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记者主要同金融挂钩,政经记者主要同国家政策相关挂钩,如外贸等。产经记者主要同行业相关。推荐做财经记者,但是同时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第一是经济学,首先要了解宏观的经济运行方式。第二是金融学,读懂市场规律。第三是看懂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第四是流利的英文。目前中国真正的财经记者不足50人。具备这些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财经媒体人员流动率非常高,往往同时具备这些专业才能和很高情商的人才,会转行去做薪水和付出相对回报更高的金融。产经、政经相对跳槽不容易,即使跳槽也是跳槽去相应的公司。但财经记者跳槽比率很高。转行金融机构较多。实际很多资深财经记者的投资能力并不亚于很多专业人士。比如上证报的唐雪来等,很多转行去做了基金经理、私募人士、机构营销策划、市场。

这个很难给一个统一的标准。记者所处的等级和所处的城市及所在的报社及服务单位的等级都决定了记者的收入。

一般的记者收入由三部分组成及底薪加稿费加采访收入。底薪和稿费根据你的从业经历的长短及行业内知名度来确定。这个没有一个具体的范围。可能每月从3000到3万不等。记者的采访补贴是记者临时采访时,所给的补贴。这包单位给予单次补贴,也包括采访单位给予的额外的茶水费。

现在很多财经记者都开了自己的微博或者独立的微信公众号等。通过普及财经知识和授课来获取收入。这也是现在财经记者的一个收入的主要来源。

成为财经记者需要如下条件:1、经济眼光法国雕刻家奥古斯特·罗丹有句名言,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大师所说的现象放在新闻界可以这样说,同样都是记者,遇到同一件事情,有人看出了门道,从中抓出一条鲜活的新闻,有人却什么也没发现,空手而归。而这种情况在财经新闻中更为明显。2、精心构建数据库记者仅仅学会用经济角度看新闻还不够,还需要精心构建自己的数据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有十分畅通的信息渠道。某种程度上讲,记者的竞争力大小,不但在于记者是否有高水平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在于记者是否消息灵通,能不能总是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把原创新闻发出去。所以记者要真正成为“消息灵通人士”、成为“富记者”,必须在社会上建立自己的新闻信息网,同时具有“权威性”、“社会性”、“多层性”的特征。3、相当的沟通技巧这就要求记者具备相当的沟通技巧。一名记者,就算是很勤奋、很刻苦,不一定写出的稿子就有深度,善于沟通、特别是与专家、学者的沟通,用他们的智力成果与自己所观、所思、所想结合才更有深度。