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双非研究生的你们后来后悔了吗? 以前回答过双非学生和学校的问题,一下详细地阐述一下仅供参考在下读过的双非师范学校!1、学校还是有一定的浓厚学习气氛。每天早上七点,从部分本科生到部分研究生,教学楼下必有很多学生在在早读,没有上课的教室也有稀稀拉拉的同学在上自习!图书馆中有大量的即将考研的学生在复习等!因为双非本科生认为要出去找好工作还是不太容易。在办公室有的在做自己科研的事,有的在做以后工作的准备工作,当然有人在玩!2、教学上质量和生源问题。招收的本科学生高考分数在全国来算中等偏下,以前是靠调理招收研究生,现在基本爆满。在职的教职工们是完全做科研出生,有些老师并未系统地学习过相关专业,就拿我所在的学院是物理学院,硕士是天文专业,给同一届上广义相对论的老师并不是科班出身的老师,由于兴趣,他在三十二从医学转行做的黑洞方向上的理论物理,虽然很厉害,算出过一篇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黑洞解,虽然我有自知之明,但不得不吐槽教学确实太差,基本概念也是含糊不清!不仅是我所在学校,我现在的师弟在南京大学天文系联合培养,他也吐槽年轻老师以科研为主而不重视教学国内普遍,有些老师专业课上上,有些老师干脆不上,认为学生水平太低,老教师一般出于责任心,课程都非常重视。不过我很感激我的导师,我报考他的硕士研究生后,他一直强调:物理图像和思维这些基本功,这样才能重基础!3、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玩心大而不认真做事。我的研究生舍友的本科专业为学习核工程,他认为从一份年收入十几万的国企来学习理论物理,研究生期间他除了锻炼身体就是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他现在找到了人生真正的灯塔。另外的一个同学是舍友的师兄,因为特殊原因,每天呆在实验室做实验,最后发表数篇SCI,现在在电子 科技 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院的一个师姐,在研究生期间一直在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名下联合培养,现在李菂研究员名下攻读博士。我的亲师姐,从研究生二年级,在外联合培养,也发表了文章,在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后,现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等等。在我参加校上举办的研究生毕业典礼时,虽然是双非,但攻读博士的学生将近三十人!只要不要和我另一个舍友一个心里,认为自己得了国家奖学金后飘了,不想读博,随便找了一份工作后,又毁约赔了三万元,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写了这么多,就阐述一点,双非学校的研究生也有机遇,而且有些沿海地区的双非学校堪比双一流!最重要的是在于一个人读研究生到底是为了干嘛,如果一个人是从大流考研究生,没有确定的目标,都会很失意!如果仅仅是为了找一份普通工作,那就非常开心!特别开心!尤其开心!在最后提及,如果一个人很有野心:考双非的学校,选择的导师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或者考双一流吧!不想成为那种活着已经死了的人那就多想想吧!我是四眼学长,这个问题我来谈谈。现在考研有多热我想大家都知道,即使你不在高校里边,你也能收到各种考研培训机构的宣传单,在高校里边你会发现考研教室里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寝室里发呆看星星的人越来越少。近两三年考上研的人大约在 70万 左右,如果除开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有 62万 左右。这里边至少有一半是来自于本科是“双非”院校的学生。“双非”,即非211/985,其实有很多“双非”院校的实力是很突出的,或者是在某一个领域特别拔尖儿,培养的学生也比较优秀,有的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211/985,实现名校梦,让人非常的佩服与尊敬。但是现在考研哪像以前啊,以前我考研那会儿,公认的考研比高考简单。好多高考考了一个“双非”的学生,内心不会那么的伤感,觉得只要考研加把劲,照样做好汉。可现在如果还这样觉得的话,简直太奢侈了,现在考211/985明显更加困难了。所以今年考研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那就是考“双非”院校的考生特别多,比如成都理工大学今年的报考人数就较去年增加93%,这是一个全国性质的情况,这说明了什么呢?除了说明考名校越来越困难了以外,也说明更多的学子认识到只要有书读的重要性,“双非”院校也存在着它的竞争力。所以说,读一所“双非”院校的研究生完全没有必要后悔 。那些觉得“双非”院校没用的人啊,大多本身就是211/985的学生,他们的看法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本身就不是很客观。三年后当我们一旦拿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先不说其含金量,也别说同211/985研究生之间的差距,至少也比本科学历强吧。有了研究生学历你会有很多本科生不具有的福利,进私企你的起薪要高一些,而且有机会成为管培生;进运营商、银行这种国企,如果你想留在省会总部,研究生是基本的“敲门砖”;人才引进,研究生去了就是副科级,且安家费都要高于本科生;有的省市研究生当教师无需教师资格证。而且实际上很多专业不一定非要读211/985,更多的是看中个人能力,工学类专业就很明显。虽然“双非”的工学研究生进研究所、顶尖央企等比较困难,但如果进民营企业,只要能力突出,机会是很多的。我曾有一个在西南 科技 大学这所“双非”院校读通信专业研究生的老哥,在读研期间狂做了6个项目,毕业的时候跑到电科科大蹲点一个月找工作,放弃了3个年薪20万的,签了一家年薪30万的,好多电子科大的本校研究生都找不到呢。当他工作的时候发现,坐在前面的毕业于上海交大,左边的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右边的毕业于电子科大,后面的来头更大,说了没人信。大家一起工作久了,平起平坐,谁还会在乎你哪里毕业的。还有一点没说,很多“双非”院校你真不能看贬了,比如 燕山大学、西安建筑 科技 大学、江西 财经 大学、东北 财经 大学 等,哪所是等闲之辈?能成为这些院校的研究生,恐怕你不是后悔了,而是笑哈哈了吧。上大学很重要,上211/985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有书读,即使是“双非”院校,那也是自己辛辛苦苦花了一年的时间拼搏换来的,既然选择了,就不要一天到晚去怀疑,别人怀疑你可以,但你自己一定不能。安静下来,踏踏实实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一步一步提升,看清“双非”院校提供给你的平台,这个平台开始或许不比211/985,但未来怎样,只能靠你自己,你觉得呢?期待你的留言与关注~为什么说后悔呢?我觉得我做的每一个决定,哪怕是事后看来不那么明智,也不会后悔。做了选择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是高龄读的双非研究生,可能双非对后面就业没有多大优势,但是却的确开阔了自己的一些视野。使我以后不会再为当年该考研后悔,人生起码是另一种经历,可以从另一种七点开始。这个问题还那些,你知道全国才多少985,985研究生基本自招就快满员了,有几个名额能留给一般大学,大多数人考研不就是读的双非。这个群体只要是为自己的想法努力了,就没啥可后悔的。我不后悔但是有点遗憾。读研的原因是我不知道自己现在出去可以做什么,我需要继续武装自己,了解自己。双非研究生给我比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去做自己想去尝试的事情。由于学校制度,我作为推免的研究生,不需要交学费,成本较低。这更加能让我在不耽误学业的去充实自己。你至少获得了学位证,这在就业或者升职时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噢,以我本人为例,我读了在职硕士和党校的研究生在此期间也学到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虽然在工作中用到的不多,但是在有时朋友谈论某些问题时不至于露出小白一样的神情,我觉得也很重要,在读书期间结交了不少同学好友,来自各行各业,至于好处嘛,我不说你也懂得,我已经毕业近七年了,但是一直很满足,从未有后悔之情[呲牙]不后悔。首先呢,咱读一个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是我们自己根据自身的能力决定的。一志愿报考双非院校,那是对在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明智的选择。通过调剂来到双非院校读取研究生的小伙伴们,那也只能说咱真的是真的差不多这样子的水平了。现如今考研的人逐年增加,由2019年的296万到2020年的341万。而招生人数却一直控制在70万左右,算上今年疫情的影响,国家扩招,今年的录取人数大概率在90万人左右,所以对我们来说,能够获得读取研究生的资格,已经是挺优秀的了。再说读研其实更多的还是自己的事情,平时在实验室里,主要还是靠你自己的学习,导师固然可以帮助你不少,但是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好多事情只有你自己打心底里认定了,你才能去为之付出200%的努力。所以对于现在在上海的一所双非院校读研一的我来讲,我很荣幸,同时我也知道,我也得很努力,不然在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很难站稳。考研是改变我命运的一次决定,我是师范类,本科毕业的同学都回了县城教书,我研究生毕业去了北京,教高中物理,收入、视野、心态都可能能好点。在我看来读研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但是读研之后你的机会更多,平台更大,视野更广阔。Dont be worried, just do it.能考上地级市公务员的没有一个后悔的不管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和你最终的生活是没多大关系的,全靠自己,找差距,补不足,人的智商情商都不一样,所以如何你和我一样都不高的话,就选择努力
分情况。“双非”需满足如下条件之一:第一,毕业院校既不是国家985工程也不是211工程大学;第二,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第三,学历(学位)既不是本科(学士)也不是研究生(硕士或博士)。满足上述三点之一就是“双非”。
如果是属于第一种,那问题不大,有些双非院校的研究生名气甚至大于985和211,这些学校在社会上是有口碑的,如果是这些双非院校毕业的,那么学历学位的含金属是非常高的
如果属于第二种我觉得差别不大,只要能学到真知识拿到含金量高的学历学位证就行。
如果是属于第三种,我翻查了一下没有查到相关信息,不太明白这一种学历学位属于什么,但是第一印象就是,不是国家正常的学历学位,如果你是想混个学位,我觉得还不如工作呢……如果是想学知识另当别论.
会计专业硕士就业怎么样,去哪里工作,这是每一个准备考或已考上的同学都关注的问题,会计专业硕士毕业的时候就业去向广泛,会计师事务所、国有企业、银行、外企等,目前来说,会计硕士供需比例是0.8:1,可以说就业前景非常看好,可以说,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会计,如果追求一份安稳的工作,会计硕士是首选,会计硕士就业薪资水平也逐年攀高,据凯程会计硕士老师的统计,薪资达到了7-22万每年。为了对会计硕士有更深入理解,我们采访了全国最强最有名气的会计硕士辅导班凯程教育,专访了会计硕士洛老师,请教了有关会计硕士的问题,整理如下。凯程会计硕士专家洛老师说,会计硕士旨在为国家培养一批既懂中国会计,又懂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人才。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基础扎实和具有较强业务能力、有较强外语水平和具有创造品质的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前景非常看好,具体如下。一、国企或外企如果你的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还不错,自己又比较愿意适应那种较为忙碌的生活,就业时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些单位。在这些企业里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压力,但压力也会变成继续努力的动力。二、会计师事务所很多考会计的研究生都选择了会计师事务所,一般而言,事务所能让考生学到在企业10年甚至20年也学不到的东西。如果你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已经很熟练,并且又感觉能适应经常出差加班的工作,可以选择事务所。但是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事务所的工作强度是很大的,不过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报酬也是很可观的。三、公务员近几年国家机关每年都要招考公务员,对那些从小就有治国理想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你感觉能忍受公务员的清贫生活,并且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较浓厚的兴趣,可以在每年毕业前参加公务员招考考试。对于会计硕士学费,凯程会计硕士专家洛老师一一为我们解答了,会计硕士学费要比其他专业贵一些,例如中财会计硕士2年10.8万,具体学费可以在您所报考学校的研究生院官方网站有招生简章,里面有学费这个说明。会计硕士考试科目是英语2和199管理综合,其中199管理综合报考初等数学,逻辑,写作,据凯程洛老师介绍,凯程2014年考会计硕士最高分达到了249分。对于会计硕士院校排名,凯程洛老师给我了一个表格,具体如下。学校排名这些问题,在每个人的心理层面都只有自己的看法,个人的偏好,所处环境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我这里也说说我的一些看法,我知道这样的文章, 一定会引人注意,并招来非议,但我力求把我所知道,并综合多位考生的想法展现出来,让大家选择。 备注:各类别没有排名的前后区别,只按不同类型说明。第一类:国家985,211工程院校 国家会计学重点学科1厦门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中山大学4上海财经大学5中央财经大学第二类:国家985,211工程院校 省级会计学重点学科或工管重点学科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上海交通大学4复旦大学5西安交通大学6南京大学7武汉大学8南开大学9重庆大学10湖南大学11吉林大学12北京交通大学13暨南大学14中国海洋大学
第三类 优质财经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或211工程院校)1东北财经大学2中南财政大学3西南财经大学4财政所研究生院5江西财经大学6天津财经大学个人认为中国最好会计学,mpacc院校(部分)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上海交通大学4复旦大学5厦门大学6中国人民大学7中山大学8西安交通大学9南京大学10上海财经大学考虑因素:1学校在国内国际名气--第一印象。2会计专业排名—圈内的实力指数。3地域差别—就业的范围和薪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4区域得分—同类地区中学校的声望(比如在北京,央财很不错,但有几座大山压着,所以央财在北京的地位就不如东财在大连的地位显眼了,同类如上财。) 5国际交流,商学院的三大认证。再者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不同区域的专业学校和综合性大学有时很难比较,我举一个例子,南京大学pk上海财经大学1综合实力,我相信南大强于上财。2会计学实力,我认为无论在师资或是规模上,上财强于南大。 3区域优势,上财在上海,自然经济优势明显,强于南大。4区位定位,上财在上海(人),和南大在江苏(人)的地位比较,是明显的,南大优势。 5资源优势,南大在江苏享有最大的资源那是无疑的,相比上财的资源被复旦,交大分摊。以上很明显看,上财在会计专业强于南大,但在综合,区位,资源等方面弱于南大,所以综合考虑我的看法是南大会计学,mpacc优势略大,若相比较复旦交大,则上财的优势又不明显。同理的,还有南开和东财。还有就是存在的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社会认可度的问题,很多用人单位,社会个人对每个大学的每个专业在国内大学的总体水平不是那么清楚,却对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学更为感兴趣,这也是凯程会计硕士学员多次求职应聘的经验---牌子似乎比专业更有效。当然两者兼备自然是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