行的欧洲和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并扩充了旗下华宝公司(UBS Warburg Dillon Read)的交易大楼,使它成为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还收购了百慕大有名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Global Asset Management),并将其并入它的私人银行。为了在美国金融市场站稳脚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原有UBS和SBC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的股票进行了置换,重新以美国存托债券(ADR)方式发行UBS AG的股票,并且大获成功,此举使UBS AG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非美国金融集团。2000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两方面继续进行业务调整:一是收缩瑞士本土的业务,扩充美国市场的业务,出售几家业务重心在瑞士的机构,收购几家美国公司,完善集团在美国的业务布局;二是继续收缩保险业务,再一次出售原来持有的几家保险公司股份,同时加大在电子网络及相关业务的投入,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全面的网上银行业务的瑞士银行。2001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最大动作是以12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普惠公司(PaineWebber)的收购,并将其改组为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普惠是一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在美国紧跟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是美国证券市场公认的一级交易商,在资产管理和证券经纪等方面犹有盛名。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此举无疑进一步扩展和巩固了它在利润丰厚的美国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由于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前景看好,收购消息宣布的当天,普惠的股票就上涨了40%。此次购并也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管理层带来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怎样有效地整合旗下的瑞银华宝和瑞银普惠两大投资银行,从而减少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摩擦形成的内耗。2003年和2004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没有进行大的收购行动,它的主要工作是加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投入,同时扩大代理外汇交易和债券交易的市场份额。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围绕其产品和服务的第三方分销基础设施(Bank for Banks)的建立也是这两年管理层关注的重点。事实证明,这两年的调整卓有成效。2005年6月,瑞银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了所有业务采用统一品牌的策略,其中包括瑞银普惠和瑞银华宝,都将划归单一的UBS品牌名下。原有的四大业务品牌:瑞银华宝(UBS Warburg)(投资银行业务)、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投资银行业务)、瑞士银行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国际业务)将重组为以瑞银(UBS)命名的三大业务:瑞银财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及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全球发起了题为“四个同一”的公司形象广告。正式宣布放弃华宝和普惠两大品牌。这一决定反映出该公司已决意打造能匹敌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汇丰控股(HSBC)的全球金融服务品牌。资料表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2001-2005年度按照资产规模排名一直稳居全球前10强,四年中它的位次不断前移,终于在2005年度坐上全球银行头把交椅。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其它银行的扩张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其它银行的扩张基本上都依赖于银行购并,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虽然也有购并行动,但与其它银行相比,它的扩张主要依赖的是业务的增长。它的核心一级资本增长较慢,而资产排名上升较快。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名闻天下它的,是它的高而稳定的利润回报,与花旗集团等美国银行相比,每年6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20%的资本利润率和不到1%的资产回报率也许有些低,但它是一家欧洲银行,在欧洲各大银行中,它的利润和回报首屈一指,只有汇丰控股与它基本在同一个档次。由于受到合并前一些不良资产的影响,初期的不良贷款率确实有些高,经过初期的整顿和处置,它的不良贷款率,已经只剩下不到3%的水平,反映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较高的不良贷款消化和管理能力。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仅有的另外一家“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的业务收入进行动态比较。1998年,当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组建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信贷集团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业务收入都在220亿瑞士法郎左右,到2000年,两大银行开始拉开距离,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营业收入超过37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却只有330亿,已经相差40亿瑞士法郎。特别是2001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大规模投资于美国对冲基金的瑞士信贷集团遭受了巨大损失,业务规模严重萎缩,业务收入下降到只剩下25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由于从1998年对冲基金投资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及时从对冲基金撤离,后来又严格限制对对冲基金和泡沫过多的电子、通讯、网络等产业的投资,基本躲过了美国股票市场的危机,业务收入接近330亿瑞士法郎,足足超过瑞士信贷集团100多亿元。虽然2002年和2003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业务也有些滑坡,那主要是这两年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不景气、投资银行业务规模急速下降所致,到2005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收入达到38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只有不到330亿瑞士法郎。
瑞士信贷国际基金清算时间表
国际黄金价每天是浮动的,一般以伦敦金市为标准,有开盘价、中间价和收盘价,其他还有纽约、苏黎世、香港等地区的金市价格,我国多采用伦敦每日收盘价作为我国金银币出口的计价价格。20世纪70年代以前,黄金价格基本由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国际上黄金价格比较稳定。70年代初期,黄金价格不再与美元直接挂钩,黄金价格逐渐市场化,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日益增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国际黄金价格定价机制
伦敦黄金市场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初,伦敦就是世界黄金精炼、销售和交换的中心。1919年,伦敦黄金市场开始实行日定价制度,每日两次,该价格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黄金价格,一直影响到纽约以及香港黄金市场的交易,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黄金市场价格均以伦敦金价为标准,再根据各自的供需情况而上下波动。同时伦敦金价亦是许多涉及黄金交易和约的基准价格。
伦敦的黄金定价是在"黄金屋"(Gold Room)——一间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的洛希尔公司总部的办公室里进行的。从1919年9月12日,伦敦五大金行的代表首次聚会"黄金屋",开始制定伦敦黄金市场每天的黄金价格,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五大金行每天制定两次金价,分别为上午10时30分和下午3时。由洛希尔公司作为定价主持人,一般在定价之前,市场交易停止片刻。此时各金商先暂停报价,由洛希尔公司的首席代表根据前一天晚上的伦敦市场收盘之后的纽约黄金市场价格以及当天早上的香港黄金市场价格定出一个适当的开盘价。其余四家公司代表则分坐在"黄金屋"的四周,立即将开盘价报给各自公司的交易室,各个公司的交易室则马上按照这个价格进行交易,把最新的黄金价格用电话或电传转告给其客户,并通过路透社把价格呈现在各自交易室的电脑系统终端。各个代表在收到订购业务时,会将所有的交易单加在一起,看是买多还是卖多,或是买卖相抵,随后将数据信息以简单的行话告诉给洛希尔公司的首席代表以调整价格。如果开盘价过高,市场上没有出现买方,首席代表将会降低黄金价格;而如果开盘价过低,则会将黄金价格抬高,直到出现卖家。定价交易就是在这样的供求关系上定出新价格的。在"黄金屋"中,每个公司代表的桌上都有一面英国小旗,一开始都是竖着的。在黄金定价过程中,只要还有一个公司的旗帜竖在桌上,就意味着市场上还有新的黄金交易订购,洛希尔公司的首席代表就不能结束定价。只有等到"黄金屋"内的五面小旗一起放倒,表示市场上已经没有了新的买方和卖方,订购业务完成,才会由洛希尔公司的代表宣布交易结束,定价的最后价格就是成交价格。定价的时间长短要看市场的供求情况,短则1分钟,长可达1小时左右。之后,新价格就很快会传递到世界各地的交易者。
伦敦金价所以重要,与伦敦黄金市场在世界黄金交易中的核心地位密不可分。伦敦垄断了世界最大产金国--南非的全部黄金销售,使得世界黄金市场的大部分黄金供给均通过伦敦金市进行交易。而且伦敦黄金市场上的五大金商在国际上也是声誉显著,与世界上许多金矿、金商等拥有广泛的联系;五大金商有许多的下属公司,下属公司又与许多商店和黄金顾客联系,这个范围不仅涉及伦敦黄金市场,而且扩展到整个世界,加上在定价过程中,金商提供给客户的是单一交易价,没有买卖差价,价格比较合理,所以许多人喜欢在定价时进行交易。在"黄金屋"里,由五大金商代表几乎全世界的黄金交易者,包括黄金的供给者、黄金的需求者和投机者们,决定出一个在市场上对买卖双方最为合理的价格,而且整个定价过程是完全公开的。由此,在定价时进行交易的客户可以肯定地知道这个成交价是合理的。正因为伦敦金价有以上的特点,伦敦黄金市场价格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价格。
四大定价金行
洛希尔国际投资银行(N M Rothschild & Sons Limited);
加拿大丰业银行(Bank of Nova Scotia-Scotia Mocatta);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美国汇丰银行(HSBC USx)。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于今年10月12日退出其在伦敦、纽约和悉尼的有关贵金属造市、金融衍生物、清算及库存等业务。瑞士信贷的退出为黄金生产商进入伦敦定价委员会提供了一个机会。目前有多家黄金矿业公司欲购买该席位.
供给因素
(1)地球上的黄金存量:全球目前大约存有13.74万吨黄金,而地上黄金的存量每年还在大约以2%的速度增长。
(2)年供求量:黄金的年供求量大约为4200吨,每年新产出的黄金占年供应的62%。
(3)新的金矿开采成本:黄金开采平均总成本大约略低于260美元/盎司。由于开采技术的发展,黄金开发成本在过去20年以来持续下跌。
(4)黄金生产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变动状况:在这些国家的任何政治、军事动荡无疑会直接影响该国生产的黄金数量,进而影响世界黄金供给。
(5)央行的黄金抛售:中央银行是世界上黄金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黄金储备为36458吨,占当时全部地表黄金存量的42.6%,而到了 1998年官方黄金储备大约为34000吨,占已开采的全部黄金存量的24.1%。按目前生产能力计算,这相当于13年的世界黄金矿产量。由于黄金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储备资产逐渐转变为生产珠宝的金属原料,或者为改善本国国际收支,或为抑制国际金价,30年间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无论在绝对数量上和相对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数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黄金市场上抛售库存储备黄金。例如英国央行的大规模抛售、瑞士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减少黄金储备就成为近期国际黄金市场金价下滑的主要原因。
瑞士信贷国际基金清算时间多久
CQF是所有金融证书里比较难考的证书,因为涉及到大量编程,最后要针对一个新研究方向做研究,写一个几百页的报告,所以相当于读了一个金融工程硕士,整体学习难度相当于国外的硕士课程的难度。
CQF的课程采用的是线上老师直播授课、线下学员自行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考试的内容基本是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以及习题课讲的内容的深化,所以只要认真听课、完成课后练习题,考试通过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CQF证书一般多久能考下来?
CQF证书一般至少需要六个月才能考下来。CQF每年有两次入学机会,每次从1月或6月开始,考试由六个模块,两个选定的高级选修课,三个考试和一个最终项目组成。从报名到课程学习到考证取证,这个过程一般来说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
CQF考试和CFA、FRM等国际证书的考试不一样,CQF协会并不公布考试的通过率,只要大家提交的考试答案,符合要求就能得分。只要学员在3年内通过CQF的三次考试和期末项目,总分在60分及以上,并完成两门高级选修课,就能够顺利获得CQF证书,就能持有CQF证书。
CQF发展前景如何?
国内金融科技领域发展迅猛,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因此对实操型量化金融技术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
CQF作为全球量化投资领域专业资格认证,在国际上赢得了不错的认可和赞誉,其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金融领域,可以说涉及的金融专业知识点范围非常广,取得了CQF证书的人基本上精通数理分析和数学相关的实务型操作项目,所以CQF持证人的就业方向十分广阔,一般能够进入银行、证券机构、投资银行、风险控制管理等相关金融企业,从事集团内审、财务风险咨询、审计师等工作。
大部分CQF持证人就职于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如汇丰、花旗、高盛、美林、摩根、巴克莱、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德勤、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美洲银行、国际清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英国石油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穆迪评级、苏格兰皇家银行、德国商业银行、惠誉国际评级、荷兰国际集团、瑞士联合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等。
CQF持证人的薪资水平
据了解,在美国CQF持证人年薪在13万美元左右。而一般在国内,如果量化从业3年以上,经常能碰到猎头职位,常见的职位薪资如下:
1、投研系统开发工程师:参考年薪60-120万间
重点本科及以上,计算机相关专业,有丰富的股票或期货量化交易系统开发经验,中高频或中低频交易系统开发经验都可以。
2、量化投资组长(或PM):参考年薪200万间
CTA和股指期货PM,两个方向的都需要,尤其重点看CTA方向的PM。要求:理工科背景,最好Top10院校毕业,2年以上经验,实盘资金300万以上,中短线,年后收益率15 %,目前头部私募量化背景优先考虑,过来后会配置IT和研究员,薪资和提成open可谈。
3、基金经理/PM:参考薪资:年薪60-200万间
策略提成是公司收入的30%-50%;PS:tick2trade100ms延迟,支持tick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