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发布2022年A股展望报告:2022年,A股仍有望保持增量资金持续入市的态势,但节奏较前两年有所放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股票市场行情怎么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年股票市场行情怎么样
2022年,居民资金向“含权理财”转移的趋势仍在,但在流动性明显宽松之前,增量资金节奏较前两年有所放缓。A股流通市值明显增大,A股的换手率中枢将会保持相对较低状态。另外一方面,由于机构重仓的股票估值处在历史较高的位置。A股的行情将会呈现从喧嚣到平淡的态势,仍有局部的结构性的投资机会,但是幅度可能很难像过去三年一样如此的波澜壮阔。
投融资需求有待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推出,企业盈利增速在上半年保持下行态势,触发逆周期政策更加积极,新增社融增速在三季度前后转正,带来盈利预期上行,A股将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的起点。A股整体呈现“前稳后升”的态势类似“√”。
根据A股所处的阶段,2022年大盘风格相对占优;主线沿着“逆周期”和“顺科技”两个方向布局。逆周期政策布局“流动性改善”“稳社融”“新(能源基建与数字)基建”“稳地产”“促销费”;科技领域关注“元宇宙 VR”以及AIOT应用落地(智能驾驶 工业互联网)。
产业趋势展望: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新能源基建、新信息革命将会演绎出主线级别行情,建议给予关注:(1)新能源基建:经测算,2021-2030年年均投资规模超3万亿,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明年有望发力。(2)新信息革命:以AIoT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孕育,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局部趋势正在加速。消费端,巨头不断涌入,元宇宙 AR产业化正提速。
流动性展望:全球流动性拐点来临,但国内流动性走向充裕,在房住不炒深入人心背景下,公募仍是A股主要增量。我们测算A股在2022年将会有6400亿以上的净增量资金。需关注全球流动性拐点和美联储可能加息对A股的外部冲击。
盈利展望:进入2022年后,整体A股盈利增速仍延续逐季放缓的趋势,不过进入下半年后放缓趋势将会收敛,预计全年全部A股和非金融及两油盈利同比增速测算值分别为3.2%/0.9%。消费、信息科技和金融盈利增速相对稳定。
行业景气展望:基于财报、景气、估值和持仓等多个维度对于二级细分行业进行定量评分,可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集中在结构材料、消费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设备/软件、食品、畜牧业、电气设备、航空航天、银行、地产、券商等。
股票热门板块有哪些
1、金融和周期
因为今年股市会继续走牛,上半年继续走牛市底部行情,下半年会进入牛市中期行情。热门板块一定是金融和周期,大盘要上涨,离不开这两大板块的贡献。牛市初期或者牛市中期,这两大板块一定会成为热点,最具有赚钱效应的板块。
2、医药和白酒
虽然我个人不看好白酒,始终认为白酒股票投资价值不高,而医药具有投资价值,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我还是向A股低头,向现实低头,因为A股最喜欢炒作医药和白酒,特别是白酒股,已经飞天了,还在持续炒作。
这两大板块的炒作维持5年多了,按此推算今年医药和白酒还会继续炒作,但我对白酒股还是要提醒风险,毕竟这么高了,不能盲目太乐观了。
3、科技股
科技股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现在是科技时代,科技时代必然要炒作科技股。因为科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科技是受到政策的扶持,受到政策红利。
所以按此推测,科技股必然会爆发的,很大概率本轮牛市都是被称为“科技牛”,科技是成为本轮牛市的主热点。
4、其他股票
当然除了以上的热门板块股票之外,还有其他股票的,要知道股市的热点是轮动和更换的。比如新能源汽车、大消费股、军工、农业等等,这些股票相信也会有不错的表现。
股票行情如何
去年的行情,在食品这个领域可以说产生了几波重大的行情。因为疫情的原因,春节后全国人民都是在家工作和生活,对这样的状态之下,对自己制作食物需求量暴增,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刚需的食品出现了大涨。
随后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板块出现了持续的上升就是以海天味业为首的酱油,这一波行情有个特点,就是以龙头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为特征,越是行业龙头的公司越是得到资金的关注,它的涨幅也是最大。
甚至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白酒板块依然是不断的上涨,贵州茅台更是连续创出新高,白酒的王者表现对于食品板块就是巨大的利好。
几年的行情将会比去年还要好,而且需求侧改革未来有望成为2021年最亮的一个板块,这个板块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消费的拉动,刺激经济要想继续腾飞,只有消费不断的发展起来,才能够有更大的潜力,投资拉动的模式已经遇到天花板。
总之股票市场的风口股都是会变动的,都是跟政策走、跟资金走、跟赚钱效应走,这就是股市的特征。哪个板块只要有赚钱效应,这个板块就会更加热,羊群效应,资金抱团取暖,人气也会快速提升,股市就是这这样的特征。
2022基金股票形势分析报告
2022多只基金遭清盘情况分析
在公募行业“内卷”下,基金经理面临的“失业”风险,可能不是业绩不佳,而是管理规模太小。那么你知道关于多只基金遭清盘情况是怎么样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多只基金遭清盘情况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多只基金遭清盘情况分析
由于中小基金公司频频出现的基金清盘现象,许多基金经理将面临“无基可管”的尴尬。就在2月23日,在一纸清盘公告后,国内一位公募人士注意到他在基金经理岗位上可能已进入“失业”状态,目前该公司尚未将其聘任为其他公募产品的基金经理。而此前也曾出现基金产品清盘终止后,基金经理迅速离职的现象。
绩优基金经理变“光杆司令”
北信瑞丰基金公司2月23日发布公告,根据《基金法》、《基金合同》等有关规定,北信瑞丰华丰灵活配置基金已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应当在上述终止情形出现后终止基金合同并依法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北信瑞丰华丰灵活配置基金基金的最后运作日为2022年2月22日,并于2022年2月23日进入清算程序。
上述相关基金产品进入清算程序后,也意味着北信瑞丰华丰灵活配置基金的基金经理卢平进入“失业”状态,截止北信瑞丰基金公司尚未将卢平聘任为其他公募产品的基金经理。
根据基金招募说明书显示,卢平原为招商证券的研发部门副总经理,2020年4月入职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后开始在北信瑞丰担任公募基金经理,担任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卢平管理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是北信瑞丰兴瑞灵活配置基金,卢平在2021年10月12日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两个半月后,该基金在2022年1月18日清盘终止。这个时候,卢平管理的基金就只剩下了北信瑞丰华丰灵活配置基金,万万没想到,该基金也因规模太小触发基金合同终止。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所管两只基金产品先后清盘终止,也意味着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卢平实际上进入“失业”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卢平在基金经理任职期内的业绩堪称优秀。他所管理的北信瑞丰兴瑞灵配基金,从走马上任到基金清盘终止,任职时间总计98天,期间累计收益率为5.28%。卢平管理的北信瑞丰华丰灵活配置基金,任职时间总计为119天,累计收益率为31.98%。
清盘带来基金经理“失业”风险
因为规模而非业绩,面临“失业”风险的基金经理,还有不少。
2月23日,德邦基金公司发布公告提醒,德邦量化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公告强调,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基金合同,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该基金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德邦量化优选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为吴志鹏,在去年八月中旬,他所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德邦量化新锐基金已因规模太小触发基金合同终止。吴志鹏还管理德邦民裕进取量化、德邦量化对冲、德邦上证G60综指增强基金等多只产品,虽然管理的基金产品很多,但每只规模都很小,德邦民裕进取量化在去年四月也发布过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提示,也意味着吴志鹏目前在管的多只基金都存在潜在的清盘终止风险。
人保资产旗下此前出现的基金经理离职潮,也与旗下一些基金的清盘有关。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已离职的基金经理梁婷、魏_、张玮等人,分别是人保添益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人保添利9个月定开基金、人保鑫享短债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这三只基金均已清盘终止,比如张玮管理的人保鑫享短债在基金终止后,仅过了半个月就公告离职。
显而易见的是,公募行业的“内卷”效应,已使得基金清盘终止运作的现象频出,而基金经理的离职潮也与基金清盘有莫大关联。
头部基金也受影响
显然,基金经理的“失业”风险,不仅在于基金业绩是否匹配市场,还在于公募行业进入“内卷”状态后,资金持续流向头部基金旗下的少部分核心产品。这也导致了许多中小基金公司面临着相关基金产品始终难以做大规模,而规模太小又使得此类基金产品可能存在进一步的清盘终止风险,从而带来投研人才流失的可能。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已有约20只基金宣布清盘终止,而在2021年内,基金清盘数量更是达249只,较2020年增幅达40%,刷新了近三年以来的新高记录。与此相关的是,统计数据也显示2021年内基金经理的离职人数也创出新高,去年离职的基金经理超过300位。
离职的基金经理与清盘的基金在相当程度上集中在中小公募。然而在“内卷”效应下,大型公募旗下产品业开始出现类似情况。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发布基金产品可能触发合同终止的基金公司中,也存在一些大型头部基金公司旗下产品。
在2月23日、2月22日,就有五家超大型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发布旗下基金产品可能因规模太小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风险提示。
南方一家大基金2月23日发布公告表示,其中证互联网指数基金的合同生效日为2020年12月1日,截止2022年2月21日,其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20个工作日低于1亿元。若截至2022年3月7日日终,基金的基金资产净值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1亿元,则触发上述《基金合同》约定的终止情形,《基金合同》应当终止,基金管理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等规定对本基金进行清算。
另一家大基金也披露,旗下家电ETF基金若截至2022年3月22日,出现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基金将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
业内人士认为,头部公募巨头旗下相关产品披露因规模过小可能导致基金合同终止的提示,足以说明中小公募基金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基金清盘风险的普遍性存在。对上述头部公募巨头而言,一两只基金可能存在的清盘风险,并不会影响相关基金经理的职业空间,此类头部基金公司旗下产品线丰富,已存的老基金与待发产品数量极多,强大的资源平台足以吸纳基金经理在其他产品上任职。
私募的清盘可能更要命
基金清盘给基金经理带来的影响,在公募基金领域可能还只是“失业”或离职。在私募领域可能是关门甚至职业生涯的结束。
“如果基金清盘了后,只能解散关门”深圳地区的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2021年内发行了公司唯一的一只私募产品,并且公司还配了一些研究员,但在2021年的行情中该产品出现较大损失,已逼近清盘的预警线。他向记者强调,目前基金只能按照三成仓位慢慢做,如果亏到清盘线,公司就只能解散全部人员。“有点麻烦,还不如自己做呢”,他向记者强调。
在海外市场的清盘事件还存在更极端的现象。在去年四月份,华尔街一位顶级私募的基金经理在旗下产品被迫清盘后一个月选择了结束。传奇价值投资基金经理查尔斯·德·沃克斯(CharlesdeVaulx)于2021年4月26日,从国际价值顾问公司办公室第五街717号的10层跳下自杀身亡。查尔斯·德·沃克斯当时刚满59岁,而他的基金在一个月前宣布清盘。
多只基金遭清盘情况分析相关文章:
★基金一年新低会清仓吗
2022基金股票形势分析最新
2022新基金布局最新动向
2022年开年调整让市场“大吃一惊”,整个新基金发行市场的遇冷也让基金公司“乱了手脚”。目前连续震荡也让基金公司不断调整发行预期,并调整发行策略,均衡风格产品明显增多。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基金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基金布局最新动向
数据显示,目前在售的基金中,名称中带有“价值”字眼的基金陆续发行,较前期有所增加。从投资风格看,这些新基金多聚焦低估值资产、倾向于均衡配置。
如2月25日开售的易方达均衡优选一年持有,该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800指数收益率_65% 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_20% 中债总指数收益率_15%。而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为杨嘉文,该基金非常重视控制回撤,曾表示“作为一名积极寻找个股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不仅应该在牛市创造收益,更应该在熊市有所作为。”
而正在发行的招商精选平衡招商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_是一位攻守兼备型选手,将延续平衡投资策略,一方面通过平衡配置行业以力争使基金组合相对稳健运作,同时严格执行“上下左右”的投资框架,精选优质龙头企业尽力追求增厚组合收益,力争创造合理的中长期绝对回报。
华夏价值优势一年持有、长城价值甑选、平安价值回报、嘉实价值创造三年持有、汇添富多元价值等都重在“价值”。如正在发行的华夏优势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将由黄文倩管理,她的投资者理念是坚守长期现金流价值投资,做消费时代的稳步健行者。
在已公布发行计划的待发基金中,也有不少为“均衡风”、“价值型”基金,如博时均衡回报、国富鑫享价值一年封闭等。即使部分基金未在名称中明确价值风格,也公开表示在选股策略上将坚守价值风格。如广发睿合A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林英睿,他是一个价值派,投资上重视风险,追求胜率,低频择时。
目前不少新基金采取持有期模式。数据显示,目前等待发行的新基金中,大概有52只新基金采取了持有期模式或者定期开放模式,在全部138只基金中占比37.68%,而此前基本是20%左右的水平,目前这类模式有所提升。其中权益类基金中,持有期1年品种占据主流。
据一家基金公司品牌人士表示,持有期产品,可在帮助投资者更好把握投资周期的更有利于基金经理执行中长期布局策略,更好分享长期投资机遇。“基金公司推出持有期基金,锁定产品份额,可以避免投资者频繁交易和不恰当择时,长期可以让持有人获取更好收益。”
债券型基金比例上升
除产品设计层面的新特征外,基金新发市场的结构近期也悄然生变。
新基金发行数量呈现“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2月份以来成立新基金达到58只,合计成立规模仅294.15亿元,平均单只基金募集规模仅5.07亿元。而相比起来,2021年11月、12月、2022年1月成立新基金分别达到175只、245只、148只,平均单只基金发行份额也达到11.85亿元、12.39亿元、8.03亿元,显然新基金发行市场在市场震荡之下迅速降至“冰点”。
整体来看,权益类基金(包括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新品占比有所下降,“固收 ”、债券型基金占比则增加不少。相应地,基金公司的营销重点也正从主动偏股基金转移至“固收 ”类产品、纯债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2月以来成立的新基金中,混合型基金35只,发行规模占比57.29%,相较于1月的69.34%的比例大幅下降。2月以来发行成立的债券型基金7只,发行规模占比达26.21%,较1月份的11.58%大幅上升。
基金公司布局偏稳健产品的节奏正在加快。数据显示,2月28日至3月23日待发行的55只基金中,“固收 ”基金、短中长期纯债基金、二级债基、债券FOF合计占比接近四成,反映在股市震荡行情下稳健型产品受到青睐。还有多只偏稳健投资的FOF产品,显示是基金布局风向转变。相比之前,在去年底,权益类产品占据新基金发行量的六成以上。
据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近期明显发现在各大渠道上“固收 ”、债券基金等低风险产品销售量增大,因此该公司调整发行计划,积极布局低风险产品,近期该公司也上报了这类产品。这一观点也得到其他公司认同,近期会重点布局稳健类基金经理的新产品,以及“固收 ”产品。
新基金建仓节奏显著放缓
今年以来,A股市场迎来持续调整,各主要指数回调显著。上证指数累计跌幅接近5%,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超10%。在这样的行情中,主动权益新基金因为建仓节奏普遍放缓,净值表现整体平稳,也因此躲过本轮大调整。
基金净值显示,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净值累计涨跌幅普遍在2%以内,有的基金成立一两个月,净值波动一直保持在0%-1%上下,其中包括不少知名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陶灿管理的建信沃信一年持有成立于今年1月19日,截至2月25日,累计净值涨幅为0.09%;李进管理的景顺长城远见成长于1月25日成立,至今累计净值涨幅为0.03%;韩广哲管理的金鹰时代先锋也成立于1月25日,至今累计净值跌幅为0.71%。杜猛管理的上投摩根沃享远见一年持有、李晓星管理的银华心兴三年持有、吴昊管理的华商竞争力优选等自成立以来净值波动都不大。
甚至不少年前成立的基金也是如此,去年12月15日成立的华融融兴6个月定开净值涨幅为0.08%;去年12月24日成立的红塔红土盛丰净值涨幅为0.02%;去年12月28日成立的中融研发创新净值跌幅为0.11%。
也有部分新基金布局节奏并不慢。李瑞管理的东方汽车产业趋势自2月9日成立以来净值涨幅已达到3.1%。从净值表现来看,该基金在成立后一两个交易日便开始有了建仓操作,截至2月25日时,净值周涨幅达到2.28%,当周智能汽车指数、新能源汽车涨幅分别为3.24%和3.02%,说明该基金或已建立不小的仓位;1月26日成立的华安优势精选至今净值跌幅为4.37%,截至1月28日,该基金成立后仅两个交易日净值跌幅便达到2.08%,说明基金成立后选择了迅速建仓操作。2月8日成立的博时回报严选、1月25日成立的东吴新能源汽车等自成立以来累计净值涨幅均超3%。1月21日成立的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至今净值跌幅为2.38%,其中截至2月25日当周净值跌幅为2.15%,期间港股通指数跌幅为6%。
另有部分去年底成立的新基金或出于布局春播行情的考虑,建仓节奏较快,但也因仓位较高在市场调整中净值遭到较大回撤。去年12月28日成立的永赢优质精选、去年12月23日成立的嘉实产业领先、12月21日信达澳银景气优选、12月17日工银瑞信悦享等成立以来净值跌幅均在10%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